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允彪 《考试周刊》2013,(82):59-60
“积极性”是孩子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也是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的根本.调动了“数学积极性”,学生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要想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人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把实施愉快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作为基本要求,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通常我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一种是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体系传授和解题能力的训练,课堂上注重老师讲、学生听,再做模仿性的训练.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都成了知识的仓库.长此以往,只能使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甚至是畏而远之.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能正确指导学生学习,则可以使学生乐于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也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育中的学习指导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根据青少年成长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采用“一导向、二养习、三授法”的学习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6.
数学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要能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可见。新课标突破了只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局限。更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下面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7.
孙年爱 《考试周刊》2009,(27):73-7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实验是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方法。数学实验活动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地学习数学;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育教学过程.其基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的过程中.还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学生提高能力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不好.这也不能简单地归结到其不好好学习.有时是因为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如果能及时地发现,并给以正确的指导.那么学生学习就有可能“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注定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办法,  相似文献   

11.
马春艳 《学周刊C版》2010,(2):123-123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以凸现学生主体为指导思想.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以追求学习快乐为主线.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有机会亲历数学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体验到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且使学生明确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学习数学的含义是探索数学现象,它是研究、发现、质疑、理解的过程.它更是当你克服困难而“发现”和“再创造”出了自己的数学王国时的那种愉快和喜悦,用计算机学数学、用计算机做数学的作用在于: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首选.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为数学教学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数学学习过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在数学教学、数学学习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脱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在长期的学校学习中逐渐失去了自主学习、自由思考的意识和动力.如何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怎样高效率促进学生学业成长?如何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能力?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改进数学学习的方法,必须提高教师对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并拓展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应当重视过程,数学主题情境教学的实践,就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思考、发现及创造的主动学习过程。教师应当着重于根据数学主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控制学生思考讨论,寻找解决方法,从而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创造中体会相关数学知识的基本思想方法及精神实质,增强自信,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成功、愉快的环境中发展。本文从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加强直观教学,创造情境、数学教学方法新颖、多样、实行愉快教学,创设成功机会、加强互相交流、体验学习乐趣等几个方面探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解题虽然不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全部,但它却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数学知识常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能很好地挑战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解题教学任数学教学中的功能,是每位数学教师都在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和努力实践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自主学习的强化剂.主动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使他们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途径,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数学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小学数学有力帮手。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广泛使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为数学教学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  相似文献   

19.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仅意味着接受知识,而且还要利用知识技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不仅能够深化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体会各部分各章节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能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数学创造能力得到发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在新课标下习题教学应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谈几点做法,和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适当的教学情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不但能使学生愉快的学习,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