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清晰地指出了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阅读教学应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个性化阅读是必要的。下面就如何打造个性化阅读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一堂语文课中,应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充分地释放呢?笔者结合自己的阅...  相似文献   

3.
洪静 《现代语文》2009,(5):44-45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可见,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可见,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阅读绝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阅读教学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佯才能真正让阅读成为个性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雷宁 《陕西教育》2010,(5):29-29
《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存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怎样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摆脱程式化、任务化的倾向.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美好文化熏陶,激发自主学习的潜能,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里强调了阅读行为的本质特点是个性化,强调在阅读中要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难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既然如此,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  相似文献   

9.
矛盾青春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强调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看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外去发展这种独特的经历呢?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在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和发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燃起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首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老师要帮助指导学生选择读物,要求符合学生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由此可见,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教学历久弥新,个性化朗读更是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它是以不同形式地朗读,不同理解的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个性化朗读是个性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它需要阅读者融人自己的体验,对文本进行再创造,从而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因此,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愈来愈显得重要,“读风”盛行起来,有“读”占鳌头之势。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的阅读量、阅读目标、阅读策略都作了具体的要求,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它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学生的阅读行为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化、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学生通过阅读,逐渐积淀语文素养,为生命成长奠基。所以,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沉进去,浸入文本中,学生才会有自己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才能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实现与文本、编者、作者的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敢说、乐说、善说,尊重他们个性化的理解,即使出现"岔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自主阅读氛围,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9.
王春风 《新疆教育》2013,(13):50-50
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的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直以来,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努力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发现,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自主发展的目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进行探究性阅读,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认真地读,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  相似文献   

20.
黄蕾 《考试周刊》2011,(62):57-5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要让学生用真情去读.把自己的“情”融进文中去:要有明确的阅读目标:要去揣摩作品的描写角度。体验作者的感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历了深刻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心灵也会受到极大的触动.这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潮”才能真正进发出来,才能真正体验到阅读课堂的魅力之所在,真正地读出自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