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读者阅读需要为中心,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核心,只有明确服务目的、服务对象,彻底摆脱旧思想观点的束缚,才能确立正确的图书馆工作方向,才能把读者工作做得列为扎实,才能满足新形势下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使图书馆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因此,作为医院的图书馆管理者,面对一群特殊的读者,必须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满足读者的需要,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外部公共关系及其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斌 《图书馆论坛》1992,(1):13-15,23
现代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系统,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必须处理好各种社会公众关系。一、图书馆与服务对象的关系读者的需要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失去了读者,图书馆工作也就没有意义,也就不能取得社会对图书馆价值的承认。图书馆服务质量如何要通过  相似文献   

3.
<正> 读者统计工作是图书馆统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内容之一.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图书馆能直接为多少读者提供服务,广大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和意见,渎者服务工作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等等.  相似文献   

4.
<正> 一、专题研究室的设置读者工作是一项传播知识、交流社会情报的工作,它在图书馆工作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社会文献交流系统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它在读者与文献之间起着桥梁作用。读者工作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及其它条件,使读者获得知识,掌握情报。但是我们对读者工作的理解往往停留在传统的服务观念的水平上,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潜力和利用一切条件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基于这一认识,我国目前不少图书馆相继设置了为读者提供研究和阅读的专用场所的部门——专题研究室。专题研究室,或称参考研究室,是为有关专家读者进行科研活动专门设置的阅读研  相似文献   

5.
读者服务艺术及其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桔 《图书馆论坛》2006,26(4):180-182
读者服务不是简单劳动,而是一门艺术。为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需要心理学成果的支持。读者服务艺术涵盖静态服务艺术和动态服务艺术二个方面。图书馆所有有形设施的设计与配置,均应具有艺术性,充分体现“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而馆员为读者服务过程中的形象、语言、行为更应注意艺术性,以满足读者的阅读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读者是图书馆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核心与目的。长期以来,在读者与图书馆的关系中,图书馆只是被动地提供服务。这一局面远远不能满足两个文明建设对图书馆提出的要求。分析读者的阅读行为,掌握阅读行为发生的规律。并据此强化、完善图书馆的阅读辅导工作,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行为的发生、完成,受读者自身的阅读倾向、社会因素及图书馆因素的影响。阅读倾向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于图书馆,经过图书馆的制约,产生了阅读行为。在通常情况下,图书馆的调节处于自发状态,通过检索障碍、拒…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与档案馆同宗同源,收藏的都是文献,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内容是文献信息服务,在人类社会大系统中被称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在学科体系中属于信息管理类学科,这是从事业发展的源头和科学宏观体系分类中归纳出的相同.实际上,档案馆与图书馆源同流异,二者的不同也越来越突出. 1 服务内容上的不同 图书馆所藏文献资源是图书,记录着人类一切知识的总和,馆藏内容涵盖社会各个方面,涉及22大类,是人类知识的宝藏,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提高图书馆馆藏的利用率,发挥文献在传递知识、交流情报中的价值,必须有一种读者服务的新观念,以读者需要为第一,以服务读者为至上,并且讲究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读者需求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读者需求,图书馆就没有了运行的动力,也就没有了发展的理由,围绕读者服务,图书馆优化馆内各项资源,图书馆显示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8.
提出这个观点,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近十年专业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实践中逐渐“悟”出来的。这里谈几点个人认识,就教于同行。一、提高读者自我服务能力与“为读者服务”是一致的提高读者自我服务能力,并不是要否定“为读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导读对馆员素质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读是图书馆馆员为读者服务的重要方法。它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图书馆产生之日起 ,图书馆馆员就担负着阅读顾问、检索文献、指导阅读、推荐图书等古老而传统的职能。随着社会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文献信息剧增 ,读者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阅读范围和阅读类型日益扩大 ,这就使图书馆的导读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 ,图书馆馆员必须把握导读的基本原则 ,探讨了解和分析掌握读者需求、阅读规律、阅读能力、阅读类型、阅读心理 ,以指导读者树立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减少读者阅读的盲目性。目前 ,区级…  相似文献   

10.
读者调查是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重要手段。为加强与广大读者交流,借助广大读者的力量进一步梳理图书馆的发展思路、查找存在问题,从而更好地践行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推出让读者和社会满意的服务举措,实现服务水平和办馆效益的持续提升,近期我们对到馆读者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多,逐年步入老年社会,图书馆这一特殊的读者群日趋扩大。就这一形势,本文在分析老年读者阅读心理和阅读兴趣的基础上,阐述了图书馆吸引老年读者的原因,并就服务对策与方法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门建华 《河北科技图苑》2009,22(3):47-49,58
指出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员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服务中员工不好的表情对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服务中员工的语言粗鲁、出1:2伤人,会损害读者的自尊心;服务中员工的姿态不雅,会干扰读者阅读的情绪。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工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社会偏见与图书馆职业声望低;二是图书馆员工整体素质偏低、服务意识浅薄。提出了提高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质量的措施:图书馆员工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开展“阳光服务”活动,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员工的阳光,温暖他们求知的心;图书馆员工和读者双方要适时地进行“角色互换”,将心比心地去认识、体验和思考对方的感情和言行;建立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考核制度,调动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读者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3.
党校系统图书馆开始由传统型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在读者群、读者服务方式、硬件设施和服务人员队伍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新的要求。本文拟时这些新特点做一简要分析,使党校图书馆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4.
4月17日,全国首个G3阅览室在杭州下城区图书馆全新亮相,这是G3阅读器首次进人图书馆并免费为读者服务。G3阅览室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是图书馆现有阅读模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图书馆界流行的读者是消费者的观点,从图书馆管理权人手,分析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不是民事法律关系而是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行政管理关系,图书馆的服务不是消费法的调整范围,读者不是消费者,读者与图书馆的关系不是消费法所调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专学校图书馆要想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就必须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阅读分析,从而了解他们的阅读特点和不同的需求。由于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以及读者自身的阅历、职业、文化水平等诸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读者阅读需要的多样性。一般来说,阅读可分为消遣性和学习性两大阅读类型。消遣性阅读是读者出于好奇,或为开拓眼界,或在紧张工作之余借助阅读调节神经,消除疲劳的一种需要,这种阅读需要的主要特点,是有很大的随意性。学习性阅读是读者在社会实践中,为了维持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而形成的一种阅读需要,它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指意性…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者,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应始终遵循“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为读者的信息需求提供一种充满人性化的服务,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在图书馆服务中,作为直接与广大读者亲切接触的阅览室。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阅览室的服务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转变服务观念,构建多元化的馆藏资源体系,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满足广大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19.
再论读者不是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依据“中介论”里的载体论观点,论述了图书馆与读者不是同一事物,虽在意义上二者密不可分,但在实体上又是互相分离的两个事物,因而一个事物不可能是另一事物的构成要素。强调读者不是图书馆的构成要素恰恰是为了重视读者。  相似文献   

20.
公共图书馆开展女性阅读推广的必要性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女性阅读是民族发展的希望,是社会和谐的保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女性阅读推广工作已经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和重视。而图书馆由自身功能和使命决定,承担有为女性读者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又具备资源、人才等方面优势,因此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开展女性阅读推广工作是图书馆亟须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