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偏好是哲学、博弈论、决策论和效益理论等学科的核心概念,偏好及其逻辑性质在行为哲学和理性选择理论中尤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偏好的概念使得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变得多姿多彩,它驱使着我们在尘世的种种行为选择.然而,偏好不是静止不变的,建议、命令、以及其他的信息不断改变着我们的偏好.近年来,逻辑学家们开始对偏好的改变进行深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关于偏好变化的模型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采取AGM理论研究偏好变化,给出变化的逻辑公设.第二、采用新近发展起来的动态认知逻辑的方法,对偏好的具体变化机制进行研究,给出动态偏好逻辑系统.无论是上面提到的哪种方法,都是采用定性的视角,即,偏好被表示成一个序关系.与此相反,本文采取量化的视角来研究偏好,利用偏好赋值函数给出偏好的量化语义.就逻辑语言而言,我们给出一个包括命题常元的新语言.这个语言既简练又富于表达力.基于这样的量化语义,处理偏好变化的方法就与以往的方法有所不同.根据经典的乘积更新的机制,我们提出了新的加法规则和一个参数化规则,来刻画偏好赋值的细微变化之处.同时,我们给出一个动态认知赋值逻辑,并证明其完全性.此外,我们还考虑道义逻辑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本文给出的模型同样适用于道义的情境.特别是,这个新的模型能够解决困扰人们已久的义务冲突问题.最后,针对赋值偏好模型,我们定义了适用于它"赋值互模拟".而且,我们还进一步给出了一个新的互模拟概念"距离互模拟"以结束本文.  相似文献   

2.
问一个一般问句可以看作是有利于明确主体"事务管理"(issue management)的外部事件。从这个基本思想出发,就对提出、精炼和解决一个事务等外部事件的刻画讨论了事务管理的静态逻辑和动态逻辑,最后进一步探讨了动态认知逻辑的扩张以及其它一些有待继续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奋荣的《动态偏好逻辑》虽然也以冯·莱特的《偏好逻辑》为逻辑起点,然而却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在方法论上采用了最新的动态认知逻辑的研究方法;在模态的偏好逻辑的基础上给出了偏好逻辑的动态形式——动态偏好逻辑;利用优先序列对偏好的原因进行了刻画;对偏好和信念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等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多主体的动态事务管理逻辑出发,给出了多主体动态管理逻辑的语言和语义,并进一步分析了质询的时态协议,给出了其模型。最后从称珍珠的例子出发,分析了一个Q生成模型的语义和模型,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我们使用逻辑系统来描述数学的证明、结构的计算以及语言的意义.近年来,逻辑系统却越来越多地被用来研究理性行动者的很多方面.例如,如何接受单一的信息,多主体间的交流行为,以及更为一般的受目标驱动的主体间的互动.特别是,对观察和交流中的信息流的研究,大家使用所谓的知识更新、信念修正和偏好改变的动态认知逻辑.当新信息进来时,这些逻辑使用信息的"语义意义"作为被更新状态的选择范围.然而,同样重要的是,理性主体的行动也会基于其他信息,譬如,由推理和反省得剑的信息.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信息在更为语法的意义上进行理解的,即,把信息看作是可以由主体阐明的东西.也许有些奇怪,尽管在这一领域已经存在不少的研究方案,但是火家对什么是信息,信息的关键机制是什么等问题更少有一致的意见.可以看出,对"信息"的意义在逻辑中确实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本文基于可能世界的语义,给出一个一致的信息模型,同时也赋予可能世界语法的"可及通路".这样,我们就能把外部的"更新信息"和内部的"阐明信息"放在同一个动态逻辑系统中.特别是,我们提出了两个基本的信息行动:纯粹的基于观察的更新("单纯的看")和把不明显的知识变为明显知识的"知觉实现".我们阐明为什么这些行动是自然的,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问题.其中,很多问题探讨如何使其他的逻辑传统,包括信念修正理论、情景语义学和弗协调逻辑等适用于信息一驱使的理性行动者的图景.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在<前分析篇>和<论辩篇>中提出了关于"偏好"的理论.本文从现代偏好逻辑的观点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偏好理论,作者认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强偏好"和"无差别偏好"等概念,提出了"强偏好的完全性"、"强偏好的不对称性"、"强偏好的换质位"以及"强偏好的合取扩展"等等原理.作者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对现代偏好逻辑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7.
以历史和逻辑的视角分析了西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得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在现代社会如何回归“人”的培养目标的逻辑结果,与学术管理成为“人”的培养的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进而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现实问题。针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进行哲学思考,提出了大学生合理需要理念。  相似文献   

8.
以历史和逻辑的视角分析西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得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在现代社会如何回归“人”的培养目标的逻辑结果,它与学术管理一起构成“人”的培养的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外,在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进行哲学思考,提出大学生合理需要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新奥地利经济学派与自由主义经济学重要代表人物冯?米塞斯以其行动学方法论而著称.在米塞斯的行动学体系中,行动与行为的辩证关系构成了经济行动理论的首要问题,他对这种关系采取了理性主义的研究进路.在米塞斯的活动年代,逻辑实证主义思潮占据了哲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主流地位.米塞斯对逻辑实证主义作了一系列深刻的理论批评.米塞斯与逻辑经验主义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20世纪经济学的哲学理念及其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用户偏好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方便我们工作、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超载"这个问题,个性化服务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和核心是用户偏好模型的构建,模型的质量决定了个性化服务的优劣.笔者探讨了用户偏好模型的内涵及核心研究内容,围绕用户偏好信息的获取,偏好模型的表示,建模的算法等方面对用户偏好模型的研究现状,优缺点作了深入分析,同时指出了用户偏好模型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常情况下,不止一个联结词的任意逻辑系统都可以看作是由比它具有更少的联结词的逻辑系统组合而成。特别地,任意的多模态逻辑都可以看作是由单模态逻辑组合而成。所以,在该层含义下,任意的多模态逻辑都可以看作是由模态逻辑组合的结果。组合模态逻辑的方法,主要包括融合的方法和更新积的方法。运用组合模态逻辑的方法,不能随意地构造越来越庞大的逻辑系统,而应该采用尽量简单的方法,构造出符合需要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遵循技术发展逻辑、外部社会需求逻辑、专业自身发展逻辑,专业动态调整的本质是三重逻辑的耦合。构建专业动态调整的有效路径,需在遵循三重逻辑耦合的前提下,合理设置专业动态调整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规划专业动态调整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许多多主体偏好逻辑系统中,主体之间是没有联系的,因而无法描述主体间的偏好互动。借鉴"The Logic in the Community"一文中称为"群体压力"的例子对偏好的影响,本文在"The Logic in the Community"所提出的系统构架上,加入偏好算子和两个动态算子,通过构造归约公理说明这些算子可以被无偿添加,并借助这些规约公理证明了系统的完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逻辑本质上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逻辑前提、存在逻辑和发展趋势,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否缺。其逻辑前提研究需要注意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逻辑立场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及逻辑原则等;其存在逻辑研究需要注意从属性、制度到本质的逻辑演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逻辑理路;其发展趋势研究需要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和存在逻辑决定了其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结构性和过程性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逻辑可以更好地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辛提卡构造的认知逻辑系统所刻画的认知主体具有“逻辑全能”属性,即认知主体知道自身知识的所有逻辑后承同时知道逻辑系统的所有逻辑后承。霍克特认为这一属性表明辛提卡构造的认知逻辑系统不可能是逻辑;李金厚和蒋静坪认为逻辑全能问题是个伪问题。在这里认为逻辑全能问题是认知逻辑系统表达认知主体过于理想化,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在逻辑可能与认知主体的认知可能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16.
框架问题的核心命意乃是:在对智能体的行动进行表征之时,如何能够在有效地表征出行动的效果之时,避免对于其非效果的表征?对于符号主义路数的人工智能研究来说,框架问题的确非常棘手,因为它的存在使得对于行动的知识刻画必须引入大量的框架公理,并由此使得系统的计算负荷剧增。从历史上看,人工智能界赖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路径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诉诸于"关于惯性的常识律"或缺省逻辑,即在行动表征中预设:没有被表征式牵涉到的"世界其余部分"都将保持惯性。另一条路径则采纳了海耶斯的"素朴物理学"表征方案,即试图把日常物理学知识全部用谓词逻辑公理化,让系统自动推算出哪些动作会导致哪些结果。本文将论证,这两条道路其实都走不通。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维特根斯坦的《论确定性》中寻找灵感,建立一个关于信念网动力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某些知识节点的激发只会导致某些与之毗邻的节点的激发,因此,对于特定问题求解路径的表征,就能够避免对于一个更大范围内的知识网络的牵涉。框架问题也有望借助于这个模型得到解决。最后,我将利用"非公理推演系统"(NARS)为这个模型提供一种尽量逼真的工程学模拟。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只有运用实事求是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和方法研究邓小平理论体系,才能建立起一个由概念的逻辑推演所构成的前后内容一贯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概念。由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概念可以逻辑地推导出他的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构造出一个符合邓小平理论实际的逻辑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8.
弗协调逻辑是一种可以容纳“矛盾”的非经典逻辑,其所容纳的“矛盾”被称为“真矛盾”。在弗协调逻辑看来,逻辑悖论就是一种“真矛盾”,是可以被弗协调逻辑系统所容纳的。在分析逻辑悖论语法表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弗协调逻辑消解悖论的逻辑机制。弗协调逻辑作为一种解悖方案,实际上是隔离了悖论对系统的不良影响,这种隔离意义上的悖论消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其相对于协调而区分出来的弗协调,也具有重要的逻辑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代杰 《高教论坛》2011,(6):70-72
逻辑学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较强的学科,它对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和逻辑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地方高等院校,逻辑课的教学却陷入了困境。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立逻辑学是基础学科的共识,加强逻辑学教材的建设与使用,对地方高等院校的逻辑学师资进行培养和壮大,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