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外英语》2013,(8):7-7
HAVE可以说是英语中用的最多的词汇之一了。本期“词汇小诊所”一起来学习有关HAVE的有用表达。有时候英文好不好,其实不在于词汇量的大小,把一些简单常用的词汇掌握熟、掌握透,就可以任你发挥了!  相似文献   

2.
“致使”是个隐性构件,有独立的句法位置,还有音韵方面的要求。在现代汉语中,可通过动词移位或插入“把”等手段使之获得满足。语义上的“致使”是由“把”字句等致使句式中的“致使”构件所负载。“致使”构件选择论元并指派语义角色,所以“致事”的语义关系较复杂;“致使”有音韵上的需求,而早期汉语没有功能范畴“把”,造成词序演变的假象。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分析了“到家”的句法功能。和典型的形容词相比,“到家”表现出功能上的差异,应归为性状范畴的非典型成员。“到家”形式常出现在“V到家”和“A到家”两个结构相似、语义相同的句法环境中,但二者无论是在句法切分,还是语义特征上都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两个结构在否定形式上也存在着不对称的现象,我们认为种种不对称是由结构中的“V”和“A”各自的词性特点导致的。从历时的角度考察,“V到家”先于“A到家”产生,二者有先后的时间顺序。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心理使役类动词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并运用题元阶层理论分析了心理使役类动词和心理状态类动词在句法形式上的差异,同时指出心理使役类动词区别于心理状态类动词的另一特点,即可以进入使动及物和自动不及物两种句式.  相似文献   

5.
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旨在揭示语言本质。基于此目的,该文运用HAVE分解法,以HAVE范式作为个案研究,尝试发现一类特殊的表层结构可以简化为一个底层结构与一些独立的原则相互作用。通过探讨HAVE的各类用法和特性,归纳出普遍语法(UG)的独立原则,进而用于解释其它语言的相关语言现象。研究发现:HAVE范式的所有结构都是按照同一句法推导过程P+BE而形成的,其差异仅仅在于PP(prepositional phrase)中的限定语究竟由什么成分充当,同时还受到语义学和语用学相关原则规则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何海英 《文教资料》2011,(19):32-34
"这么"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它的句法位置灵活,分布广泛,功能多样。本文主要考察"这么"的句法功能,它在句中主要作状语和定语。另外从"自指"、"前指"、"后指"、"外指"四个方面分析"这么"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句法和语义是句子理解加工的两个主要方面,人类大脑是否能够对句法和语义进行区分?又是如何对两者分别进行表征和加工的?这是目前语言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近年诸如"ERP"和"fMRI"之类神经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兴起和盛行,为句子理解加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使研究者对句子理解加工的研究大大深化。本文旨在概述当前句法语义关系的ERP研究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8.
频率副词"偶尔"一般用来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发生的次数少、情况少见,是现代汉语低频副词的典型代表。我们从两方面对"偶尔"进行探讨,细致描写了它的特征,发现语义上具有不定性和搭配动词的可重复性的特点,句法上多用来修饰表示意外和例外的个别事件,与表达小量、小范围、低程度的词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对称性和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简要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分析致使与自动、因果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致使概念的语义要素和语义特征,得出致使的语义核心是致使力的传递,包含[作用]和[引发变化]两个基本语义特征,其中致使力可以是主观力或客观力、外力或内力,具有预期性或非预期性。最后分析了致使要素的隐现情况,得出致使者和致使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隐含,而被使者与致使力不能隐含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都”字句的基本句式出发,考察了“都”的句法组合功能,并从中挖掘“都”的基本语义内涵,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并分析了“都”的四个基本语义。随后又指出除表语气以外的其它三个义项都是由实词“都”的义项“汇集”、“总共”虚化而来。从而又为副词“都”的句法语义解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作为修饰性句法成分,状语的语法意义在于限制和描写动词中心语,这就决定了充当状语的句法成分所必须具备的相关语义属性,它们与中心动词存在语义关联性。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掘状语位的语义特征,并由此对句法成分作状语的情况进行解释,进而还可以做出一定的预测。此外,状位义特征规约了"地"的使用规律,即限制性状语不带"地",描写性状语常带"地"。这一研究显示,句法成分是语义语用范畴固化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12.
重动句的句法语义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重动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句式,它具有突出的特点。重动句在句法上具有线性序列特点,在语义上具有立体语义特点,重动句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能够在一个句式中巧妙地化解句法和语义之间的矛盾。重动句的句法语义形式主要表现为三大类,即“动助”式,“动介”式和“动趋”式,每一大类之下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类。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视点研究情态助动词的语义实质,探讨其语义与结构的对应关系。并从新的视角论证了易仲良教授的将M -φ作为情态语法范畴的标记式是合语法性的。  相似文献   

14.
15.
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分析了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把字句运用的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16.
动结式"V破"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常见的结构.作为动结式第二成分的"破",既可以表示"完整的东西受到破损"这一具体结果,又可以表示"真相显露"及"突破、破除"这样的抽象义,这一实一虚的语义对与"破"搭配的动词以及"V破"后的宾语都有一定的选择和要求,这是概念整合的效应.文章首先描写和分析了"V破1"、"V破2"两者在句法语义方面的不同表现,然后从历时角度考察了"V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最后揭示了这一结构产生、演变的动因,并从认知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7.
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在进入状位后会产生由恒定性到临时性、静态到动态、连续性到离散性的变化,而在由状位易位到定位后会产生相反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诱因在于形容词进入状位后修饰动词,动词是施事的行为,具有时间性,谓语动作的时间性赋予状位形容词某些时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指出名词作状语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存留于成语和少数词语中。这种现象在英语中也普遍存在。名词作状语具有简洁、精炼、使文句生动等特点,同时也体现了语言发展的一种趋势,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借助实例探讨英汉语名词性状语的句法和语义特征,揭示英汉两种语言的这个共同现象。  相似文献   

19.
论中动结构的句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动结构的生成过程,分析已有解释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新的假设,即中动词经历了一个“不及物化”的过程,从而使外论元受到抑制,内论元提升至主语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