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成才之路》2010,(31):F0003-F0003
泻血疗法在中国古代被称做刺血疗法,是一种既方便又直接地治疗疾病的自然疗法最早记载用刺血疗法治病的文献为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和《脉法》。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中,刺血疗法在全部162篇中约有40余篇对针刺放血疗法都进行了详细论述名医华佗曾以刺血法治愈过红丝疔(淋巴管炎),更为曹操医治了"头风"之症。  相似文献   

2.
“天山共色”是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一个句子。《与朱元思书》被选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寥寥144字就描绘出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  相似文献   

3.
《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也是选人中学教材的一篇传统课文。本文主要塑造了唐雎这样一位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谋臣形象。面对秦王企图用政治骗局而屈人之兵的险恶阴谋时,他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最终让秦王“长跪而谢之”,取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笔者教了几遍鲁教版的《史记》选读文本,自以为对其中的每一篇选文都了如指掌,然而今年再教《史记》,有个爱钻牛角尖的学生向我提出了疑问:《史记》中有“赘笔”!  相似文献   

5.
吕晓红 《山东教育》2009,(11):22-2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讲述了司马迂忍辱负重编写《史记》的原因和过程。结合课文理解“发愤”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可是仅仅立足于课文,学生对“发愤”的理解不够透彻,感受也不是很深刻。跟《上下五千年》中的原文对比阅读,不难发现改编后的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空白,  相似文献   

6.
执教《先秦诸子选读》一书时,学生对课后的“相关链接”“知识卡片”及其他资料中出现的“譬喻”“比喻”“讽喻”和“设喻”等概念分辨不清。笔者不揣浅陋,试结合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王希杰先生的《汉语修辞学》(以下简称《修辞学》)以及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对以上概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必修四和人教版《选读》两套教科书都入选了《季氏将伐颛臾》这篇文章。《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中一篇很好体现孔子政治主张的文章。它记录了孔子和弟子冉有的言论,冉有、季路支持季氏攻打颛臾,并把季氏要打颛臾的消息告诉老师孔子。孔子对两位学生进行了批评,鲜明地表达了自己为政以德、治国以礼的政治主张。在文章结尾,孔子说“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指出季氏真正忧虑的不是攻打颛臾这件事,而是“在萧墙之内也”,  相似文献   

8.
《庖丁解牛》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的一篇自主赏析课文。在对本文的导读中,笔者紧扣“解”字,通过“解字形、解字义、解疑惑”,三“解”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丹 《学习之友》2013,(12):42-43
看到儿子拿回来勉强及格的试卷,我失望透了,儿子都11岁了,还一点儿也不懂事,一点儿也不听话,一点儿也不争气,各方面都不如同龄人。失望之余,我写了一篇《寻人启事》来发泄心中的怒火,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曾经这样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促织》作为《聊斋志异》中的代表篇目,其刺贪刺虐的深刻性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文包诗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课文诗文互照,以“情”为主线贯串全文,表达了李白、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相似文献   

12.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把魏、蜀、吴三国的人和事“品”得出神入化;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读”《史记》,把《史记》“读”的栩栩如生。可是,在听了易教授的“品”“三国”和王教授的“读”《史记》之后,我们是不是就不用读《三国演义》和《史记》的原著了呢?  相似文献   

13.
葛翔 《语文天地》2011,(9):17-18
《项脊轩志》是苏教版必修五的一篇课文,文章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感人至深。下面是一位教师在串讲第一小节时的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4.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文质兼佳的美文。在引导学生体会归有光的读书乐趣时,我认为把“借书满架”之“借”译为“借来的”有些牵强,不能与作者此时的心境相协调。那这“借”字该如何理解呢?  相似文献   

15.
丁玲小说《阿毛姑娘》是一篇“概念化建构”的作品。一方面,作品通过描写阿毛幻想的生成和对幻想的追求,表述了作者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的理解;另一方面,作品则通过描写阿毛在追寻幻想时方式的失当以及其最后对幻想的弃置,从反面强调了人在追寻理想时既必须坚守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又必须具有强大的坚韧性和意志力。这一人生思索,在以《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丁玲早期都市知识女性题材小说中,曾经得到了反复的呈示;而在本篇中,丁玲则将自己的如此思考又寄寓到了对乡村女子阿毛的刻画中,并以对阿毛的概念化建构再一次宣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6.
刘春 《现代语文》2011,(2):60-61
《明湖居听书》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必读课文,本文节选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课文记叙了老残游历济南时听大鼓书的情景,重点描绘了女艺人白妞精湛的演唱技艺和艺惊四座的表演效果。为了描写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者运用了烘托映衬、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果。尤其是文中运用“比喻”手法对人物和演唱的描绘,特别是通过整段的多种不同的“比喻”来描摹声音,使音乐形象更加丰富,描写得精彩传神、新颖独到。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作为传统篇目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已经有一段历史了。对这样一篇脍炙人口的名文,许多人都有独到的见解。大体上讲,业界对文本的主题思想、创作年代、艺术特色等大的方面的认识已趋于统一。但是,人们对文本中一些小问题的认识,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我们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桃花源记》中“渔人”和“刘子骥”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通变》篇认为《楚辞》是文章"从质及讹"的转折点,希望通过"宗经诰"与"变乎骚",达到文章"通"与"变"的平衡。在这一大背景下,刘勰将《楚辞》列入"文之枢纽",并在《辨骚》篇中提出了"倚经驭骚,酌奇存真,玩华保实"的写作原则,把"文"之变纳入可以指导的范围内,《辨骚》篇的宗旨就是指导人们如何"驱辞力"和"穷文致"的。这一写作原则与"正言体要,恶乎异端"的思想密切相关。《风骨》篇与《定势》篇还从不同角度对《辨骚》篇的写作原则进行了补充和丰富。实际上,刘勰就是借《楚辞》来述其运辞之道,这是他解《楚辞》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生问:张晓风的《行道树》中有这样一句话:“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  相似文献   

20.
《卫风·氓》是《诗经》中著名的叙事诗篇,它没有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细心的读者不难觉察到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明显地受到《氓》的影响。由于《氓》比《孔雀东南飞》早近千年,更非宏篇巨制,故而叙事尚不够完整细致,加之赋中兼有比、兴,叙事、抒情、议论融于一体,以此诗中多有待发之覆。爰作读诗札记,期以抛砖引玉。一、主题《毛诗序》谓:“《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风焉,美反正,刺淫佚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