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方 《现代语文》2006,(2):54-5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章,历次教参和其它参考资料大多认为,是“用百草园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而我认为,作通过对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仍然表现作儿童似的天真、快乐的心理。下面我就“三味书屋”部分做一些分析,来阐明这一看法。  相似文献   

2.
三味书屋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一定很想了解“三味书屋”的情况,下面我们录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寿洙邻所写《我也谈谈鲁迅的故事》中关于“三味书屋”的描写,供大家阅读。  相似文献   

3.
《新教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扈伟玲主编)一书中,关于《从百草园到一味书屋》一文,编者的评析是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相比、对照得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足“我的苦地”。对“百草园”是“乐园”这已是共识,但“三味书屋”是“苦地”,我觉得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赵叙强 《山东教育》2006,(10):50-51
三味书屋一直被贬作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苦地,被斥为残害身心、扼杀天性的枷锁,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觉得三味书屋不是作者焦头烂额之所在,也非作者撕心裂肺的炼狱,当是百草园的延伸和推进,是作者生活成长的乐园和修身养性的圣地。  相似文献   

5.
我看寿镜吾先生中国科大附小童文华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是小语课文里的精品。有人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呆板枯燥,如同牢笼,寿镜吾老先生是维护封建教育制度的典型。寿老先生是怎样的人,我们先听听鲁迅之弟周作人的评价:“三味书屋是同类私塾中顶开明的一个,先生是...  相似文献   

6.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少时求学的地方,从他以后的作品中多次提及“三味书屋”,足可见鲁迅先生对于“三味书屋”的怀念,足可见鲁迅先生受“三味书屋”影响之深。我读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觉得“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很有人文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7.
鲁迅和塾师寿镜吾徐明华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说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这是鲁迅12岁至17岁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地方,并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活。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浙...  相似文献   

8.
《新教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扈伟玲主编)一书中,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编者的评析是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相比、对照得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是“我的苦地”。对“百草园”是“乐园”这已是共识,但“三味书屋”是“苦地”,我觉得这个观点值得商榷。首先,从本文的写作缘起和本意来看,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对此文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鲁迅有过明确的说明: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是“一…  相似文献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题邵建新朱永芳“Ade”的妙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写到“我”将不得不离开百草园时,有这样两个句子:“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对于这两句话中的“Ade”,课本只简单解释为:“德语,意思是‘别...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有一篇散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我”的童年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11.
初一新生对鲁迅先生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尤其文章长,课时短,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进行了尝试,实行长文短教,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妥当处理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以轻快,隽永的笔触,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生趣盎然的百草园和枯躁无味的三味书屋。而描绘夏、冬的百草园又是最为精彩的,也是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最感兴趣的。所以,可以这部分(文章中的第二和第七自然段)为主讲内容,再以描述三味书屋中先生的质朴、迂腐,学生对学习的厌倦为辅,将“无限乐趣”的百…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学界对“三味书屋”的争议,这一课我特地安排了个性解读。一个学生说“我眼中的三味书:屋是一个读书的天堂。文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想象出三味书屋有小溪围绕、绿水潺潺。同时文中还写到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园中有腊梅花、桂花树等,可以看出这里环境幽雅,适宜读书。”另一个学生说道“我认:为三味书屋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地方。从文中说‘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可以看出。特别一个‘只’字,说明在三味书屋除了读书还是读书,没有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这能不枯…  相似文献   

13.
辅助读物上所言的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陈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批判的味道,我是一点也没感觉出来。我所能感觉的,是不亚于百草园的回忆的温情。  相似文献   

14.
“我亦甘为孺子牛, 横眉敢对千夫怒。三味书屋尚依然, 拈花欲上腊梅树。”这是郭沫若同志一九六二年秋访问绍兴三味书屋时写下的诗句,手迹现陈列在绍兴鲁迅纪念馆。在全国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我有机会来到绍兴,和鲁迅纪念馆接待组负责人章贵同志一起,参观了三味书屋。  相似文献   

15.
徐德湖 《现代语文》2006,(2):125-125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回忆初见三味书屋书房时写道:“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三味书屋”匾下缘何画鹿呢?  相似文献   

16.
“对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许多评析者都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加以比较、对照,从而得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是“我的苦地”的结论。对“百草园”是“乐园”这一说法,大家已无可非议;但对“三味书屋”是“苦地”这一说法,我们觉得欠妥。首先,从本文的写作缘起和本意来看,“三味书屋”不应是“苦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对此文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鲁迅有过明确的说明:“……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可见,鲁迅借回忆旧时美好的事物,来排…  相似文献   

1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历来被概括为: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这一概括,为历年来的中学语教学参考资料所沿袭。我认为这一概括的前半部分是正确的;后半部分则不符合作品实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读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人都知道,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其实,只要仔细品味一下文中的语言,就不难发现"三味书屋"里也有欢乐.  相似文献   

19.
对于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学语文教师历来重视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两个不同生活场所进行对照,对比百草园的绚丽多彩与三味书屋的单调乏味,并由此得出结论,即文章批判了陈腐的封建启蒙教育。他们所列举的证据主要有三:一是写三味书屋陈设古旧,气氛沉闷;二是写“我”向先生请教“怪哉”之事;三是写“我”就只读书的情形。我们细细推究,会发觉以上三点都下足为据。其一,三味书屋是书塾,是求知之所,它当然不同“我”游玩的场所“百草园”那样的多姿多彩,充满诗情画意。强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进行对比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简单的陈设、庄重的气氛,显得简洁、宁静、古朴,这正是书塾所应有的特点。其二,“我”向先生请教“怪哉”之  相似文献   

20.
鲁迅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云棠同志也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写的是当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云棠同志写的是今天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七十多年来它们究竟有什么变化?鲁迅当年那样写究竟想表现什么?云棠同志是怎样揣摩鲁迅当年的心思的?试将两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一个比照,你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