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全问题     
昨天办公室查各位职员的暂住证,唯独我一个人没有,领导劝我还是办一个,我心里别扭,不想理他。暂住证?难道我为北京人民辛辛苦苦工作还需要办什么手续吗?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将对外来人口暂住证实行ABC三个等级分层管理的消息.给近3∞万寄身北京的“北漂族”心头蒙上一丝阴影:同属一国公民.却为何分成三六九等?而对于全国8000万流动人口而言.暂住证是否能够保证这些城市边缘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将对外来人口暂住证实行ABC三个等级分层管理的消息,给近300万寄身北京的“北漂族”心头蒙上一丝阴影:同属一国公民,却为何分成三六九等?而对于全国8000万流动人口而言,暂住证是否能够保证这些城市边缘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4.
崔斌 《新闻知识》2004,(3):14-15
近3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报业生产到底在生产什么?不稿清楚这个问题,就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进而也不会知晓我们经营一个媒体,一张报纸将使用怎样的市场策略。当然,我是站在一个经营的身份来认识传媒的,是把传媒业当作社会大生产中的一个链条,当成—个产业来认知的。我1997年进入人民日报社开始从事报纸广告经营,2001年参与创办京华时报,2002年参与创办北京现代商报,2003年参与改造了上海的青年报。其中经营上成功的报纸有,失败的也有,正是基于对一张新办报纸的多方位认识,使我开始能够比较清晰地认识报业生产的本质以及在此基础上认识新办报纸应当采用什么样的市场策略。  相似文献   

5.
仰望天空,不时可见自由飞翔的鸟儿,我不禁羡慕它们:无论迁到哪里,都无须进行户口登记,也不必办暂住证。鸟儿可以自由迁徙,人反而不能,可见至少在这个问题上,人是不如鸟儿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种户籍制度的本质,是把“迁徙自由”这一人的基本权利当作一种管理手段来使用的。这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与我国宪法中关于“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条款也是相矛盾的。迁徙自由一直被视为人身自由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迁徙自由给个人的自由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天地,肯定了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利。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6.
学者认为,居住证应该是从外地人变成本地人、从非市民变成市民的法定制度阶梯,这不应该是一种准入制,而是政府应该为流动人口提供的一项权益保障从今年3月1日开始,"暂住证"将在河北省成为历史,使河北成为继广东、海南、江苏和浙江之后,又一个在全省范围取消暂住证的省份。近年来,作为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过渡性手段,暂住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
很喜欢读解放日报“朝花”副刊上的“意味故事”。作常常拾取生活或历史上一个故事娓娓道来,然后直接挑明故事中某些耐人寻味的意味、意趣,常常富有哲理性,能给人以深深的思索甚至终生难忘。这个栏目办得好、办得妙,希望永久办下去。那么,新闻中有没有“意味新闻”呢?我看也是有的,谓予不信,试举一例。  相似文献   

8.
《新闻战线》第二期《一月谈》专栏,发表了我写的短文——《办了扩大版,怎样办正刊?》。说老实话,文章写好邮走后我真有点后悔,说人家如何如何,自己呢?我们办了星期刊后,正刊又办得如何呢?也好,文章的发表反倒逼着自己开动脑筋,思索一下自己提出的问题。下面,我想结合我们中国商报办星期刊的情况,联系近日经济日报正刊,再谈谈“办了扩大版(包括  相似文献   

9.
《新闻战线》第二期《一月谈》专栏,发表了我写的短文——《办了扩大版,怎样办正刊?》。说老实话,文章写好邮走后我真有点后悔,说人家如何如何,自己呢?我们办了星期刊后,正刊又办得如何呢?也好,文章的发表反倒逼着自己开动脑筋,思索一下自己提出的问题。下面,我想结合我们中国商报办星期刊的情况,联系近日经济日报正刊,再谈谈“办了扩大版(包括  相似文献   

10.
有了钱之后     
看客 《青年记者》2004,(10):56-56
经常听到不少传媒人和准传媒人信誓旦旦地说,给我多少多少万,我能办一份如何如何好的报纸这类豪言壮语,我们实在是发了不少,也听了不少,但假如有一天,你真的有了这些钱,你真能把一份报纸办好吗?恐怕未必。  相似文献   

11.
“十三大”开过之后,我反复思索一个问题: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很长的阶段,作为处在这一阶段的出版社,自然逃不出初级阶段的一些规律。那么,出版社怎样办才能与初级阶段相适应?才能极大地调动出版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出版事业的繁荣?才能更好地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  相似文献   

12.
四十年回想祝《新闻战线》四十周年安岗我对于新闻工作,一直有这样一个认识:出报很重要,但有两件事一定要跟上,一件是培养人才,办新闻学校;一件是办新闻刊物。只要在新闻领导岗位上,我总是想办法做这两件事。1955年奉命创办人大新闻系,办了一份《新闻与出版》...  相似文献   

13.
努力办出地方特色,是地方小报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什么是地方特色?怎样才能办出地方特色?我想结合《赣中报》长期的摸索、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与同志们商榷。所谓地方特色,就是具有不同于全国全省性报纸,不同于专业性报纸,不同于兄弟地区报纸的鲜明的个性。地方特色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历史沿  相似文献   

14.
天津《今晚报》总编辑李夫尝云:“晚报只有一个晚上的生命。”好,我们就来瞧瞧晚报这一个晚上的魅力和生命力。文革前的一天,陶铸同志去看望毛泽东主席。毛泽东问:《南方日报》办得怎样?陶铸答:办得一般。陶铸便问主席对《南方日报》有什么意见。主席说:我看《羊城晚报》。  相似文献   

15.
凤翔 《传媒》2002,(8):38-38
“重栏目,不拘泥”,这两句话,是我几十年办报纸副刊的体会之一。 不久前,到一家报社看望一位办文艺副刊的朋友。他正在为一篇稿件嘬牙花子。他说,这篇稿子不错,有可读性,但版面上的哪一个栏目都不适合。我说:“既然稿子不错,又有可读性,您阿必让栏目限制住呢?刊登时,  相似文献   

16.
范健 《河北广播》2006,(2):40-40
我们的节目能够开办起来,真的要感谢河北台。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办艮诉类节目办一个死一个,后来我专门到河北台来看过,去年在人民大会堂开的会我也去了,终于下决心了要办这个节目。省监察厅和纠风办也非常支持。刚开始一部分厅局在参加节目之前很担心,怕应付不了,但是真正进直播间之后感觉就不一样了。都说觉得很过瘾。  相似文献   

17.
《阳光热线》节目办的时间不长,但是好评如潮,领导满意,受众也非常欢迎,办出一个好节目不容易,我们都非常高兴。为什么《阳光热线》能受到广泛的欢迎,我看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建新 《新闻与写作》2006,(10):M0002-M0002
若干年前,笔者曾经担任过一家学术类期刊的主编,深加办好一个刊物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我特别敬佩《新闻与写作》的主编,编辑,记者及其工作人员等,因为《新闻与写作》不只是办的好,而是办的相当好。我知道有不少的新闻学界和业界的同仁们和我一样,在每个月的中旬都在期盼着这道新闻文化大餐的到来——多年的如约、如期相伴已经使我们养成了这样一个等候习惯。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外来务工和经商人员的重要身份证件,“暂住证”被赋予的“管理”功能仍旧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买车买房还是子女上学,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环节,暂住证依然是一道重要的“门槛”。  相似文献   

20.
漫话方言     
<正>1992年,我奉调到湖北西部一个山区县工作。趁到省里开会的机会,顺便到县里驻武汉办事处看望工作人员。坐定寒暄,我客气地对汉办主任说:“我来看看你们,你们长期远离家乡,接待和协调任务又重,辛苦了啊!”“您瞎说,我们不辛苦,都是应该做的!”主任回了我一句。我瞎说?见面就“骂”我了?心中顿生不悦,但碍于初次见面,我忍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