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藏书甚丰,据说,各种书籍总数在万卷以上。他读书甚勤,但这些书仍簇新如故。原米,司马光对书非常爱惜,他每次看书之前,一定要把几案擦拭干净,把书放得端端正正的,然后坐下看书。他还专门做了一个木制方板,每当他要一边踱步一边看书时,他就将书放在这个方板上,用手捧着方板看,惟恐手上的汗渍会沾到书上。他曾多次教导儿子:“做生意的人聚集钱财,有学问的人则收集图书……”  相似文献   

2.
资治通鉴     
作者《资治通鉴》是一部集体编修的史书。主编是司马光,助手有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司马光,字君实,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十月十八日,卒于哲宗元祐元年(1086)九月初一。他的祖籍是陕州  相似文献   

3.
王颖枝 《家庭教育》2013,(12):45-45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历任高官,名重一时。在贵为宰相之时,他专门写下~(iJII俭示康》一文,教育儿子司马康戒奢靡,尚俭约,永葆节俭好家风。在这篇家训中,司马光先从自身的经历讲起:  相似文献   

4.
揠苗助长,儿子学习平平 郑爱梅是山东省济南市郊区王舍人镇人.由于自己这辈子没进过大学校门,因此,打小爱读书的她把实现大学梦的夙愿放在了孩子身上.郑爱梅的儿子丁传明1987年1月出生.儿子3岁时,郑爱梅便开始对他进行学前教育.每天,她都要腾出时间教儿子背诵唐诗,做算术题,读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5.
再温驯的牛,如果它不口渴,就算把它带到河边,也不会自动喝水。对待孩子也是一样,催促孩子读书,或强迫他们打开书本,若是他根本不想吸收阅读的内容,一切都是枉然。如果您的孩子对“用功”二字望而生厌,您不妨利用其与用功无关的事,将孩子的反抗感转移到其他处,例如只让孩子自己安排游戏时间而不安排读书时间,他也许会觉得没有读书时间而不安。为了消除孩子对读书的排斥感,要尽量抹去孩子心中用功是件苦差事的印象。可以用给孩子分散心理压力的方法,如100页的家庭作业,在暑假的30天里,每天只要做3页就够了;也不妨利用游戏竞争的原理,对孩子说:…  相似文献   

6.
案例一个离异家庭的母亲打来电话说:“儿子最近突然不肯去读书了,真急死我了。”她一边打电话一边哭,“这孩子从小就比较崇拜父亲,嫌我管他太多、太唠叨。我们两口子离婚时也没征求孩子的意见,只是把孩子当一件物品一样判给了我。孩子想跟父亲,但父亲不要他,孩子觉得父亲抛弃了他。我觉得欠儿子很多,就在物质上拼命满足他。儿子要鳄鱼、阿迪达斯这些名牌,全都买给他。我一有事外出,就叫饭店给他送饭上门。上学期的一天,老师说儿子‘就因为你一个人的成绩差,拖了全班的后腿,把全班平均分落下来了’。从此,我儿子就不去上学了,天天在家玩电脑,…  相似文献   

7.
俭朴和美德是相通的,奢侈是最大的恶德。司马光其家世代贵胄,家族累世聚居,人口众多,常是几十口人,却都能和睦相处,宗族间也从无闲言。这个家族对内勤俭自励,苦心经营,治家有方;对外,慷慨尚义,关心乡里,抚恤孤寡,很受乡里尊重。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司马光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在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社会风气日益浮华、奢侈、腐化,人们竞相讲排场,比阔气。司马光深切地感到,这种社会风气对子孙后代容易产生不良的影响。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不良影响,司马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特意给儿子司马康写了一封专…  相似文献   

8.
学会商量     
商量能使家庭关系变得和谐,商量能使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从而使孩子懂得尊重,并学会用商量的办法与父母和他人沟通。今年春节,我和北京女一中高中同学聚会。昔日一起读书的少女,如今将年过半百。谈起我们自己的中学生活,一个个兴致勃勃,可说起我们正在上中学或大学的孩子,一个个竟是唉声叹气。一位老同学对我说:“我们这代人是上要照顾老,下要照顾小,好不容易把儿子养到十几岁,上了高中,竟和我们没话,和他爸一见面就吵。儿子整天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许我们进。我要和他说句话,也只好写个纸条,从门缝里塞进去。我心里又难过…  相似文献   

9.
我的儿子韩东,今年二十一岁,是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回顾二十年来教育孩子的经历,我有两点很深的体会。不是劳动需要孩子,而是孩子需要劳动家里有一把红刷子,是儿子最早的劳动工具。那时他还不到两岁半,我们给他派了活,要他每天用刷子把四个椅子垫刷一遍,到了晚上定要检查是否做过。若是做了,就表扬几句;若是没做,我们就带他补做一次,渐渐地,他知道自己没做有点难为情,补做时  相似文献   

10.
许惠英 《家庭教育》2001,(11):19-19
最近,儿子迷上了立言写给中学生看的《冰太阳红太阳》一书。每天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他就会急切地拿起这本书,躺到床上看起来,直到我催促他把灯关上。早晨起来,推开他的房间,又看到他捧着这本书在静静地看着。每当我看到孩子这样读书时,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我觉得在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最欣慰的一件事就是:使自己的孩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一位牧师为了让他吵闹不休的小儿子老老实实地呆在客厅里,不打扰他看书,就顺手从书柜里取出一本旧杂志,撕下其中有一幅世界地图的一页。他把地图撕成小纸片,对儿子说:“如果你能够拼拢这些碎片,我奖给你5元钱。”牧师以为要拼拢这一幅地图会让儿子花去一个上午的时间。儿子高高兴兴地捧着一堆小纸片到自己的房间忙乎开了。然而,不到十分钟,儿子就敲开了牧师的房门:“爸爸,地图已经拼好了。”对着吃惊的父亲,孩子不无自豪地说:“这其实很简单,在那页杂志的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拼到一…  相似文献   

12.
赢自己一把     
很久以前有一个很笨的孩子。功课咋样不说,只知道每次开家长会,老师宣布班上学生的成绩,他老爸吊着一颗心只想早一些听到念他孩子的名字,结果念出他孩子的名字时,老师就做了完结式的停顿,接下去就说:完了。他老爸也不恼,只说:儿子,这世上很多人你无法比,你只要跟你自己比,你只要每天赢自己一把。有一次,儿子考试得了60分,乐得他老爸搂着儿子啃排骨似地亲吻,因为儿子上次只得了58分。后来这孩子机灵了,知道功课比不过人家,就不再想当什么牛顿、阿基米德了。他知道自己作文好,就每天写文章给自己看,让自己一天赢自己一把。结果,这孩子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13.
《训康示俭》是司马光给儿子司马康的训诫。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典型的事例,告诫司马康要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靡。今天读来,仍可得到如下有益启示。第一,应以俭素为美,形成崇尚节俭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节俭习品质。文章从“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开篇,先写自己自幼不爱“金银华美之服”,羞佩艳丽珍贵之饰,“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独以俭素为美”,恪守孔子“以约失之者鲜  相似文献   

14.
因我的儿子、女儿在美国工作,我和老伴到美国居住近两年,亲历其境,深感中国和西方在教育子女上有差别,又各有长短。我们在美国带小外孙女时,还带了一个近两岁的美国男孩。有次周末,美国小孩的母亲带我们一家人一起到她孩子感兴趣的游乐场去玩,她的孩子在道路上行走跌了一跤,我马上想去把他抱起来,他的母亲却要让他自己爬起来,要让他觉得一个人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决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带的外孙女已两岁多了,出门总是用车推着。吃饭时,我们往往端着饭碗追着外孙女喂食。而一岁多的美国孩子就是自己吃饭,他的母亲要我们把他“绑”在椅子上,把…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是所有当父母的心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尽职尽责把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好,也是需要花费心血和气力的。我从小就爱读书,书读多了,好多故事就沉淀在记忆里,成为永远不会丢失的财富。把这些有益的故事整理成“教科书”,用来教育和启发儿子,家庭教育课堂会充满生机和情趣。从儿子记事起,我就每天给他讲故事,童话故事、历史故事、战斗故事、科幻故事,种类几乎无所不包,儿子在故事的熏陶中一天天长大,奠定了最初的智力基础。儿子就要上学了,用更鲜活的故事开阔儿子的…  相似文献   

16.
司马光砸缸救孩子的故事是大家很熟悉的.按常规思维,要想小孩不被淹死,就要把他拉出来,使人离开水.但是缸高、人矮、力气小,怎么办呢?司马光  相似文献   

17.
责任     
拾破烂的李老头将两个亲生儿子告上法庭:要儿子们给他养老金。法院的秦法官了解到,李老头中年丧妻,靠自己拾破烂攒钱供两个孩子读书,老大大学毕业后在市人事局工作,老二没考上,在一家摩配厂工作。老李丧失劳动能力后,两个儿子曾轮流供养了他一段时间,尽自己的责任。问题是李老头不顾儿子们的强烈反对找了个老伴,于是儿子们就停止了对他的赡养。其理由是:老人中年不续娶,老了才娶妻,显然是加重负担。李老头也有自己的理由:中年时忙着挣钱抚养孩子,尽自己的责任,没有心思找伴儿,老了一个人住着寂寞,况且对方有自己的退休金能供应她自己,并没有…  相似文献   

18.
期末放假时,读一年级的儿子从学校带回了小学生手册,把它交给我时,我看出儿子不太高兴。打开手册一看:语文98分,数学100分。我理解儿子的心情了:儿子平时测验一直拿“双百”,期末试虽然成绩也不错,但儿子要强,他首先不满意自己了。你听,他跟我说话了:“妈妈,我语文才考98分。”说实话,我也有点替儿子惋惜,但我更不想让儿子因此苛求自己,负荷太重的心理压力,他才读小学一年级呀!我该怎么开导儿子呢?儿子比同龄儿童心理相对成熟,但毕竟还是个不到七岁的孩子,要安慰他,有时还真得注意措词。看班主任给孩子写的评语时,我找到了鼓励孩子的办法了…  相似文献   

19.
再温驯的牛,如果它不口渴,就算把它带到河边,也不会自动喝水。对待孩子也是一样,催促孩子读书,或强迫他们打开书本,若是他根本不想吸收阅读的内容,一切都是枉然。为了消除孩子对读书的排斥感,要尽量抹去孩子心中用功是件苦差事的印象。可以用给孩子分散心理压力的方法,如100页的家庭作业,在暑假的30天里,每天只要做3页就够了;也不妨利用游戏竞争的原理,对孩子说:“在妈妈清理好厨房之前,你能不能把功课做完?”顺着孩子的心理逆疗。有部电视片,说的是一个上班族的家庭,家里有个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于是请了一位大学生做孩子的家庭教师。一般的…  相似文献   

20.
赢自己一把     
很久以前有一个很笨的孩子。功课咋样不说,只知道每次开家长会,老师宣布班上学生的成绩,他老爸吊着一颗心只想早一些听到念他孩子的名字,结果念出他孩子的名字时,老师就做了完结式的停顿,接下去就说:完了。他老爸也不恼,只说:儿子,这世上很多人你无法比,你只跟你自己比,你只要每天能赢你自己。有一次儿子考试得了60分,乐得他老爸搂着儿子啃排骨似的,因为儿子上次只得了58分。后来这孩子机灵了,知道功课比不过人家,就不想再当什么牛顿、阿基米德了。他作文做得好,于是就每天写文章给自己看,让自己一天赢自己一把。结果,这孩子轻而易举地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