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它在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调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对青少年教育实施齐抓共管等方面,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芜湖市多年来积极探索和实践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这一有效形式,初步形成一个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假期为重点,延伸全年的有芜湖特色的“三结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相结合,是教育学生最有效的途径.在学校与家庭合力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和家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他们相互接触的机会最多,问题最具体,所以也最容易发生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3.
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相结合,是教育学生最有效的途径。在学校与家庭合力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和家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他们相互接触的机会最多,问题最具体,所以也最容易发生矛盾冲突。如何有效地与家长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需要讲求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朝鲜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使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途径日趋多元.笔者对东北地区6个朝鲜族乡镇和部分市区相关文化机构和民间团体的实地调查显示,目前,从社会传承来看,基层和城镇传承文化的主力军从过去的各个群体逐渐转向老年群体;家庭中的文化传承主要集中在民间教育习俗及衣食住行方面的礼仪及其风俗;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以传承民族语言文字及其相关文化课程为主.虽然这三种教育各自的侧重点和实施方式并不完全一致,但家庭、学校、社会三种教育合力模式,正是新时期推动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更为有效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年儿童德育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家庭和学校教育提供了更有效、更便利、更及时的沟通交流途径,也为学校、老师、家长提供了一个新型教育平台,相较传统的教育方式,它便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德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6.
孙维洁 《上海教育》2001,(19):46-47
学校德育的合力是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各个阶段对学生所进行的德育教育纵横衔接,融汇贯通,形成对学生终身影响的一种教育力量。这种力量是无形的,是潜移默化的,是有推动力、影响力、生命力的。它使受教育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得到健康发展,终身受益。学校德育合力的形成不仅仅是指学校内部德育合力的形成,还应是学校、社会、家庭  相似文献   

7.
黄妙贤 《教育导刊》2010,(11):47-48
家校协同教育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主题。现代学校教育都在努力寻求改变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长期封闭隔离的现象,并创建各种学校、家庭、社会参与合作的途径和类型,促使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发挥各自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健康健全少年儿童的必然途径。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叠加。但是学校与家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协作,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反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是家长。"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学校教育如何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怎样充分发挥父母这个第一  相似文献   

10.
家校互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家校之间必须增进互动(一)教育需要通过互动形成合力学生是社会人,因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向他们施加教育影响,没有一种教育可以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冲  相似文献   

11.
所谓合力教育是指在学生的管理中,将学校、社会、家庭三种育人资源有机结合,共同对学生施以全方位、立体式的积极影响,以期把学生培养成跨世纪的四有人才。它的特点一是把教育主体由过去单一的学校转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多元模式;二是把施教的时空由狭小的教室延伸...  相似文献   

12.
网络心理—道德教育作为心理—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道德教育理念,又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道德教育内容、模式、途径、方法和手段。深刻理解网络心理—道德教育这一新的概念,认真研究网络心理—道德教育对象——网童的特点,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对网童心理—道德的影响,注意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教育合力作用,是网络心理—道德教育取得实效应注意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吴俣 《河南教育》2022,(10):18-19
家庭是影响人的价值认知、情感认同和行为选择的核心要素之一,乡村家庭教育是乡村振兴、人才振兴的关键环节。乡村家庭教育振兴是教育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从工作合力、队伍合力、发展合力、环境合力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提出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在这一过渡阶段常存在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如敌视、自卑、焦虑和抑郁心理,网络成瘾、叛逆对抗、厌学逃学、吸烟喝酒等行为问题,个别青少年甚至存在暴力问题、混黑帮等。这些问题有家庭原因、学校教育原因、社会环境因素等,本调查主要了解学校、家庭和社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以便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探讨有效的教育模式,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5.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已经得到当今社会的普遍重视,树立学校德育与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观,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当代朝鲜族地区,学校德育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是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形成教育合力.每一阶段挫折教育的特点和内容都应各有侧重:婴幼儿时期,家庭挫折教育是整个人生挫折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家庭挫折教育应配合学校挫折教育,以感性教育为主;中学阶段,学校挫折教育要进课堂,理性教育与实际磨炼并行;大学阶段,要重视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7.
调查发现,当前老区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三大主要问题:一是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严重缺位;二是过分强调学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严重缺失;三是教育途径狭窄,教育内容片面.为此,家长和监护人要切实肩负起职责范围内的教育责任,为儿童倾注更多的关爱;学校要更多地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网络,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相互补位,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道德素质是当今时代向人类提出来的,面向未来社会发展做出行为选择的新要求,是现代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必须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进行生态道德教育途径方法很多,从宏观方面讲包括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日常思想教育等。总体讲,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大互联合力机制:家庭的生态德育是培养现代人才素质的起点;学校的生态德育是塑造现代人才素质的主体工程;社会的生态德育是为前二者的教育提供平台,进而实现三者“联网”,由此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  相似文献   

19.
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相结合,是教育学生最有效的途径。在学校与家庭合力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和家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他们相互接触的机会最多,问题最具体,所以也最容易发生矛盾冲突。有些年轻班主任由于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面对比较“刁难”的家长时,往往束手无策,变得被动,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解决好“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的问题,认真分析现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大众传媒四位一体的新模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