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来信     
《教育与职业》2007,(13):4-4
考试安全将有法律保障读了贵刊2007年3月上刊登的《大学生作弊现象:一种泛滥全球的文化趋势?》一文,感触颇深。的确,大学生作弊现象日趋严重,作弊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和高科技化。考试作弊不仅影响到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人格,也损害了诚实诚信、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大学生作弊现象应当受到教育部、考试中心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关于公务员考试作弊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公务员考试作弊作为一种社会不良现象,已严重破坏了公务员考试的社会公信度。本文从法学角度,分析了公务员考试作弊的悖法根源,结合实际,提出了用法治的刚性减少和杜绝公务员考试作弊现象的对策,建议用依法治考确保公务员考试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3.
考试作弊是一种逆社会行为,防治考试作弊已经成为当前各类考试面临的难题。如何防治考试作弊:一要加强考试宏观控制;二要精细考试微观环节;三要健全考试法制;四要强化考试硬件建设。只要全社会分工合作齐抓共管,考试作弊就会得到遏制乃至杜绝。  相似文献   

4.
潘斌 《现代企业教育》2010,(18):194-195
考试作弊,可以说现在已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对待考试作弊被抓出来的同学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引起深深的反思。有这样一句话,大学生通过大学阶段的培养,使其思想自由,观念正确,走出社会后,对社会风气进行净化,然而现实恰恰相反,学生还没走出社会,就被社会同化,甚至出现了有考试的地方就有作弊行为,它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对学生作弊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并研讨出相应的策略,已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作弊不仅影响考试结果的真实性,使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下降,而且对考试本身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使考试的功能逐渐丧失。近几年来,考试作弊现象日益蔓延,而且屡禁不止,已成为校园内的一大公害,严重地影响到学风、校风建设。因此,研究考试作弊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改善考试管理,改革考试制度和方法,是杜绝考试作弊的基本对策。一、作弊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是考试作弊的外在原因。考试作弊实际上是社会上不良风气在考场上的一种反映。当前,学生对社会上的腐败现  相似文献   

6.
当前考试作弊现象在社会各类考试中普遍存在,它是人类诚信缺失的一种体现。根据有关规定,学生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但不可以勒令退学)。即使是对考试作弊者给予如此的严惩,每次期末考试作弊者从来没有消失过,反而近几年作弊现象更加猖獗,不但表现在作弊年龄低龄化、作弊手段呈多样化,而且作弊动机日益复杂。通过对46位考试作弊学生的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变换卷”方法预防考试作弊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考试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性举动。一种重要的社会评价方式。在竞争处世、能力立身的环境下。考试又成为一项实现社会竞争机制、体现个人竞争能力、创造个人机会和前途的关键性行为,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考试作弊的手段也呈现出多样化、现代化,隐蔽性更强。考试作弊虽然人在少数,但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万里 《考试周刊》2011,(43):11-12
考试作弊现象由来已久,从封建教育制度开始,这种弊习也随着社会进步、教育的推行应运而生,并呈现出越演越烈的趋势;乃至当今,考试作弊已成为阻碍现代教育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解决该问题,非常有必要认真分析学生考试作弊这一现象,通过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抓住问题本质,对症下药,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考试作弊给学生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考试在现今的教育评价体制中大行其道,相应的,考试作弊由来已久,作弊手段也随着通讯工具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且,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使得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十分普遍,作弊方式层出不穷,已经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当前教育体制与社会环境下,如何消除或减少主观、客观上的不利因素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影响,从根源上遏制考试作弊之风,是当前高校教育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导致学生作弊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入手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多种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在适当的条件下,综合运用这些预防方法,以期清正考风和校风,创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相似文献   

10.
当前考试作弊现象在社会各类考试中普遍存在,它是人类诚信缺失的一种体现。根据有关规定,学生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但不呵以勒令退学)。即使是对考试作弊者给予如此的严惩,每次期末考试作弊者从来没有消失过,反而近几年作弊现象更加猖獗,不但表现在作弊年龄低龄化、作弊手段呈多样化,而且作弊动机日益复杂。通过对46位考试作弊学生的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1.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不可缺少的方式,考试效果的好与坏决定学生走出学校,走上社会能否适应适用于社会。但自从有了考试,考试作弊也就随之而产生并蔓延起米。 一、考试作弊的种类 考试作弊从古代科举考试时产生,有冒名顶替、偷换试卷、火带文册等形式,现在除具有古代的形式外,还有抢占有利考试作弊的位置;在课桌  相似文献   

12.
考试作为教学质量检测的一种重要机制,对高校教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屡禁不止的考生作弊现象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公正性和考试结果的真实性。本文对高校的考试特点、学生考试作弊动机和手段、考试作弊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杜绝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2):5-6
针对目前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和考试作弊的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以1747名辽宁省大学生的考试作弊影响的测试数据为依据建立理论模型,研究大学生的考试作弊动机、态度对考试作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考试作弊的影响差距很大,可以通过控制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减少考试作弊。研究结果将为减少考试作弊现象、改进考试制度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余仙菊  黄巨恩 《高教论坛》2004,(1):151-153,F003
考试作弊是一种用不正当手段获取成绩的不良行为,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考试作弊现象已严重影响了考试的信誉和质量。因此,必须深入分析考试作弊的原因、危害性,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作弊。  相似文献   

15.
关于立法遏制考试作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制度是一项被现代国家普遍采用的选拔人才与社会考核的重要方式,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考试作弊也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几成泛滥之势。考试作弊作为社会公害之一,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考试作弊一日不除,社会的诚信基础与政府的公信力就难以树立。立法遏制考试作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考试作弊作为大学校园现象的一种,它的存在也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大学校园考试作弊现象从复杂的现实原因和社会背景两方面作了分析,并就遏制和解决学生作弊提出了对策和办法。  相似文献   

17.
考试作弊的影响因素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各类考试中作弊现象的发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败坏整个社会的风气。因此,考试作弊引起了包括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内的诸多领域研究者的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着重介绍影响考试作弊的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考试作弊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国家正规的学历证书考试,考试环节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考生的质量和社会信誉,然而在自学考试过程中,经常有各种各样的作弊现象发生。为此本通过对各类作弊现象的分析,找出作弊现象的影响因素,通过影响因素找出了作弊现象的应对策略,希望对成人自考工作以帮助。  相似文献   

19.
孙东媛 《双语学习》2007,(11M):47-48
作弊是大学生考试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不仅毒害了学生的心灵,还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状况,更不利于其整体的发展与成长。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考试作弊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提出从学生自身、考试管理、教师试题角度进行防治考试作弊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0.
潘雪 《鸡西大学学报》2014,(2):24-25,31
考试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高校存在着严重的考试作弊问题。考试作弊的手段不仅多种多样,还产生了许多危害和不良影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可从五个方面来着手: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完善考场监督管理机制;改革考试方法;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社会上以帮助考试作弊来盈利的人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防止大学生作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