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媒介社会学研究虽然是以功能主义为主导范式的,但自1950年代以来也发展出了另一种建构主义取向的新范式.本文对美国媒介社会学研究中的这种建构论取向从核心命题、理论脉络、历史发展、研究方法等层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2.
理解霍尔--从媒介功能和新闻真实性的角度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击 《现代传播》2001,(3):19-23
霍尔是在英国文化研究(Culture Studies)的学统之内研究大众传媒的.霍尔把这种理论活动本身看做是一种政治实践,这和我国的党报理论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霍尔对主流传播理论的批判是从其不自觉的政治立场为切入点的.媒介的功能能够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是两个层面问题.对应该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反映了不同的媒介理论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诉求.霍尔视媒介产品为现实(reality)的建构而非实现的反映,因而诉诸事实性(factuality)的新闻真实性问题是一个伪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沟通的平台和方式。目前,关于增强现实媒介的研究,追踪技术的现实和技术的优势问题,是一种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研究媒介增强现实的基本概念,提出增强现实媒介的新闻叙事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5.
在5G技术革新带来的万物互联、万物皆媒新传播图景下,将媒介看作信息传递工具的认知范式已丧失解释力;媒介天然是一种居间性的概念,这种关系联结属性随着技术发展逐渐成为最关键的媒介逻辑。构成智能时代基础设施的算法便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媒介,它通过一系列判断架构连接、匹配与调适价值关系,形塑认知、建构关系、整合社会。把算法理解为一种媒介,不仅为解读算法的社会性提供了有益视角,更高度概括了新传播图景下媒介运作的核心逻辑——价值关系联结,对未来传播主流媒介的建设路径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报纸作为主流媒介之一,全面,真实地报道四川地震灾情,积极主动寻求并构建议题,形成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趋同,取得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从而发挥出强大的力量。由此引发的传播现象仍值得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权力扩张、全球传播格局失衡和主流媒体话语偏向让"媒介霸权"成为当下热门批判话语.本文拟从媒介立场展开理论溯源,揭示媒介霸权的理论开拓者、建桥者和领跑者;从媒介角度分析其权力构成,发现依附性权力、生产性权力和资源性权力在媒介霸权中的运行;以媒介为起点考察其现实向度,呈现学界对媒介作为帝国霸权、话语霸权和技术霸权的研究取向;在此基础上,指出"媒介霸权"诸权依附、合谋、扩散、自然化的特征,并主张针对上述特征理性而系统地展开媒介霸权理论研究,同时为在实践中提升跨文化、跨国际、跨媒介、跨阶层的媒介霸权批判和回应能力提供学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媒介现实来源于社会现实,却不等同于社会现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的概念,意指媒介建构的现实不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继出现的议程设置理论和框架理论也都证实,媒介对于客观世界的呈现过程,就是意义的建构过程。上个世纪80年代,荷兰学者梵.迪克将话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增强现实媒介在出版应用中的逐步深入,它对传统出版的颠覆性影响已初显端倪.本文以媒介进化理论为基础,全面考证增强现实媒介的历史进化过程,提出增强现实媒介对出版内容实现了共同创造、融媒体表达和跨空间呈现的表现方式,这种改变必然赋予出版新的内涵和生命.  相似文献   

10.
管登峰 《新闻世界》2012,(6):202-203
本文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媒介现实为研究对象,以上海为地域范围,针对2012年两会这一话题,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媒介议程和媒介倾向两方面的研究,分析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与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媒介现实上所呈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面对5G等新技术冲击,作为"工具"的媒介释义正遭遇解释力危机,厘清未来媒介演进逻辑和机制成为传播学的重要命题.本研究综合技术自主及社会建构双重视角,以凯文·凯利"技术进化三元力量"为分析框架,指出媒介演进的"应然"逻辑是拓展人类自由度,但其"实然"状态受社会建构作用会经历"发明-炒作-遇冷-协商发展-稳定应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肖萌 《视听》2023,(5):25-28
从媒介环境三层现实的角度出发,对“后真相时代”形成的原因进行探析可以发现,客观现实与网民之间客观存在着区隔,导致网民通过学习和媒介两种渠道认知客观现实,缺乏亲身体验,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媒介现实受到算法、从业者、事件相关者现身说法的影响,导致偏离客观现实;受众选择与传播信息时具有主动性,包括对多元信息的选择、情感的驱动、对现实世界的态度。因此,对从业者的再教育和对网民媒介素养的培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当信息传播技术进入自媒体时代,媒体变成了真正意义的"大众传媒",公众媒介素养普遍缺乏的问题得以凸显出来。这种状况不仅与当下媒介传播业态不相适应,而且与现代化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需要,党的舆论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需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相适应。坚持创新性和持续性相结合,充分利用多种平台和多重路径,形成综合效应,是当下培育和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适应全球市场的发展需要的过程中,我国媒介组织形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和调整,这些变化,使得我国媒介组织自身的管理随之也发生了变化,并暴露出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5.
大众关于粉丝的印象,大部分来源于媒介的呈现,粉丝的媒介形象以存像的状态连接着客观现实与主观想象,成为大众认识粉丝的重要渠道与参照框架,但媒介建构的粉丝形象并非简单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局部地反映某些事实.本文从媒介呈现和主观现实两方面入手,探究传统媒体、商业媒体、自媒体如何呈现粉丝媒介形象并最终给大众留下.主观想象,研究发现媒体所建构的粉丝形象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整合的结果,而大众的主观现实带有时代烙印和主观情绪,造成粉丝的负面形象深入人心,引发圈层代际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张群 《新闻知识》2012,(10):30-32
民生新闻是我国民生及新闻的现实语境下的时代性产物,其媒介角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民生从基本同构转变为差异化巨大的民生现状是民生新闻产生的现实前提,媒体机构改革与媒介职能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性过渡转变是其新闻语境。本文以现实语境为前提讨论民生新闻,分析民生新闻产生的语境及民生新闻的媒介角色。  相似文献   

17.
张晓露 《报刊之友》2012,(11):114-115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刚刚起步之初到今的不断探索改革,在一步步地进行自我完善。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的喉舌和代言人,在应对突发事件,维持社会安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受众对于其形象的把握关系着新闻发言人工作的成败,于是媒介关于新闻发言人形象的建构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媒介在新闻发言人形象上的建构分析说明其重要性的。  相似文献   

18.
郑钲 《传媒观察》2022,(2):75-80
以媒介为主导,观照"文化、技术和传播"的学术研究在西方学界和中国学界已然蔚为大观,且目前正进一步从传播学领域辐射到更广阔的其他学科领域。依托于麦克卢汉的研究,当代剧场作品《理解媒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剧场视角,观众与演员共同在历时性的演出中动态生成了一次理解媒介的尝试。本文主要分析了以剧场的方式"理解媒介"与麦克卢汉原著的关联所在,描述与分析剧场作品的实际呈现,最后阐明上演本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茂伟 《今传媒》2011,(7):20-23
本文从媒介生态研究范式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政府媒介行为的调适问题,分析了新环境、新范式中重新审视政府媒介行为的必要性,以及媒介环境中政府与媒介间的整体关联互动现状,指出在寻求媒介生态平衡过程中,政府组织应该由试图对媒介的绝对控制转向追求一种较高的媒介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0.
大众媒介使用自己的话语视角和传播目标对农民工进行报道,从而建构了农民工的拟态现实,这种拟态现实带有明显的理想化倾向。但农民工的现实与大众媒介之间的拟态报道,使得农民工群体被设置为隔离的报道地位。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