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元时代杭州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促进了茶文化的勃兴。而这种茶文化的习俗又深深影响了《水浒》。在《水浒》中,我们可以看到如:茶坊;茶博士;点茶:散茶、梅汤、和合汤、姜茶、泡茶;茶礼:拜茶、茶媒、吃茶等各种茶文化。  相似文献   

2.
3.
宋元时期,游艺的风气较为盛行。《水浒》中有许多关于游艺民俗方面的描述:足球:高俅是一位踢足球的高手。相扑:“燕青智朴擎天柱”。文身:“花绣遍身光闪烁”。博戏:李逵大闹赌博房。  相似文献   

4.
从白秀英说唱诸宫调谈《水浒传》成书的下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的成书年代众说纷纭。本文以书中“白秀英说唱诸宫调”一段情节为内证,认为《水浒传》的成书年代下限为元末或者明初,而绝不可能再晚。  相似文献   

5.
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元两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 (长春 )撰成《西游记 (平话 )》的三种记载 ,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 ,是丘麾下陕西全真道士创作《西游记 (平话 )》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6.
唱赚是宋代流行的一种通俗讲唱曲艺形式,金代诸宫调与唱赚有多方面的继承、发展关系.(一)诸宫调对唱赚集曲成套的音乐体制的继承和发展;(二)诸宫调对唱赚题材内容大众化创作倾向的继承和发展;(三)诸宫调对唱赚语言风格的继承和发展.唱赚的艺术精华通过诸宫调的吸收、发展和完善,为元曲的音乐体制、文学特性、语言风格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艺术营养.唱赚也是元曲的重要艺术渊源之一.它对中国戏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对《水浒》的研究中,作者的政治态度和道德立场一直受到异乎寻常的关注,并每每作为论证成书处代,写作目的以及版本等诸多问题的重要依据。诚然,作者在现实政治和道德压力下,不得不同传统话语方式达成某种妥协,但《水浒》成书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此。我们认为:从话本和杂剧中吸取继承的现实主义精神贯穿全书,成为《水浒》一书的最大特点。这种现实主义精神迥异于现当代文学中流弊甚深的那种虚假的现实主义,而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叙述角度入手分析了明清章回小说部中的<说呼全传>存在的明显说唱形式,这种说唱形式不同于四大古典小说中的诗词插入,而是一种明显的戏曲表演形式的残存.并从小说形式和文字上的信息论证此小说的材料来源当是流传于南方的鼓词或南戏,最后指出此小说的戏曲形式的存在对于后来的小说创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章从宗教、传说、相扑、纹身、服饰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水浒传》的人物绰号与宋元时期杭州方言民俗的渊源关系,从而证明了古代杭州民间化对《水浒传》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元两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长春)撰成《西游记(平话)》的三种记载,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是丘麾下陕西全真道士创作《西游记(平话)》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11.
研究《水浒传》的大多学者都认为,《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环环相扣,互相贯连,形成珠串式线形结构。仔细研究之后,可以发现,《水浒传》的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直线式结构,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之间的连接除了勾联式之外,还有纵横交叉、包孕式等。而在人物传记的结构安排和布局上,实现了纵横曲直的情节结构。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的传奇性具有鲜明而独特的特色: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所谓“极骇人之事”,就是采用夸张渲染的艺术手法叙事写人,以突出人物超现实的神与奇;所谓“极近人之笔”,就是一种写实,即在渲染人物超人、超现实的行为时,以表现其真实心理。这一特色在中国古代小说、小说理论的发展中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是从《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故事敷衍而来的.从学接受的角度来看.《金瓶梅》对《水浒传》是一种接受的关系。这里讨论了《金瓶梅》接受《水浒传》的具体情况.即作选择《水浒传》的原因和《水浒传》对《金瓶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水浒》所表现的主旨一直被人们误读,其实,在“官逼民反”、“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等旗号下,是吏胥、军官和地主等统治阶级的中下层集团纠合流民和市民势力发动的一次争取权力的斗争,对封建政权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冲击,而“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也只是虚幻的表象。  相似文献   

15.
论文对1917-1949年间现代作家以《水浒》中梁山故事相关题材为改编对象创作的小说、戏剧进行了整体考察,对相关作品的数量、创作年代、改编方式、题材分布等情况作史料上的整理,并根据作品的取材与思想倾向梳理出主要的三大主题类型:侠义类创作、人性化创作和意识形态创作。同时,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改编者的创作心态以及读者的接受期待,对各类主题的作品进行介绍与分析,由此探寻其所反映的时代风气、历史进程、文化影响等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6.
17.
《水浒传》成书于洪武初,王道生《施耐庵墓志》载施耐庵的生卒年为1296—1370,《京本忠义传》残页中“军人每”中的“每”字,是元代常用字。《施耐庵墓志》说:“及长,得识其门人罗贯中于闽。”罗贯中来福建,是谋求出版《水浒传》。福建刻《水浒传》时间早、数量大,是罗贯中来闽活动的结果。为了消除时人误会,罗贯中强调:“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弟子罗贯中者为尤多”,表现出他的坦荡与实诚。《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正处于“变夷为夏”的阶段。它是“愤书”。愤,就必须有作为。《红楼梦》成书于康熙年间,处于“变夏为夷”的阶段,作者之隐痛可知。它是“哭泣”之书,导致了不作为。《水浒传》艺术风格体现为阳刚之美,《红楼梦》艺术风格体现为阴柔之美。中国文化的元气,尤在最具生命力的阳刚、激情与“天行健”的始源精神,“水浒气”的存在,是中国文化经久不衰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发愤"说和"忠义"说是李贽<水浒传>批评思想的集中体现.前者强调小说应是"发愤之作","不愤则不作",即现代所说的创作激情;后者是对小说主题的概括,肯定了梁山起义的正义性.李贽的<水浒传>批评思想及其艺术分析在当时的"小说界"影响很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浒传》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水浒学”已成为仅次于“红学”的一门学问,但在“水浒学”的研究论,论中却存在着批评方法使用不当的问题。水浒学研究应正确批评方法,避免繁琐考证,学术与政治混同,不实事求是的错误做法,要正确借鉴西方艺理论,不可盲目套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