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习要点及要求复习要点1.从是否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及句后标点,知道什么是一句话,懂得句子的主要意思。认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能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了解怎样把一句话写通顺,写具体。能按要求完成缩句和扩句练习。2.认识下列句式并能相互转换:(1)“把”字句和“被”字句。(2)引述和转述。(3)陈述句和反问句。3.从理解内容入手,初步认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与反  相似文献   

2.
词句(二)     
复习要点1.知道什么是一句话,认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几种基本句型。能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能按要求完成缩句和扩句练习。2.认识下列句式并能相互转换:(1)“把”字句和“被”字句。(2)引述和转述。(3)陈述句和反问句。3.初步认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与反问等修辞方法。4.能正确辨析和修改基础训练中出现的病句类型。  相似文献   

3.
【复习要点】1.懂得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认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能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能按要求缩句和扩句。2.学习和认识下列几种句式:(1)主谓短语和同位短语作句子成份的句子。(2)连动句和兼语句。(3)三种相关的句式——“把”字句和“被”字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引述和转述。3.能够辨析和正确修改常见病句。  相似文献   

4.
复习要点及要求复习要点1.从是否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及句后标点,知道什么是一句话,懂得句子的主要意思。认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能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了解怎样把一句话写通顺,写具体。能按要求完成缩句和扩句练习。2.认识下列句式并能相互转换:(1)“把”字句和“被”字句。  相似文献   

5.
复习要点及要求复习要点1.从是否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及句后标点,知道什么是一句话,懂得句子的主要意思。认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能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了解怎样把一句话写通顺,写具体。能按要求完成缩句和扩句练习。  相似文献   

6.
汉语被字句是以语序实现语篇衔接的典型手段之一。与一般的陈述句相比,被字句中的已知信息与其语义定指没有一致关系。被字句中的"被"是划分句子新旧信息的界限,"被"对标示被字句新旧信息起着重要作用。从语篇功能角度来看,被字句的语篇衔接功能可分为话题顺接、话题转接两种。  相似文献   

7.
感叹句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感叹句从整体上作以认识,探讨这类句子的性质和特有的交际方式,尤其是其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试图通过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1.1.感叹句传达的信息的特点及与其它句类的关系.感叹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是按其表达语气分出来的类,通常认为这四种语气是处于同一级次上的并列的四个小类,其实不然.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语言符号传递两种不同性质的信息,一种是感情信息,另一种是理智信息.感叹句与其它句类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主要传递的是感情信息,而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传递的是理智信息.实际使用中这两种信息的界线并  相似文献   

8.
沈玉成先生《左传译文》(中华书局1981年版),对读者理解《左传》原文,确有裨益。只因全书卷帙浩繁,所以在有些地方就可能出现一些还值得考虑的问题。现在,就动词用法方面提出一些浅见。其余待续。一、使动与内动1、平字平字作媾和解,有内动、使动两种用法。(1)桓12:“公欲平宋、郑。”(2)宣4:“公及齐侯平莒及郯。……平国以礼,不以乱。”沈译(1)例为“桓公想和宋国人郑国媾和,(2)例上句为“宣公和齐侯让营国和郯国媾和,(2)便下句为“和别国媾和应该用礼,不应该用动乱。沈译把(2)例上句译为“让……媾和”,是把平字当作使动;把(2)例下句和(1)例都译为“和……媾和”,就是把平字当作内动。把平字当作使动,句子的主语就表示调停人,宾语是表示接受调停的人;把平字当作内动,句子的主语就表示当事人,句子就没有宾语,平字后面的名词,就成为表与补语,是表示与当事人共同活动的另一方。动词的用法不同,句子的  相似文献   

9.
“被”“把”同现句与“被”字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把”同现句是汉语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句式,把它与“被”字句比较更有必要。从主语的定指性、全句施事受事的位置、谓语动词的性质、“被”的可替换性、副词和能愿动词的位置、全句宜用的人称主语的感情意义、相关句式的转换及移位等方面探讨两种句式的内在联系,从产生的时代、谓语动词带补语的情况及所加状语的最少数量、“被”是否引进施事等方面探讨两种句式的差异,可以帮助人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进一步弄清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94年全国“3十2”高考语文试题第7小题及其答案是这样的: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B)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这个答案很费解,或者说很难说服人.我认为这道题的关键是那个“跟”字,即要弄清那个“跟”字有无修辞功能.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等工具书.唯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1月第二版)对“跟”字的解释较为详尽.为了研究方便,特将有关义项摘引如下;  相似文献   

11.
“被”字句和“把”字句是汉语中非常特殊的两种句式,许多语法学家都对这两个句式进行过探讨,并且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在汉语中,还存在一种这两个句式融合在一起的特殊情况,人们对这种融合句探讨得很少。本文尝试从句法形式、语义基础和语用价值三个方面对这种融合句进行分析,希望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表行为动作体验的“V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V)与“起来”组合在句中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作为表示行为动作体验的“V”起来,则构成下面这样一类很有特点的句式: (1)这声音听起来很耳熟。 (2)那条道儿走起来有点儿远。 如果从语用的角度分析,这类句子实际上由话题和评论组成。尽管在结构上“V  相似文献   

13.
比字句的研究已经有黄晓惠先生《现代汉语差比格式的来源及演变》(载《中国语文》1992年第3期)和史佩信先生《比字句溯源》(下称史文,载《中国语文》1993年第6期)。史文曰:“到了战国末年,用‘比’作比较词的比较旬式(即比字句)已经崭露头角了。”并且将“先秦两汉比字句的序列格式”作了归纳。(本文将史文归纳的比字句序列格式称作甲类比字句。)甲类比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阶段,语法部分“兼语式”(或叫“兼话句”)的教学是个难点。因为:一、兼语式和连动式容易混淆;二、兼语式与主谓结构充当宾语的句子难以判别;三、兼语式与主谓结构充当谓语的句子似是而非。  相似文献   

15.
焦点是一句话中最重要的信息所在.本文主要关注的是焦点中的对比焦点,以"把"字句、"是……的"句和带焦点敏感算子的句子为例句进行阐释.焦点的语义功能主要是凸显某一事件或事件的施事、受事、结果、目的等.在认知特点方面焦点体现出明显的"有界"倾向,结构上则呈现出用变式句来体现的形态特征.焦点在交际中有时会发生偏离,这与焦点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试论“把”字句的限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是一种在结构和表义上很有特点的句型。在其限制条件上,不是所有的“把”字介引对象都有“定指”的特点,定指与非定指是语义学上“预设”的不同表现。“把”字句中的否定副词和助动词常常出现于“把”字前,但也可以置于“把”字后,句中的多层状语在排列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7.
“得”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它在先秦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有:1.作为词。它的意义有得到、获得。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带宾语,词性为及物动词;当它表“能够、可以”义时,词性为助动词,属于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在句中充当状语。2.作为语素,它表“能、能够”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还表“适合、适应”义。这些功能和用法都是从“得到、获得”义引申而来。3.它还可与“微、无”组成凝固结构;还通“贪”,通“德”。  相似文献   

18.
句子的粘着     
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句子总是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和语境中,句与句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我们把几个意义相关句子连贯在一起叫做“粘着”,把产生这种连贯的方法叫做“粘着方法”。把这种方法的每一次出现叫做“连接”。几个意义相关的句子通过一定的连接手段合乎逻辑地组成  相似文献   

19.
贾谊写《过秦论》(上)旨在告诫汉初统治者鉴古知今,审时度势,改革时政,巩固汉业.据此,“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势”训为“形势”、“情势”之义,“而”训为连接情理上逆反关系的语言成份的转折连词,整个句子是一个转折复句,句子语气是祈使语气,复句的偏句从单抽一端的角度提示汉初统治者宜顺时而化,施行安民的仁义之术.和问句一并译为“……被普天下人讥笑的原因是什么呢?(秦统一后)没有施行仁义政策.然而创业和守业的形势是不一样的啊.(可惜秦不明白这一点.)”如此训释文意方顺.  相似文献   

20.
“把”字句的英汉互译余炳毛张玉如“把”是汉语中的一个特殊介词,其主要作用是要突出、强调它所引出的词语。“把”字句就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这个特殊介词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英语中没有与“把”相当的词,而且也没有与之对应的句型。在语言实际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