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与我家     
晓语: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正面临中考。我的父母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虽然我们家条件并不宽裕,但他们仍坚持要给我请“家教”,说“别人家请得起,我们也请。”我觉得和别人攀比没必要,但又怕因为不请家教补习考不上重点高中。我和父母谈了,他们说了一大堆请家教的益处,而且说,凡是请了家教的学生成绩基本上都提高了。我很矛盾,觉得请了家教后学习压力反而会变大。家教真的是万能的吗?江西韩伟韩伟:如果把家教比作是中医所说的“药补”,那么学校正常的课堂学习就是“食补”了。有道是:药补不如食补。…  相似文献   

2.
我上大学期间,前后做过四五个家教,到了大三,我决定再也不做了,因为我深深感到,有许多事情不是我一个小小的“家教”能改变的。我驾驭不了复杂的现实我做的第一份家教是教一个初二女生。这女孩的学习成绩很差,她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工人,看到别的孩子请家教,他们也请,但他们同时也很明理,知道自己孩子的基础太差,而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所以,没有对我提出诸如“期末考到XX名”的要求,只是让我每星期去两次,检查一下孩子的学习状况,帮她解答一些问题。去了几次我就发现,这个女孩的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也许正值青春期…  相似文献   

3.
无法精致     
我的女儿珊珊已经一岁零八个月了。她出世后,我便是《家庭教育>的热心读者,每期必读,而且做了许多读刊笔记,写了一些心得。我认为《家庭教育》在提高家长素质,指导家长对孩子施行正确家教,让家长掌握家教艺术,借鉴成功家长经验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不愧是一本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家教刊物。别人都说,“你家珊珊真聪明”,这时候,我总是告诉他们,是《家庭教育》这份杂志,让我受益非浅,珊珊今天的聪明,活泼,应该归功于《家庭教育》的正确指导,下面这篇文章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相似文献   

4.
不少学生都请过家教,也发生了很多“故事”,那么对于家教怎么看?是你自己要求家教的,还是出于无奈?是自己老师课后的辅导,还是请外面的高级教师或大学生?家教是好学生的再一次提高,还是“差生”的机会?我在读初三,面临中考。我们这儿的老师个个眼里闪金光(我所见的):语文老师每天晚上补一批,每批10人,收礼无数;数学老师暑假里  相似文献   

5.
也谈请家教     
这期“家教话题”请来了我刊的热心作者和朋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钱虹博士。针对目前社会上“请家教热”的现象。谈谈这个话题是很有意思的。钱虹博士在文章中提出家长要重视对“家教”本意的认识,把重点放在对孩子全面发展的素质培养上,改变观念,放弃对“家教”的迷信。我想,家长们对这个话题一定会感兴趣的,欢迎来信来稿。  相似文献   

6.
试问家长:“你的孩子请家教了吗”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都很关心,也很困惑。那么,到底该不该请家教请了家教后家长应该作些什么我是一名学生,曾以家庭教师的身份教过几个学生,一直很关心这个话题,现在结合我家教的案例,谈一下我对家教的看法,以期给关心这个话题的家长一些启迪。一、家长请家教的动机人的任何活动一般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家长请家教的动机有以下几种。1.培养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我辅导过的5位学生中,有3位学生的家长请家教的动机是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培养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7.
《中华家教》全体编辑:你们好! 我是《中华家教》的一名新读者。我有幸在去年的邮局征订中看到了《中华家教》,因为我有两个孩子,怎样教育孩子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订阅了这份杂志。没想到我看了一期,就被其中的内容吸引住了,觉得自己订到了一份难得的杂志。反反复复读其中的内容,将书中教育子女的方法抄下来;将杂志中教育子女的文章介绍给我的同事看,他们看后,都对《中华家教》中的内容赞叹不绝。等待下一期的《中华家教》,将是我生活的一种渴求。  相似文献   

8.
家教的困惑     
《中文自修》2012,(10):63
布丁:前两天班主任给班上同学发了建议单,大意就是建议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找家教辅导或者去培训班补课。如果不去的话,还必须说明情况。我觉得这强制性也太厉害吧!启动栏:我真的不支持找家教。拿我自己来说,家教耽误了我读课外书的很多时间。其实我的数学也不是很差,但是我爸爸妈妈一定要给我请数学老师让我把成绩再提高一下,但是我也没觉得有很大成效啊!上课都学不好,家教有何用?蒙蒙:我挺喜欢家教的,起码自从找了家教以后我的成绩提高挺快的。我喜欢找大学生做我家教,感觉没有代沟嘛!而且那些哥哥姐姐教我的方法也很管用,有的比老师的还灵活呢!我觉得这些都是他们以前考试的经验总结,所以我挺喜欢家教的。  相似文献   

9.
瑞士是举世公认的最富国家,他们住“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现代理念指导下,家教工作领世界之先。近来我去瑞士,切身感受了一番瑞士人所营造的优良的家教氛围,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10.
来自福建的客家少女云认为少年留学最大的优势和劣势都是“自由”。“我们在国内的教育制度中并没有机会把握这些自由,许多同学刚一面对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怎么用它。于是我们被自由压垮了。”“但是我经历过一段非常痛苦的挣扎,吃了很多很多的苦之后,我明白,学会运用自由,要越早越好。”“我曾经和这份自由辛苦搏斗过,之后,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的前辈留学生在海外奋斗得很辛苦,他们提起我们,总觉得我们太顺利,其实我们一样在奋斗。但是我很尊敬他们。”云刚刚获得雅思的一个高分,但是她几乎不愿提及这份成果。“雅思考试只是入门,为…  相似文献   

11.
学,并快乐着     
我的成绩一直处于班上的中下游,父母为了拉我一把,给我各学科都请了个家教。于是,几乎每个晚上和双休日我都在学习,和形形色色的大学生打交道,让我感觉透不过气来。唯一让我感到轻松的是星期二和星期五的晚上,因为那两天我补语文。语文家教是一个大三的女孩,说实话她是一个很不称职的老师,她一点也没有威严感,根本管不住我。课上我总爱拉着她闲扯,直到听见妈妈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我便干咳一声,示意她与我合作,装模作样地作讲课状。N次以后,她跟我说,她拿这份工资,很有罪恶感,不想  相似文献   

12.
在茫茫书海中,我一眼看中了《家教博览》第1和第5期,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由于认识该刊较晚,因此,错过了订阅时间,于是便让爸爸出差在信阳市买齐了所缺的2至4期。每次拜读贵刊,我总仿佛飘游在美妙的生活世界。我喜欢《家教博览》,是因为她确实显示了“精短、精致、精彩”的特点。刊中所载的文章很精美、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十分适合家长阅读而且也很适合我们中小学生阅读;文章的精、短确实让我们所有的读者百“吃”不厌,回味无穷。明年我还将继续订阅《家教博览》,祝贵刊越办越好、内容更丰富多彩。《家教博览》我明年的特订刊…  相似文献   

13.
武兴华 《生活教育》2010,(11):26-27
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现象由来已久。一方面,许多学生家长有着很强烈的为孩子“培优”而寻找、甚至重金“悬赏”优秀教师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在职教师而言,有偿家教能够为他们带来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4.
很难说暑假就是一段放松的时光。我需要做家教,挣些钱;而那些可怜的孩子们,也要在家长的“疼爱”下补习功课。我得感谢这些家长,是他们给了我这样的寒门学子以“财源”。但同时,我也分外同情他们的孩子。现代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们成功,而不管孩子是否幸福。我常常忆起小时候的暑假。没  相似文献   

15.
麻辣语录     
《四川教育》2013,(1):3-3
“我很喜欢教会别人知识的那种成就感。我做过家教,我觉得当几个小时的家教比搞几个小时的科研舒服多了。”——逃离科研选择当中学老师的清华博士吐露心声。  相似文献   

16.
问卷选登     
我看农村家教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我认为家教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占多数,少儿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一般是他们说了算。有的在学校是好学生,一旦离开了校门就是无事不敢做的人了。主要问题:不能尊老敬老;没有集体主义观念,缺少团结友爱的精神,性格骄横、任性、乖舛,唯我独尊,缺少团结友管精神。在社会上攀比、吃喝、赌博等都影响少儿的成长。农村的家教抓不住重点,与学校教育挂不上钩。要搞好家教,我认为学校要与  相似文献   

17.
上大一时,伙食费的青黄不接,使我不得不自个儿想办法挣点钱以缓解生活的费用问题。我四处托人帮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找到了一份家教:教一个10岁的孩子小兵学书法。书法是我比较拿手的活儿,我信心十足地接受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为了对孩子负责,我斗志昂扬地下了“保证书”:不见效不收钱!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农村读者,与贵刊相识已有4个年头了。我的孩子现已经上中学了,成绩和品行都很优秀,这大半的功劳恐怕要属于《家庭与家教》杂志。正是我及时发现了贵刊,并充分运用上面介绍的知识教育孩子,才使孩子更加健康地学习和成长。说实话,《家庭与家教》真算得上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刊物,它栏目丰富,再加上编排精巧、字号适中,非一般同类型刊物所能比拟的,这充分说明《家庭与家教》是真正为读者着想。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家庭与家教》内容好,可读性、实用性、针对性很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是家长们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好帮手,因此家长们十分喜爱这份…  相似文献   

19.
那些花儿     
半个月之后,我还是不能平静地讲述这件事情。我总是在暑气未消的九月去迎接新的一批学生,然后陪他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六一”儿童节。我在给一位学生的信中这样写道:我没有崇高的觉悟和那种春蚕吐丝的奉献精神,就连最基本的严谨细致都不完全具备,但我也很热爱我的工作和我的学生,我用我自己的方式去爱。我常常在内心感激这份职业,它让我生活得简单平静,别样的灿烂。转眼这已经是我工作的第8个年头,学校里新人辈出,我也能算个“老教师”了,可我内心却越来越不安,这份不安不是来自同事之间的竞争,恰恰  相似文献   

20.
清清四年级,小锋五年级,小锋的姐姐慧霞六年级,他们都是我的邻居、朋友的孩子。晚上回家或休息日在家,我就不自觉地成了他们的“家教”服务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