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体君 《教育艺术》2005,(1):43-44,42
最近,我又结识一位博士。8年前他从西安的一所高校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的一所著名大学任教,但只在上海呆了一年,他便失望地去报考广州一所高校读博士,并干脆与上海的单位脱离了工作关系。他认为博士毕业后会有更好的工作等着他去做。等到毕业时,随着博士数量的增加,他居然没有再进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机会,为求职他四处碰壁,最后只得痛苦地自我“流放”到了西南边陲的一个小镇上,在一所三流大学里任教。在两年的工作中,他在单位里表现平平,没有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学生对他的讲课也是怨声载道。  相似文献   

2.
孙儿入园记     
孙儿鑫博三岁生日那天,全家人一致决定:鑫博三岁半时上幼儿园。幼教专家指出,幼儿入园犹如第二次断奶,甚至比第一次断奶还要困难。对此,我们全家人都有思想准备,而且在这半年里还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即便如此,到了孙儿入园的时候,孙儿和我仍都不太适应。孙儿不愿去幼儿园,而我呢,也舍不得让他离开我。三年多来,我和孙儿朝夕相处,祖孙二人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我们一起讲故事、看电视、玩游戏……。入园,对鑫博是“第二次断奶”,对我也是一次“心理考验”。因此,第一天上幼儿园时,鑫博是由他的奶奶和妈妈送去的,我没敢去,所以他在幼儿园里哭…  相似文献   

3.
邻居三变     
我的邻居是位在行政机关工作的处长。一年前,他一改“公仆”的清贫模样,腰里别着BP机,手里握着大哥大,钱包似乎也鼓了,把居室装饰成“总统套间”,出门有奔驰,夜夜到卡拉OK去潇洒一回、俨然是一位坐在金山上的大亨。  相似文献   

4.
下午快离园时,赵龙龙小朋友走到我面前怯怯地说:“老师,明天爸爸要出差到北京去。他说要带妈妈和我一起去,让我跟你请个假。”我忽然明白了这小小的孩子这两天为什么总有点心事重重。“你想去北京玩吗?”他的眼里一片神往:“想去!”“那你现  相似文献   

5.
碎心上海滩     
我儿子是上海某大学教授;儿媳是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律师。他们的女儿一出生,我老伴就赶去照顾。孩子7个月时抱回徐州老家喂养,一年半后又抱回上海,我曾两次去上海看孙女。1996年,儿子出国工作,带她到海外生活了几个月。回来后  相似文献   

6.
1962年,曾教过一年中技、一年初中的王承先因为没有规定的学历,被“调整”到了城中小学(即现在的实验小学)任三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他自信可以轻松地胜任新的工作。但不久有件事情却给了他当头一棒。年级组长要去上海听课,代课的任务落在他的身上。他本想说:“您放心地去吧,我一定……”话到嘴边,他谦虚地改了口:“我一定努力地教,就怕任务完成得不好,反而给您添麻烦。”组长很宽厚地回答:“不要紧,反正我一星期就回来了,拉下的,不足的地方,我再来弥补好了。”讲者  相似文献   

7.
上海梦     
<正>我家第一个“沪漂”是我哥哥。那时候他中专刚毕业不久,被分配到我们当地一家钟表厂。他不愿意把自己的青春耗在那里,毅然决然地跑出去打工了。先是在武汉,后来去了福建,兜兜转转到了上海才安定下来。他大我七岁,他工作时,我还是个初中生,特别羡慕他能生活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一次他打电话回来,我总好奇地问他:“电视里放的上海是不是真的?外滩真的有那么多楼吗?地铁真的是在地下吗?……”我哥哥总是很耐心地回答。我越听,就越想去亲眼看一看。  相似文献   

8.
心中的阳光     
黄小平 《成长》2007,(4):1-1
1932年,大文豪萧伯纳访问上海,林语堂上船去接他,说:“这里许多天来大风大雪,今天才放晴,你真是好福气,一到上海就看见了太阳。”萧伯纳笑道:“还是太阳有福气,能在上海见到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奖励》2009,(10):146-147
领跑抗菌行业 “那时候,为了将抗菌技术应用到家电领域,我在海尔集团待了两年。”忆及1999年前后对抗菌家电的技术攻关工作,季君晖记忆犹新。那期间,季君晖基本上都是在中科院和海尔集团之间两点一线两边跑,他曾经在一周内去了三次青岛,“我坐火车刚回来,等我到了办公室,再去青岛的机票已经给我买好了”。  相似文献   

10.
前几年我在湖南招生时结识的一名学生,今年快大学毕业了。日前来家玩,告诉我毕业后他准备回湘西老家那个小县城工作。我问他为什么这样选择,他的理由是:地方人才奇缺,大有用武之地;县领导盛情延揽人才,入学四年关怀不断;自己是独生子,可就近照顾年老父母。这同时下颇为流行的“到沿海去,到国外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的就业意向,可谓是“反弹琵琶”,然而,却不失为具有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1.
张军是红太阳幼儿园的园长,他在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后,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有些不明白,咨询了如下几个问题。张:李老师是1998年2月被聘用到我园工作的,如果到了2008年2月,她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我园就应当和她订立吗?  相似文献   

12.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45岁的时候,移居去了美国。 大凡去美国的人,都想早一点拿到绿卡。他到美国后三个月,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先到美国的朋友好心地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快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  相似文献   

13.
好友的儿子17岁,即将赴美留学,临行前向我告别。我问他:“你去美国学什么?”他十分干脆地说:“学电子计算机。”的确,美国计算机技术居世界领先,但我认为去美国不仅是学会一项具体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去领悟和感受一种美国精神和观念,于是我给他讲了我眼中的美国。你凭什么得绿卡Mr.王是我一位朋友,5年前移居去了美国。大凡去美国的人,都想早一点拿到绿卡。他也不例外。到美国三个月后,他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早到美国的朋友好心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他说:“不用那么久,三个月就可以了。”三个月后,他…  相似文献   

14.
"鼓趣"课程一直是我园的特色之一,孩子们从小班到大班都在进行与鼓相关的游戏,无论是小班时期的"拨浪鼓",还是中班时的"铃鼓",抑或是到大班时的"腰鼓",孩子们从入园那一刻起,时刻都与鼓进行着亲密的接触。而身为教师的我们,也在"鼓趣"课程浓烈的氛围中逐渐加深了对鼓的认识,从而影响着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看了1987年第一期《幼儿教育》上“她为什么老想回家”一文后,我有不同的看法。当然,家长在孩子刚入园不久,情绪还未稳定就常去探望,还给孩子送吃的,显然是不对的,这是使孩子闹回家的主要原因。但是,也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入园后,哭闹着老想回家,并不是由于亲人去探望、或有人去送吃的东西所造成的,而是由于保教人员对孩子缺乏感情,态度粗暴,动辄训斥,甚至搞变相体罚,使孩子望而生畏所致。我邻居有个孩子,他刚去幼儿园时,情绪很好,高高兴兴地上园,高高兴  相似文献   

16.
三个校长     
三木 《学习之友》2010,(5):37-38
参加工作后,我一共经历了三任校长。 我刚分配到学校时的那位校长已经任职两年了。他带一个班的语文,和我们一样备课、改作业、评卷子。我开始不知道他是校长,喊了他一个月的“董老师”,老头不生气,笑眯眯朝我点头。后来还听过他一节公开课,普通话里带着浓浓的上海口音,一问才知道他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当时绝对算得上正宗的“高材生”。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力有三大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这三大要素决定了力的力度、力量和力臂。幼儿园管理工作也存在“力”的问题。从我园两次等级评估的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认真对“力”进行管理,是成败之关键。我园第一次评估是在1993年,当时是同另一所幼儿园同时申报,我园在软硬件上均未达标。两年后我们再次申报,专家们认为我园已达标,有的方面还超过了标准,认定我园为“地区一类幼儿园”,并鼓励我们向省级一类幼儿园迈进。我们靠的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45岁的时候,移居去了美国。 大凡去美国的人,都想早一点拿到绿卡。他到美国后三个月,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早先到美国的朋友好心地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快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  相似文献   

19.
奥运大鼓     
星期天,我和妈妈去李爷爷家玩。一进门,便看见一架鼓,特别高大,像一个腆着大肚子的巨人。据李爷爷介绍,这架鼓是专门为2008年的奥运会制造的。他想在晚年时能用自己的手艺做出一只特大的鼓,为奥运  相似文献   

20.
申铃 《科技文萃》2001,(10):58-60
聂耳是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大家称他为作曲家,这当然对,但在艺术上他岂止是位作曲家.在器乐领域,他除了学过好几种民族乐器外,还学过小提琴和钢琴等西方乐器.其中,15岁开始学小提琴,学的时间最长,学得也最勤.1930年7月到上海作店员时,一有空就练习小提琴.从第二年起,他进了“明月歌剧社”等一些音乐团体,他的工作就是小提琴演奏员.即使1932年暂离上海去北平的几个月,也找了位“琴先生”练习,回沪后继续练琴不辍.在思想上,他原有个“最高努力目标”,就是“做个小提琴演奏家”.他勤学苦练,到后来已具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