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仲燕 《课外阅读》2011,(9):297-297
语文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包含两个方面:“问什么”和“怎样问”,即提问内容和提问方法,把握好这两个方面的内涵,对于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这说明“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是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是信息反馈与矫正的重要手段。而教学中的“问”包括学生问和教师问两个方面,这里仅探讨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过,问什么、问谁、如何问,又颇有一些学问。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包含两个方面:“问什么”和“怎样问”,即提问内容和提问方法,把握好这两个方面的内涵,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一、提问内容首先,要知道如何从材料中挖掘问题。笔者认为,教师研读材料的自身素质是挖掘高质量问题的前提。问题从材料中来,问题质量的高与低关键在于对材料钻研力度的深不深,追求高质量的问题需要我们在研究材料时做到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有细读…  相似文献   

4.
“问”是点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而那种随心所欲,零敲碎打式的提问是十分有害的。教学中,为了实现以问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提问时要注意三个不可:一不可未经认真思考即脱口而问;二不可在学生思维没有进入问题情境时就频频发问;三不可以问代教,用“满堂问”来统领教学。所以我认为,课堂设疑提问必须达到四个基本要求: 1.问要有值。提问要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教师要认真研究,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整体设计提问。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问题要具体、明了,表述要清晰、准…  相似文献   

5.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问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正如陶行知所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有效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让历史课堂教学精彩...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常常把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关键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教学中,提问设计是否精采关系着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过去教学不是忽略了课堂提问就是滥提滥问,以为只要课堂上提问的次数足够多,就是成功的“启发式”教学,殊不知太多的无效提问不但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不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会淹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要使课堂提问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耿春明 《中小学电教》2008,(12):108-108
<正>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问什么"和"怎样提",即提问内容和提问方法,把握好这两个方面的内涵,对于提高我们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余先钧 《学苑教育》2012,(13):44-45
思维起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创新教育要求数学教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驱动学生“做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稿源采珠     
作为课堂教学的手段,提问是一门艺术。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说的就是提问好坏对教学活动的不同影响。音乐教师不要只向几个熟悉的,或者认为能说出你心中预设答案的同学提问,向这些学生提问可能会使课堂顺利进行,也会突显出“教学成果”,但这只能代表部分同学,而不能代表全部,这就违背了新课程的精神内涵了。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上课时常用的教学手段,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将课堂提问巧妙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深与浅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所提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就难以回答,导致提问后的“冷场”和“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偏于艰深的问题,可以作比较浅的处理。比如,“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就业和升学?”这个问题的难度较大,在教学中我没有急于让学生作答,而是先从浅的问题入手,问:“如果一台机床的零件坏了,机器还能生产吗?”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不能。”接着再问:“一台机…  相似文献   

11.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而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中最常用的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学生学习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提问。因此,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根据教学目的,把握好教材,找准“问”的契机,追求“问”的有效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在实践中,我曾经从这几个角度寻找问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李露茜 《新疆教育》2012,(7):106-107
课堂提问是教育教学的必备环节,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如何设计提问?课堂上怎样进行提问效果更好?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教学艺术。笔者就课堂提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在激发学生问的兴趣,培养学生问的习惯,指导学生问的方法,保证学生问的时间等方面,提出了创新的思路。注重让学生在“问”的过程中学习掌握“问”的方法,展示学生探究学习成果或问题的过程,从而使语文课堂精彩无限。  相似文献   

13.
提问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孔子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可见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人认为提问很简单,其实不然,提问也是一门艺术,这里边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到,譬如:  相似文献   

14.
提问是中学历史教学中最为普遍运用的教学手段。当前教学改革要使教学的中心目标由“知识”转变为“能力”,要求废除传统的“满堂灌”,注重启发式,课堂提问显得更加重要。但长期以来,一些教育者对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足,认为课堂提问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因此课堂提问往往流于形式,习惯于随心所欲,甚至有的采取一问到底的“满堂问”。笔者认为,这种片面追求表面气氛活跃的随心所欲的“满堂问”无异于《水浒传》中九纹龙使的“花棒”,中看不中用。实际上课堂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老师不加思索信口乱问,学生不经思考随便…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善问者如敲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教师上课提问,要讲究提问技巧,要“善问”。如果不讲究方法、技巧,而是不假思索,信口乱问,或故弄玄虚,形式呆板,不但达不到提问的目的,甚至还会使学生对提问产生厌恶感。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目的明确,语言简洁教师提问应依据教学目的设计提问,提出的问题应具体、明确,富有针对性,这样才能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而不能没有计划,想起什么问什么,也不能笼统提问,提问不明。同时,提问时还应注意语言平缓,吐…  相似文献   

16.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被经常使用。然而提问并非简单地提几个问题,而是要结合实际,讲求科学性和艺术性。选准时机巧问。一般说来,一堂课上问什么、如何问、什么时间问、先问什么、后问什么,都应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如:当学生对所学内...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是沟通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桥梁。恰当的提问,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教育家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朱。”要想问得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深钻教材,提问明确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客体,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要优化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深入钻研教材,针对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抓住关键,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明确具体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有的教师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  相似文献   

18.
姚青松 《理科考试研究》2014,(7):F0003-F0003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技能,更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开发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这些都说明“问”的重要性。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问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19.
闫淑霞 《学子》2011,(9):51-52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设计巧妙,运用得当,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好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得法的提问,不但没有好处,而且有害。因此,必须注意课堂提问方法,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目前,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满堂问”的弊病,“满堂问”实际上只是“满堂灌”的一种变式罢了。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个别施教”。这就是对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要力求呈现梯度的最好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