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向家坝电站云南岸水富县库区对县域移民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后,根据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移民小区的实际,以现有省级工业园区为基础,打造金沙江下游水电移民后扶工业园区,增加就业岗位,引导移民安稳就业。依托金沙江向家坝库区水资源优势,发展相关产业,最终走出了一条"一个移民安置点一项核心产业支撑的移民经济发展路子",形成了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多主体、多样化的区域合作机制。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具有坚持规划引领政策驱动、注重制度建设、宏观协同与微观协作相统一、行政机制与市场机制共同作用的特征,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对照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要求,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仍然存在区域合作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区域间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不健全,政策制定协同机制不健全,区域合作的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等缺陷。为巩固和完善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应着力加强区域合作的法制建设,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健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以数字技术驱动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3.
向家坝水电站是我国第三大水电站,坝址位于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坝下离宜宾市33km。该水电站建设,由于施工、移民安置以及水库蓄水等原因,将给该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但由于施工建设规划了一整套水土保持措施,又将给该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就库区水土流失现状、电站建设阶段和建成后对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区域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南亚国家为了发展经济,扭转在国际经济秩序下的不利地位,促进地区和平,有建立区域合作组织的必要性。南亚各国间的密切联系和国际关系缓和又使区域合作具备了可能性。在孟加拉国齐亚·拉赫曼的倡议和各国共同推动下,最终于1985年建立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相似文献   

5.
库区旅游是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库区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水库旅游主要是充分利用库区生态环境和人工建筑物,努力挖掘和创造美的水库环境和视觉景观,使人们在水库的休闲度假中体验自然风情和生活乐趣.本文从库区旅游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库区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与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类型库区的旅游开发方向和内容.最后以向家坝水库旅游开发为实例,进一步详细阐述如何进行水库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也在逐步形成。但从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现状看,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缺乏合作的制度框架和一套功能性的区域组织机构,缺乏统一的战略发展规划和一致性的区域合作规则。因此,应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机构、构建区域合作战略发展规划和合作规则,以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文化认同的建构将有利于区域合作的推进,从文化认同视角探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与阻力是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进行更深层次把握的需要。安徽与长三角地区亦已具备的"归属性"、"回应性"、"功能性"文化认同是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行政区利益认同的阻碍,地域文化观念等差异的存在又是区域文化认同构建方面所面临的困境,也是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的阻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跨区域合作制度实施的障碍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我国地方政府发展的现实选择,区域合作制度是区域公共利益实现的有效保障。但是,地方政府跨区域合作制度实施中存在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制度实施异化和制度监督两方面;新制度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为地方政府区域合作制度实施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要减少区域合作制度实施的障碍,需要从地方政府思想观念、组织层面、制度层面出发寻求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从分散、封闭、无序的发展走向区域合作的模式,既是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潮流的要求,又是旅游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武汉和咸宁两市的旅游一体化呈现出蓬勃之势,但仍面临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合作缺乏利益协调机制、缺乏统筹规划、缺乏跨部门的有效协调,在旅游资源整合、产品和线路整合、共同市场开发、旅游环境改善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行动。武汉和咸宁旅游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不断完善主体及其行为分工,不断推进旅游政策和制度的一体化、旅游产品和要素市场的一体化、旅游产业链条的一体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旅游信息的一体化、旅游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对象,从投资环境、区位和资源优势、支撑体系、一体化发展、整体经济地位等方面分析了泛珠三角合作中旅游合作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经济走向一体化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本文根据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态势和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合作的良好机遇 ,提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 ,促进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经济一体化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其进程必然与这一区域的价值基础有关,亚洲价值的价值,在于其开放性、学习性和包容性上,亚洲合作的落后性一方面源于人们盲目赞美欧洲区域合作模式的误区,另一方面在于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受内外不利因素影响所致。亚洲价值并没有阻碍亚洲的经济一体化,相反,它是塑造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的基础,亚洲价值尚有需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达成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坚实的基础,并将对中国、东盟乃至世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的合作,推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评述近期东北亚各国宏观经济的走势、东亚经济的变化和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动向,并谈及黑龙江省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当前一些东北亚国家在寻求扩大内需、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同时,也在探讨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思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日韩与东盟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明显加强,特别是中国作为东北亚国家在开展对东盟经济合作方面已取得实质进展。这些有关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新趋向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促使多元文化成为现代教育的价值理念。吉布森的多元文化教育内涵强调了教育文化的适宜性问题,通过在区域/民族地区调研发现,当地儿童的入学转折年主要出现的是基于语言障碍以及入学后个体经验的多元文化整合问题。为了促进区域/民族融合和推进主流教育,建议应从尊重多元文化理念出发,开展以此为价值取向的教师教育培训,开发语言文化适宜的教材,并且考虑多元文化在课程与教材中的整合以及行政部门在管理方面的配合。  相似文献   

16.
由于晋升博弈的零和性质,使得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官员对有利于区域整合和合作的努力激励不足,对无益于区际整合和合作的努力激励过度,区域合作空间很小。加强皖江城市间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合作,需要改变现行官员考核和晋升机制,完善政绩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建立干部离任责任追查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逐渐淡化政府在产业转移中的主导作用;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跨行政区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两大潮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多边贸易谈判日益陷入停滞状态,各国转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并相继提出本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在国际领域对市场、能源、技术、资金等资源的争夺。为有效应对国际竞争,中国也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本文旨在通过对主要贸易伙伴与中国贸易潜力值大小的测度,具体解决应该和什么样的伙伴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以及面对不同的合作伙伴关注点有何不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广西北部湾区域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西北部湾区域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业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环境管制太严格,导致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应加强北部湾区域内金融监管部门间的合作,建立北部湾各地间的金融协调机制,优化北部湾经济区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强与珠三角区域金融人才培养和交流的力度,加强与珠三角区域金融监管当局之间的合作,促进与珠三角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加强与东盟国家区域金融合作,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域金融多个层次合作的机制,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经济区贸易结算体系;建立以南宁为中心的区域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9.
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金融合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同时也面临着缺乏主导力量推动和制度保障等问题。总体来看,次区域金融合作的发展前景向好,中国(云南)应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推进次区域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20.
将大连定位于"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既面临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以及国内沿海开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遇,同时又面对国内外诸多城市的竞争等挑战.必须以航运中心建设为路径推进国际城市建设,发展具有跨国影响的现代产业和高度开放的经济形态,建设具备国际水准的城市设施和生态环境,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塑造高品位的城市文化,才能使这一定位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