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鹏 《军事记者》2008,(9):66-66
看着自己去年订阅的12本《军事记者》,我的心里满是感激。是它,给了我写作的勇气和力量。它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在写作的道路上指引我前进,激励着我不断地耕耘,伴随着我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我在心里默默地说:一定要好好地珍藏《军事记者》。  相似文献   

2.
每当翻阅那个浸透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的刊稿剪贴本时,我就不由地心里一热,想起了我写作上的启蒙老师孙政委。孙政委名叫孙宗健,是我们医院领导干部中资格最老、最受医护人员尊敬的一位院领导。然而,自我干上爬格子这一行后,除非是严肃的公共场合,我都喊他为老师,时间一久,他对我这样称呼也习以为常了,甚至觉得比叫政委更亲切。去年我当放映员那阵子,业余时间迷上了写作。不知熬了多少夜,用了多少本稿纸,一连发出120余篇稿件却无一个字变成铅字。这时的我思想动摇了:难道我不是搞写作的料?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我多么希望有…  相似文献   

3.
马的劲是什么?是骁勇,是拼搏!张家口军分区宣传科科长刘邦举就有着这样一股子劲。1972年,刚满19岁的刘邦举,一入伍在河北省蔚县人武部当打字员,他常常为新闻干事打印稿件,看着身边的一桩桩新鲜事,经他打印后在报纸上变成错字,他心里很激动,同时偷生一种意念:我也要用按动键盘的手把身边的新鲜事儿写出来上上报。1977年他当了政工科干事后,更坚定了写作决心。一年下来,手稿整整码了一人高。他相信几分开水便有几分收获。终于有一天,他的第一篇报道《三凰引凤过深山》在地区报纸发表。第一次的成功,更加坚定了他不懈地追求。19…  相似文献   

4.
我上中学时就喜爱新闻写作,入伍后就开始了业余写稿的生涯。多年的业余写作,使我扩展了视野,丰富了头脑,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10年突,我先后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160多篇,这是我业余写稿的“甜”,当然,我也尝到了新闻写作的酸、苦、辣。所谓的“酸”,来自一些人“酸溜溜”的话。写稿见报少了,有人会说什么“你不是写作那块料地!”所谓“苦”,是指采访写作要占用业余时间,偶尔采访不深入,还会使稿件中人物、事件、数据有出入或失真,各种压力就会接覆而来。所谓“辣”,就是稿件写得太一般了,也…  相似文献   

5.
文喆 《出版参考》2004,(1):23-23
第一次接触大型犬是在1995年舂。收养流浪动物的基地里,一个铁丝网圈着二三十只大狗。看到有人来,它们大叫着扑到网子上,网子摇摇欲坠,当时我心里真害怕。看到喂养它们的人进去了,我骨子里爱逞能的基因占了上风,也跟着进了门。我壮着胆子摸了摸围过来的大狗,它们就开心地站起来拥抱着我,热情地舔我的脸和头发。我冲动地抱起了一只比较小的,它竞撒娇地用两条前腿钩着我的脖子,两个后脚缩起来不肯落地,生怕我把它放下。当我不得不离开时,大狗们有的叼裤腿,  相似文献   

6.
苦乐相伴     
两年前的金秋时节,怀着对军营生活的美好憧憬,我毅然步入火热的军营。在军营里,同龄人特有的青春气息,无不感染、激励着我。初入军营,在学院浓浓的新闻报道气氛感染下,看着教导员那一沓沓厚厚的剪贴本上发表的作品,心里既佩服又羡慕。于是,下决心用几年来积攒的零花钱换来了一架相机,每天跟在教导员后面问这问那。终于,我拍摄的一幅新闻图片第一次上了《桂林日报》。捧着报纸,我的心沸腾了,从此更激起了我新闻写作和摄影的欲望。我的大脑中也由此多了根新闻敏感神经,时常被一个个新闻素材所拨动。闲暇之余,我与书为伴,坚持报…  相似文献   

7.
彷徨无度     
前些天我特别不爽。借口过生日,拉着老婆跑到民族园一家台湾餐馆咸咸糊糊地喝了一顿汤。老板很会做生意,专门给我播了一首生日快乐歌,接下来就是老崔在喇叭里不要命地吼:“给我点刺激,我的大夫老爷;给我点爱,我的护士姐姐;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老崔老矣,尚能歌否?我这一想不打紧、心里…酸,差点唏嘘起来,突然感觉我才17岁怎么就像一位老人呢?  相似文献   

8.
新的台阶     
当我第100次从邮局取回稿费时,其喜悦的心情仍然不啻拿到一块奥运会金牌。在感受成功所带来的甜蜜时,又让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悉心指导过我的军报函授中心的老师,是他们给了我写作的信心和力量,扶我走上了新闻写作路。3年前,军校统考落榜。心潮难平的我,为了觅到新的成功,毅然选择了“爬格子”。起初,为克服知识的短缺,我千方百计地读书和积累资料。一次在洗澡中偶尔发现衣柜中有许多报纸,我心里一惊:多么丰厚的“资源”啊,为了长期获得这丰厚的资源,我主动承担了打扫澡堂卫生的任务。之后,每逢我捡到十几张报纸,就立即剪下我…  相似文献   

9.
风雨新闻路     
“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这是我入伍走时那天日历上的一句话。四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它。也就成了我在新闻写作这块天地里苦苦跋涉的“座右铭”1990年11月份,从喀喇昆仑山执行施工任务回来,我被调到团报道组。攀回首,我走过的“爬格子”路和诸多同行一样,坎坷曲折,热嘲冷讽,泥牛入海的滋味饱尝不鲜,还有那些琐碎的公差勤务……。看到同居一室同志发表的作品,心里真有种说不出的痛楚和难受。好几次,想甩手不干了,觉得不是那块泥巴,就上不了那面墙。可回头冷静一想,人世间的路本来就不平,不管你干什么,总是要经风风雨…  相似文献   

10.
在地市州报战线上我真正走进市场,掂出“市场”二字的份量是在去年初。当时,我们安阳日报社实行内部改革竞争上岗,在竞争中我走上了市场信息部主任的岗位,与同事一起创办《市场信息》专刊。这张专刊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当时,我心里沉甸甸的,因为我面临的是一个新领域,一场新挑战。我在报社工作十多年来,除了刚来报社当了几年记者外,长期从事编辑工作。从自己写作和编辑的稿件来讲,不少都是一厂一品,农村的“四季歌”之类的,枯燥无味。要想从“两个根本转变”的角度来观察市场,围绕市场作文章,需要尽快吃透市场、反映市场…  相似文献   

11.
李欧 《军事记者》2008,(8):70-70
真正喜欢上写作,是在刚分到部队的那段时间,一个个难忘的第一次给了我深深的感动,让我义无反顾地走上新闻报道路。  相似文献   

12.
算起来我在松藻矿区业余“爬格子”也有30余年了,被松藻矿务局的同仁们誉为“老笔杆”。两年前,听说电脑那玩艺儿可以告别纸和笔,我就到打通煤矿一位文友家实地考察。果真如此。他的业余戏剧小品的创作都是运用电脑而成,看得我心里怪痒痒的。有了购买电脑的念头,但总担心自己的年纪大、手指笨拙、学不了电脑。从《电脑报》上读到了著名作家王蒙关于克服困难学电脑,《告别纸和笔》的经过,令我鼓舞和亢奋。于是我把买电脑、学电脑、用电脑的想法与老伴商量。老伴一听说用电脑写作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写作效率,当即表态,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编辑与我     
上小学写作《我的理想》时,我就写过自己的理想是当一名编辑。虽然已不记得作的具体内容了,但这个理想在我心里却一直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从山沟里长大的农家子弟。小时候爬山,父亲教给找一条经验──只顾攀登莫问高。后来,我把这条经验用在新闻写作上,果然奏效。上年,我在中央级报刊发表新闻作品70多篇,其中头版头条2篇,获奖作品4篇,被河南省军区评为优秀通讯员一等奖,立了三等功。1994年底,商丘军分区新闻干事转业,组织上把我这个没搞过报道工作的志愿兵调到报道组挑大梁。当时我心里的确没个底,但组织上把我放到这个位置,我就得在这个位置厂闪~点“光”。于足,我买来f一堆新闻理论书籍,边学习边实践,摸着石头过河。针对当前贫困地区民兵外出打工日…  相似文献   

15.
迟来的爱     
开始学习新闻写作是三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刚从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部队领导曾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年轻干部要多学习,多练练笔杆子。带着几分清高和豪情,把所见、所感、所思洋洋洒洒地行诸笔端,当我第一次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拿给当时的新闻干事时,从他指点和鼓励的话语中,我猜到自己的第一篇“大作”要被“毙”掉了,心里不禁酸溜溜的。头一炮没打响,我不甘心。  相似文献   

16.
带着梦想来     
张金华 《中国档案》2007,(11):60-61
站在"兰台"下,我仰望着她,心里充满无尽梦想。离开了给我激情与历炼的新闻圈,这是我的痛,好在档案及时给了我补缺。"你们新闻是记录历史,我们档案是保存历史",10年前,为了策划撤县建市十周年专刊补充背景资料,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我第一次与  相似文献   

17.
屡败屡战     
屈指一算,入伍已近十年,回忆这些年来自己在从军路上虽然笔耕不辍,在军事学术杂志上已小有收获,但一篇篇的新闻稿件,却总是泥牛入海,难以在军报上崭露头角。每当深夜独坐微机前聆听时断时续的敲键声,心里就油然生出不服输的念头。正当我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无意中在军报一角看到“新闻函授”招生的广告,我马上报了名。不久就收到函授老师邮来的新闻写作教材、函授月刊和《军事记者》,按照函授老师制定的计划,我如饥似渴地认真阅读。待我初步掌握了消息写作的基本理论后才恍然大悟,后悔自己当初为何不注重理论学习,只知道一味盲目地写呢?为…  相似文献   

18.
回家     
不知何时起,我习惯了以一个“清贫书生”的身份回家。总是在搭上公交车后,发现我口袋里只剩下了可怜巴巴的几角钱。心里那份沉重,足以让我感到不安。坐在公交车里,耳边充斥着“多重多重的心情今天都放下,多远多远的路程今天都回家”,鼻子一酸。但想到回家后的那一顿可口的饭菜,想到能把X、Y、Z暂时锁进书桌,心中不觉欢喜地打起了小鼓。其实最重要的是我喜欢回家时家里人忙里忙外的一种氛围。它让人感觉到一种温馨,一种甜美。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像小偷逃离作案现场一样逃离学校的。只知道临走前对着镜子理了半天的妆,但回家后早…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您好 !  我是洛玻集团青岛太阳玻璃实业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也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事公司新闻报道工作已两年多了,《新闻爱好者》伴随我也两年多了,它不仅给我了写作知识和方法,并提高了我的新闻写作水平和兴趣,而且也给我了写作的勇气。   那是一九九九年四月,公司内部公开招聘业余通讯员,我有幸被聘用。说实话,高中三年我学的是理科,大学二年我学的是英语,写一篇小作文就头晕,写新闻谈何容易。开始,公司党委主办的《简报》上刊登的我的稿件,被编辑改动很大,好像不是自己写的,心里有点灰心丧气。幸好,…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7,(2)
我最早与沈海相识是经一文友介绍的。记得第一次见面时,他写满英气的脸庞和谈吐儒雅的风度,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此后不久,我写了篇习作欲投稿发表,可心里又没底,于是就想到了沈海,并把稿子寄上,信上照例写上了“批评”“斧正”的谦词套语。可寄出后我心里直打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