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国内外许多有关声乐训练的文献和著作中,都把呼吸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视之为歌唱的“基础”。不少声乐教师和演唱者也以此为基础,在他们的教学、训练,演唱中,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不断探索吁吸的深沉、饱满、持久。但是在实际的演唱中仍然有许多学生和演唱者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气息不够,浮浅虚弱,发出的声音不理想,长乐句拖不完,高音顶不住,甚至出现声音沙嘶、破裂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声带在歌唱时的功能作用,具体地说是忽视了声带在发声时的拉紧闭合、内收档气动作。笔者经过多年的声乐学习、演唱和教学研讨认为:歌唱的呼吸是建立在声带闭合档气的基础上。如果说呼吸是歌唱  相似文献   

2.
蓝雪芳 《考试周刊》2015,(19):173+182
歌唱教学中,不少学生不是在"唱",而是在"喊"。尤其唱高音时,喊得脸红脖子粗。虽然声音很大,但声音粗糙,缺乏美感,容易跑调。这种名曰"歌唱"实为"喊唱"的现象,如不及时纠正,将给学生带来危害:损伤声带;破坏声音的美;不利于高音形成;有害于乐感培养。直接影响歌曲教学中完整准确地演唱。可见对中学生歌唱教学中"喊唱"现象的解决策略进行研究,具有刻不容缓的重大现实意义。在声乐教学中经过探索、实践、体验,追求获得强有力的横膈膜支持、完全打开的喉咙、充分的面罩共鸣等寻求一条适合学生实情,又好又快解决"喊唱"现象的道路,有效促进学生健康用嗓,培养科学的歌唱能力,创造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3.
在声乐教学中 ,我们发现大部分男声是男高音 ,但真正唱得好的男高音却寥寥无几。唱高音一定要有方法和技巧。首先要正确地打开喉咙 ,让声音自然、通畅。歌唱时气息支持 ,除用横隔膜力量向下推压向外扩以外 ,后背的肌肉力量对高音的支持也同样重要。更多地运用共鸣 ,细心唱好“过渡”音是高音的必由之路。头腔共鸣是男高音的重要共鸣腔体。为了保持高音的灵活性 ,每天要练习各种音阶  相似文献   

4.
<正> 对于学习美声和民族声乐的人来讲,宽广而运用自如的歌唱音域是完成各种声乐作品的前提,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学习声乐的人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高音的突破显得尤为困难,在歌唱时出现“低音下不来,高音上不去”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对声乐作品的完整体现以及歌唱者的自信心。笔者认为,很多学习声乐的人并不是不具备宽广的音域潜能,只是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科学的歌唱理念和方法,针对自己的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从而人为地束缚了歌唱音域的拓展。有效解决唱高音难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基本的方面加以具体解决。  相似文献   

5.
声乐与其它演奏乐器不同,声乐的"乐器"就是人的嗓子,而这乐器的功能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加以改造和建立,经过训练学到了一种好的歌唱方法,就是制造歌唱乐器的过程,有了好的歌唱方法,既能自如地传情达意,又能延长艺术寿命,这是声乐教学过程中,师声共同努力的目标。可是,由于我们这一乐器的内部动态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喉音问题是声乐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常见发声问题,一些初学者由于观念及认识上的错误或在训练中存在片面性,忽略了正确地用喉,而出现喉头不稳定产生喉音。许多爱好唱歌的人,不知道歌唱时喉头要稳定这个要求。有些人听说之后还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们说:唱高音时,喉头就得往上跑,怎么能不动呢?他们已经习惯用喉头上下移动的方法唱歌,所以,要求他们歌唱时喉头稳定,是不容易做到的。许多人就是因为喉头不稳定,唱歌时挤卡,喉咙打不开,音越高声音越窄、越细,自己唱着费劲,别人也跟着着急,总担心他唱不上去。所以虽然唱了许多年,但歌唱水平不见提高。喉音对于声乐学习者和演唱者具有很大的危害,是声乐学习和演唱的一个障碍。不解决喉音问题,声乐学习者就不能进步,不能掌握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因此,克服喉音、稳定喉头及正确用喉是声乐训练中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声乐教学中通过掌握歇唱的呼吸、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共鸣及歌唱的语言,来解决声乐学习中的技术问题,从而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主题和歌曲结构,选择合适的声音类型,安排处理歌曲内容、布局,加强综合素质教育,运用声音技巧来完成歌曲的艺术再创造,不断提高声乐教学与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7.
优美动听的歌声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字正腔圆离不开气息的巧妙安排和灵活运用,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比如:在唱歌时旋律的流畅性差,喉头凝重,声音的柔韧性差,弊气,吊气,声音位置不高,长音完成不好,无法进行声音的强弱变化等,这些都与唱歌的气息有关。在歌唱艺术中,气息是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西方的美声唱法还是我国的民族唱法,无论是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中关于气息的记载还是通俗唱法中对呼吸的要求,气息的运用都是整个发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源泉,没有好的气息就不可能有精湛的艺术歌唱。如果解决了这一难题,声音就会变得自然,通畅,柔和圆润。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 ,声带是歌唱时唯一的发声体 ,在声乐中称为声源器官。它位于人体颈前部由肌肉和软骨组成的喉结中 ,人依靠声带周围的喉头软骨与肌肉来控制声带的伸缩及开闭。同时喉结状态如何 ,决定音域的宽窄和音质力度的强弱 ,所以我们在歌唱训练中必须正确把握喉结的状态才能使歌唱得动听悦耳 ,否则就会犯上提或下卡的毛病。而上提或下卡 ,又是一切毛病的根源 ,它直接导致呼吸不能自如 ,声音不能通畅 ,上下不能谐和 ,吐字不清 ,声音不明亮。特别是唱高音时不能字正腔圆。因此 ,保持喉结状态正确是解决发声基本功的关键 ,在歌唱发声训练中必须着…  相似文献   

9.
声乐艺术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用脑、用嗓、用耳去感觉的艺术。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知识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一、声音训练是基础在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必须放在首位。声音的好坏、音域的宽窄,是能否唱好一首歌的关键所在。发声练习时要对姿势、呼吸、发声、节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技能技巧,正确运用到演唱当中。1.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
声乐演唱中高音的适当、合理地运用,对声乐作品更好地表达思想内容起着重要作用。针对怎么样的运用高音技巧这一问题,结合当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声音分类法(本论文主要是对高声部作出浅析,所以只以男高音、女高音声部为例)作出一些分析、论证和总结。在歌唱艺术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根据声乐作品的内容、形式、情感、表现力的需要,一些声乐作品往往会加入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高音技巧。本文通过结合高音区的特点,列举一些歌者在演唱这类声乐作品时对高音的处理,通过了解他们的处理方法,来让我们在以后的声音学习中,找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实践演唱。  相似文献   

11.
魏巍  沈鋆 《华章》2009,(20)
我们在电视上和电台上经常听到不少的地方民歌,例如西北的"花儿"陕北的信天游,那些淳朴的劳动人民在唱歌的时候声音高亢而富有穿透力,其中还有许多技巧性的花腔.他们没有经过专业院校的训练,但是他们经常触景生情、随心所欲的歌唱,久而久之就练就了一副好嗓子,而他们唱出许多高音且嗓子还不会嘶哑.由此证明,人生来就有一种天赋的能力,来自于自由自在地并带有表情地使用自己的嗓子唱出高音.这说明高音并不是那么难唱.只要技巧正确,如唱高音的时候正确的歌唱姿势,气息的对抗和唱高音时的"掩盖",对喉头、全身的肌肉尽可能好地控制,很好的理解作品、研究作品,同时又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这样才能省力、更科学地唱好高音.  相似文献   

12.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语言表达对学习声乐有着积极意义,也是每位歌唱学习者的一个极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歌唱语言的含义歌唱的目的是将唱词通过音乐化的声音,富有情感地表达出来。这种音乐化的声音无论是在呼吸方法、共鸣腔体的运用音量、音色和语言等方面,与日常自然发音和语言都完全不同所以仅仅以清晰的语言要求歌唱是远远不够的。歌唱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听众了解旋律的内容,还应该是将其内容通过音乐化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有器乐和声乐之分。在学习声乐方面如何能做到声乐技能及情感的准确表达,并获得优美圆润的歌声呢?我有如下体会:一、注意歌唱的呼吸及换气“呼吸”是歌唱的基础,著名的歌唱家演唱之所以出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好的呼吸控制,好的呼吸控制会使人放松,能使正确的音调得到应有的保证,从而展示出美好的歌喉来。在演唱中采用“横膈膜助式”呼吸法可以收到很好的演唱效果。这种方法强调横膈膜和两肋的作用,在吸气前抬胸,但却并没有明显的上抬动作。此外,由于吸气时…  相似文献   

14.
王淑娟 《山东教育》2003,(13):58-59
一、轻声唱是合唱初期训练的重要手段儿童唱歌不像成人那样善于控制声音,天真的儿童歌唱时多数是大喊大叫,而喊叫只会破坏合唱的统一,损坏学生的嗓子。针对这一现实,我就启发孩子们用轻声的方法唱歌,轻声唱是合唱初期训练的重要手段。首先让儿童学会用正确的呼吸轻声歌唱。在轻声唱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充分注意到声音、音准、节奏、乐感的准确,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地歌唱,然后引导孩子们在优美的意境中以情带声,体会声音运用的感觉,以唱得轻松自然流畅为好,同时培养运用正确的呼吸进行歌唱的良好习惯。在训练中尽量少用g1以下的音,应努力把声…  相似文献   

15.
混声唱法是声乐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极其重要的科学发声方法,它是表现整个歌曲技术不可缺少的部分.声乐学习者只有掌握了混声唱法,认真的分析混声唱法的特点和优越性,领会混声的发声要领,才能轻松自如的演绎不同的歌曲.混声唱法对声乐学习者演唱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歌唱者在演唱歌曲时,如果只用真声或假声歌唱,都会出现不尽完美的声音,这是不科学的唱法,唱久了会引起嗓子上的一些病变.只有将两者混合着应用,才能获得有气息支持的、音域宽广、具有穿透力的声音.混声应用于歌唱中还必须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调节好各共鸣腔体,声音和谐统一了,才能获得美妙动听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声乐可以体现出语言美以及通过精湛的歌唱技巧表达出音乐的美。让人们更喜欢声乐、更欣赏声乐。声乐中的歌唱不仅包括唱声还得包括唱情,即歌唱者需要用自然的声音把这首歌所蕴含的的感情通过唱的方式向别人表达出来。掌握精湛的歌唱技巧是学习声乐的重要一部分,它对今后的歌唱帮助有着重要的意义。歌唱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唱的很自然,表现出一种自然美、不拘束,能够亲近观众,让观众感受到贴近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歌唱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歌唱方法是否科学、正确。我国著名声乐艺术教育家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气息的调整与控制在歌唱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只有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调整、运用气息,他们才有可能唱出圆润动听且富有感情色彩的歌声。一、气息运用的基本要求1.音量方面。(1)控制强音时气息的运用。唱强音时,气息既要雄浑有力,使声音能产生充分的共鸣,又要使气息在歌唱的腔体内具有回旋的余地,以达到丰富、适度的声音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歌唱学习过程中,声音训练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从发现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而呼吸问题自始至终贯穿每个歌者的歌唱生涯,无论是学习过程还是舞台演出,所以,通过利用科学的呼吸方法去深入学习与解读歌唱学理论,可以更好的帮助声乐学习者、声乐从业者以及声乐教育者等相关人群去更好的实践歌唱,尽早的攀登上歌唱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高雅 《甘肃教育》2011,(1):45-45
正确的呼吸是歌唱表演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对歌唱气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得声乐水平提高缓慢,甚至越唱越糟。因此,教师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气息的意义、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和歌唱的表情都与呼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一、要重视气息呼吸训练 众所周知,气息是声音之本。如果没有气息的支撑,高音是肯定上不去的。在教学中,我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多用生活中有具体感觉的范例启发他们理解和掌握歌唱的呼吸技能;指导他们进行慢跑、仰卧起坐等体育锻炼以增强他们的肺活量。启发他们急吸气的感觉像从地上搬起重物一样急吸一口,缓吸气的感觉像闻鲜花、闻可口的饭菜一样稳定均匀。气吸足时,腰围是扩张的,裤腰带是绷得紧紧的。要注意保持好气息,再慢慢地呼出。呼气时像吹纸条那样地呼,并要使纸条飘起,保持一定的角度。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都有体会:"气息呼吸练好了,我们唱好高音的基础也就有了。我感觉高音不难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