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热”在中国多年持续不衰是事实,翻译人才紧缺也是事实。这是由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造成的:以为懂一点英语就能作翻译;把英语当作知识或简单工具来掌握;为考试而学英语;不重视翻译与翻译教学。全社会要提高对翻译和翻译人才培养的认识;英语考试应测翻译能力;英语教学中既要英语思维,也要“翻译思维”;建设翻译队伍要抓“正规部队”,也要抓“游击队”。  相似文献   

2.
莫佩娥  黄少华 《教育》2024,(2):99-100
<正>一、研究意义及价值英语思维是指讲该语言的人感知、理解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是源于欧美,根植于文化和历史的集体潜意识当中;英语学习者要学会用英语思维去思考、去感知和认识世界。这就决定了英语思维能力对于英语学习者的重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这一学段英语教学课程需要强调学生运用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这种意识就是出自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关键能力”,我们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把英语当作思维的工具,而不是把记忆语言知识作为目的。新课标英语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3.
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是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因此中国译者在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时,难免会受母语的影响,翻译出的英文往往是“具有汉语特征”的中式英语。本文结合大量中式英语的短语和句子,简要分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思维误区的表现形式及克服方法。  相似文献   

4.
受中国传统写作方式的影响,中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难免在惯性思维的支配下,走进"中国式"的误区,如用中文思维模式直接套用翻译;一主多谓等,这一方面暴露了中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学生英文写作思维有待完善与提高。基于此,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对如何帮助中学生走出"中国式"的英语写作误区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大多学生初学英语时.总是要通过汉语来理解英语.也就是说,总要以汉语为中介,才能使英语与思维联系起来.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有人从这一事实出发.认为教学英语必须通过汉语来进行.坚决主张“先汉语后英语”的方法。这种观点似乎又回到了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即通过对比和翻译来教学英语。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对英语课外作业的认识与布置陷入误区 课外作业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许多英语教师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认识的偏差再加“应试”的指向,导致英语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向封闭的误区,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读”.这是学习书本知识的起码要求。首先要学会扫清阅读的文字障碍;其次,要学会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分析出课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掌握课文中的主要事实和原理。“思”。要学会科学地思维,掌握思维的结构、思维规律(包括辩证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如:三段论式、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归纳和演绎等.“问”.指讨论问题(包括问、议、争)。这是学习的一种方法,也是学习的一种良好习惯,它的基础是学习责任感。学问就是要问,要问个水落石出,以至“议论”“争论”达到弄清学问的目的.“练”.正确的认识路线是知行结合.在书本学习中“行”主要是指练习。学科不同,练习要求也不同:理科有运用基本原理、基本公式推理和运算练习;语文和外语有“听、说”练习;生物、地  相似文献   

8.
英语思维方式训练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英语教学中常提到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思维方式的培养,但抽象的思维方式很难把握并进行形象表述。比如我们的学生把“我认为你不对”这句话常说成“Ithinkyouarenotright”,汉语的习惯是否定后面“你不对”,而英语否定的是前面。正确的句子是“Idon’tthinkyouareright.”表面上看这是一个语法错误,其实是一种语言思维习惯的差异所造成的错误。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很难跳出母语的思维方式,往往先把句子按汉语习惯组织好,然后再译成英语,并不是按英语的思维方式去思维。将思维方式的错误单纯地归类于语法错误,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9.
梁慧娟 《广东教育》2013,(11):50-51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功底较好的学生也能较快地提升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究其原因,英语及语言内含文化所要传递的信息往往要先经过我们母语文化的过滤,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时首先要用“中文思维”,继而再转换成“英文思维”。在学习英语的初期,把母语作为辅助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以母语为基础的翻译教学法则虽然传统但也有效,它能够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保证了学生快速理解英语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学生英语汉化倾向日渐突出,其根源在于他们脱离了语言所反映的主体——即缺乏用英语对客观事物、现象及其内在规律或原理的感受和认识及认识方法,违背了英语“语言思维的客观规律”。在英语学习中应注重“用该语言表达客观主体这一自有规律”,否则“学生学到的只能是英语的符号和结构形式而不是英语思维”。所以高校学生英语的汉化问题实质上是“英语思维问题及其与汉语思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电影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之当今中国大规模地引进外国影片、且以英语影片居多,因此,电影片名翻译尤显重要。电影的本质与电影片名的功能决定了电影片名中“他者”的存在;同时,源语片名必然与文化“他者”紧密相连。与汉语文化相比较,英语电影片名中存在语言及思维层面的文化“他者”,对其加以清楚的认识,有利于电影片名翻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汉英翻译中,中国英语一直被认为是不标准的英语而遭受口诛笔伐,然而中国英语正在对正统英语产生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英语并非完全是对英语的亵渎,发掘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助于拓宽对语言的认识,有助于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合理运用中国英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论”认为:译文的得体性应根据翻译目的确定,而不是原文的对等.中文电视栏目有较强的“雅化”和“辞格化”倾向,无法用英语再现.“目的论”观照下的电视栏目翻译是让受众了解栏目的主题,而不是语言审美,因此需要改变翻译思维.对一则宣传片栏目翻译进行说明和分析,以此贯通汉语栏目的特点,并对照英语栏目的语言特点,就当今电视栏目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翻译应该把汉语的“雅化”和“辞格化”向英语的“平实”和“质朴”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中,“重复翻译”的句子很多,这种词或词组的重复,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一种修辞手段。重复的作用不外三种:一种是加强语气;一种是使文字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使表达明确清楚。下面笔者谈谈对“重复翻译”(英译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一、加强语气的重复英语中重要...  相似文献   

15.
思维定势本是心理学术语,是指在认识世界、解读事物的思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路、概念和看法。思维定势有益处,可以熟能生巧,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但也有弊端,反映在翻译学习上就是一味地依赖和搬用初学的词义或机械地套用字典语言,而不是依据整个语境、语篇去思考、去联想,从而导致误译、错译。本文摘取句子说明,以抛砖引玉。一、常用词汇翻译中的定势思维常用词汇是英语中的核心词汇,使用频率颇高。词义变化也较多。如:school学校,流派,也可指大学中的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可译为LawSchoolofFudanUniversity。company“公司”…  相似文献   

16.
浅谈苏珊·巴斯内特翻译理论的两点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珊·巴斯内特在《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文集》一书中一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但是在其对诗歌翻译和戏剧翻译的描述探讨中却存在理论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其理论存在两点误区:一是对理论的概念存在误区,把翻译原则等同于翻译理论;二是对翻译理论的作用存在误区,对翻译理论的指导作用认识不清。因此, 要想完成科学的译学构建就需正确认识理论的概念、作用及其和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英国莱斯特大学语言学家、雅思考试创始人Keith&Taylor教授不久前在福州大学做了一场题为“英语学习方法”的报告,把自己30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介绍给了大家。下面就是他报告中的一部分内容:“要学的是信息,而不是语言”我们要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得知道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要学习英语就得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各方面的信息。英语不等于汉语的翻译;汉语也不等于英语的翻译。学习英语,我们要学习的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请大家记住:Language=Information=Knowledge。语言就是信息,语言就是知识。要把英语…  相似文献   

18.
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与原创文学相同的地位。翻译文学对民族文学与文化的建构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对翻译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的书写受国际翻译学界“文化转向”的影响,对翻译文学的独特价值有了全新认识,他们从译者、译作、读者等几方面勾勒出翻译文学史的框架。但是,我们要避免走入只重视文化、忽视语言的新的翻译文学研究误区。  相似文献   

19.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陌生阻止你认识陌生的事物,熟悉妨碍你理解熟悉的事物。”以上的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指导材料中有两个句子,句首的“陌生”与“熟悉”不止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心理,一种思维。“陌生阻止你认识陌生的事物”可以理解为“陌生的事实阻碍我们认识陌生事物”,可以理解为“对陌生事物的畏惧心理阻碍我们认识新事物”,也可以理解为“局限思维导致我们无视新事物”。同理,“熟悉阻止我们理解熟悉的事物”中第一个“熟悉”可以理解为“熟悉的事实”“麻木的心理”“惯性思维、固化思维”等。层层剖析对写作的条理性与层次性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现行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是因为未能及时解决权力运行的问题和加快法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人们对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理顺党政关系和对“稳定”的认识上受传统观念和习惯思维方式的束缚,从而导致走入误区。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相配套,政治体制改革的出路在于:以理顺党政关系为先务,实现国家政治生活法治化,解放思想,加快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