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孟连宣抚司署位于孟连县城西娜允傣族历史文化名城内,自1289年至1949年的660年间,共有28代刀氏傣族土司在这里相继为官,历经元、明、清、民国四个时期.这座古建筑与周围的佛寺、民居、官宅、寨心、神树、官道等构成了傣族封建领主制度一个十分难得的活标本.  相似文献   

2.
<正>漫长的土司制度已成为历史,但它在梁河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随着时代风雨的洗刷,这印迹将会慢慢消失,也许再过若干年,便会消失殆尽,后来者犹如听古了。然而,南甸宣抚司署这座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却是一面映照历史的镜子,一本不写字的史书,亦是民族文化艺术的一块瑰宝。作为档案管理部门,"抢救"是责无旁贷,"传史"更是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德宏为代表的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媒体获得了大发展,成为傣族青年群体黏着度最高的传播媒介。傣族青年群体对新媒体内容的获取和偏好的形式与国内整体基本情况相符,但也有自己的一些特征。边疆地区新媒体应该从这些特征出发,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尽量发展少数民族青年受众,才能让民族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走出自己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新媒体已成为以青年群体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并成为民族文化新的传播方式。本文以傣族文化为例,分析了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傣族文化传播的现状、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图像考据的方式分析研究了明清11件立于宫殿之前的肖像画与待漏图的关系,由"待漏"产生的"待漏文学"是认知待漏图的关键之一,肯定了朱万章、黄小峰等先生的探索成果.文章提出了判定作品的创作者有无宫廷背景的基本方法是分析画中的建筑是否符合宫廷规制,图下的长条底图决定了此类肖像画的主要功用.笔者认为明代朱邦《王宫图》轴的...  相似文献   

6.
傣族庙藏档案文献遗产资源保护是传承民族记忆的重要方式。论文以临沧市傣族庙藏档案文献遗产为例,通过对其研究意义与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出目前面临损毁严重、开发欠缺灵活多样性等问题,总结出完善法规、修复受损档案、在大数据环境下构建特色数据库等措施,希望通过本论文谈及的资源保护方法,为少数民族历史研究提供丰富资料。  相似文献   

7.
照片作为承载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乃至社会记忆的一种媒介形式,既是对历史、文化、传统等静态的展现,同时也是保留和凝聚个人或群体共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文章以一个傣族村落的家庭照片作为切入点,讲述当地傣族人家庭照片背后的故事,探究照片所展现出来的人们的共同记忆和文化,并尝试追问这些记忆产生的村落社会机制、文化背景和傣族价值信念之间的关联,从而分析该社会内部成员的自我认知、人与社会、群体间的互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9.
如何重建乡村社会的归属感,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以传播基础结构论为研究范式,选择了具有较高的归属感和社区活力的傣族村寨曼朗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和网络民族志的方法,探索传播基础结构在乡村社区归属感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传统民族村寨中,微观层次的人际传播和中观层次的组织传播,在曼朗村寨社区归属感的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鹿舞传承人是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鹿舞"的主要承载者,其担负着传承傣族文化及延续傣族社会记忆的重任。为非遗传承人建档是非遗保护的一种有效的抢救性措施。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对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鹿舞"传承人建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建档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