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行政道德属于职业道德中的一种,是人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般道德在行政活动中的体现,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对行政管理活动的特殊要求,我国古代称之为“官德”。其特定的内涵与功能决定了它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中的关键性作用与基础性地位。因而加强我国行政道德建设,可以保证“以德治国”方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以德治国是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它包含三个主要内容:民为邦本是德治思想的本质;立身惟正、以德治吏是以德治国的核心;选贤与能是以 德治国的组织保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助相成,相互促进,二缺一不可。遵照江泽民同导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行事,我们的社会主义四化大业就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3.
行政道德属于职业道德中的一种 ,是人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是一般道德在行政活动中的体现 ,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对行政管理活动的特殊要求 ,我国古代称之为“官德”。其特定的内涵与功能决定了它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中的关键性作用与基础性地位。因而加强我国行政道德建设 ,可以保证“以德治国”方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以德治国”的意义在于要求全社会重视道德价值观念,依靠德才兼备的人员管理各种公共事务。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的,在当前很多人把“依法治国”简单地理解为“以法律治国”或“以刑罚治国”的情况下,更应该重视“以德治国”。因为在以法律和规章制度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司法行政是实现依法治国和社会公正的决定性环节,所以本文拟结合司法行政方面的问题,重新揭示“以德治国”在行政伦理建设中所体现的基本价值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是一种新的治国方略,推进以德治国必须加强道德建设,而加强道德建设又必须以加强行政道德建设为切入点。这是因为,在甸,广大行政人员代表人民,成为“治国”的决策与执行主体,行政人员普遍的道德状况是道德体系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同时,行政道德具有巨大的幅射作用,它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当前,我国行政道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道德失衡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去行政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必须实现其在高校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合理界定。通过规范行政权力,提升学术权力。本文从我国高校"行政化"和"去行政化"的内涵出发,指出我国高校行政化的弊端,分析了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最后提出了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的一个治国方略。我国古代虽有德治的思想传统,但真正的德治只有今天才可能实现。实现以德治国,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德治思想家,他首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主张,创立的“仁学”是以德治国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他论证并绘制了一整套以德治国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对我国传统德治思想的扬弃,是对马克思主义德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依法治国”思想的补充和完善.将德治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强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是一种新的治国方略,推进以德治国必须加强道德建设,而加强道德 建设又必须以加强行政道德建设为切入点。这是因为,在我国,广大行政人员代表人民,成 为“治国”的决策与执行主体,行政人员普遍的道德状况是社会道德体系是否健全的一个重 要的标志,同时,行政道德具有巨大的辐射作用,它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当前,我国行 政道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道德失衡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 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行政文化是行政体制的深层结构,是党执政的重要资源,是行政管理的灵魂。它通过行政人员的思想意识影响着行政实践。数千年的我国传统行政文化,顽强地固存于现代行政文化之中,对我党的干部执政能力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并把它作为治国方略加以强调。“法治”与“德治”在国家的治理中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以德治国 ,必须坚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断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必须坚持以法律为后盾 ,发挥道德的社会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以德治教"是"以德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是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客观要求.实施"以德治教",要以德正本,以德立范,以德行政;实施"以德治教",必须推进德育创新,必须把师德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管子》在主张法治的同时也提倡道德教化,提出了著名的“四维”论。在对《管子》“四维”论的理论框架分析后认为,“四维”论体现了《管子》的德治思想,它启示我们在道德建设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加强行政道德体系建设,德治与法治并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传统治国理政思想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缘法而治""明德慎罚""群体意识"与"尚中贵和"等治国理政思想,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建设、以德治国、群众路线与和谐社会等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理论。这些民主政治理论已被赋予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蕴含着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怀,有力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德治”强调“德教为先” ,涵盖从政治领域到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秩序。“德治为本” ,“德教”是“德治”的基础。与法治相结合的德治关键是加强公德建设 ,充分保留道德的“衡平空间”。德制法治 ,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论是中国封建国家治国思想的核心。道德在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把握传统道德的特定内涵,分析德与治在政治体制、治国手段等方面的结合,以史为鉴,为当代德治理论准备更充分的历史思考。  相似文献   

18.
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众说纷纭,而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的角度看,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下,两者的最终价值追求即社会收益是相同的,即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在此前提下,德治成本小于法治成本.所以我们在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同时,要坚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充分发挥德治的优势,节约社会成本,实现社会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为政以德"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主张为政者要以身作则,以民为本,以刑辅德。这一思想深刻影响到后世统治者的治国方略。继承和发扬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对我国当前反腐败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脉络环环相连,呈现出姿态万千的治国方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辈出同时政治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孔子所倡导的以德治国再到以商鞅和韩非主张的法治思想,再后来演变为汉武帝所倡导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同时并重的思想。唐朝以后的统治者吸取了历代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实施"德主刑辅"的治国方针。我们现在所提出的"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策略就是在古代治国思想基础上加以借鉴和提炼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