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堂上,我们随时都能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是一片嗡嗡声,可是,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种后,老师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老师们也清楚,这种学习效果不是很大,可又束手无策。要想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需要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现状透析 走进新课改的数学课堂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上课伊始,学生四人(六人)一组,团团围坐,面面相觑;授课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或出示学习题目,各小组或讨论、或操作,或窃窃私语、或高谈阔论,气氛不能说不活跃;合作完毕,开始集中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依次听取汇报并评论;问题解决后,小组合作便告一段落,教师又进行下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3.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前提。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社会学家指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运用"合作学习"策略解决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试图达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目的,是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对合作学习策略也出现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要求有这样的阐述: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可见,让学生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民主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 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针对性、独立思考性,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参与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学习活动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一定能够友好相处,有的学生成了“小霸王”,他们大权独揽,垄断了操作任务,不让他人插手;有的成了旁观者,他们不习惯也不善于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久而久之,产生了依赖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策略:强化分工意识。一、让学生了解分工的意义。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分工的重要性。例如…  相似文献   

8.
许晖 《天津教育》2003,(7):70-71
合作学习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主张以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探究的结果是获得知识,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育理念,1806年从英国传入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和杜威等人的推崇,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并由此开始了合作学习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合作学习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适应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学会生存"现代教育目标的需要,但很多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时,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合作学习停留在形式化的层面.本文通过分析合作学习理论指导中较易出现的认识误区,探索我国基础教育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伊平 《现代教育科学》2007,(4):79-79,37
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应该怎样进行合作?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合作呢?下面,结合本人数学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明确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它是针对一定教学条件下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在课堂教学家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有主动探索的时间,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它变传统的师生间的单向交流为学生间、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学生能获得大量信息,从而使教学效率提高。根据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试从以下几点浅议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自主性。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  相似文献   

11.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难、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2.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是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推进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的解决问题。我们把思维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4.
15.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和技能的提高。倡导合作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实现方法、方式的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17.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讲过:"做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可见,一个人善于不善于发现问题,敢不敢提出问题,应该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素质.  相似文献   

18.
19.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与改革同步。如何才能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数学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特点,设计鲜活实用案例,善于借助各种手段,开展数学美学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勇 《学科教育》2002,(8):36-37
问题意识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本借助实例,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见。由于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长期坚持,这样才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