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取数据库的类型、特点及编排格式,重点分析了SCI录用期刊的三个原则:引文数据、期刊的基本要求与专家评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缩小我国期刊与国际期刊的差距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了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后,介绍了该数据库构建的以Bradford等命名的5条原理与选刊的过程,并介绍了7个方面选刊标准,为我国科技期刊进入该数据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SCI源期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JCR最新版本对我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出版的SCI源期刊进行了系统分析。统计表明2004年我国大陆的SCI源期刊为72种,首次进入全球前lO名。我国的SCI源期刊主要集中在数理化、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方面,其中化学化工、材料科学和物理学、数学等学科在SCI源期刊相应学科总量中占有较高比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SCI源期刊无论是左数量上还是盾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为此,有必要打造我国自己的世界一流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订购的印本西文期刊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将“全国中西日俄文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中收录的西文期刊作为统计总体,辅以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的期刊引用报告(JCR),对我国订购的SCI数据库所收录的期刊的总量、学科结构、地区分布、机构分布、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探讨ISI(美国科技情报所)数据库选择收录期刊原则的基础上,理性分析了中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国际化现状,提出了中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ISI数据库收录的开放存取期刊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DOAJ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mals)及Open Science Directory两个开放存取期刊集成平台进行统计,对开放存取期刊的现状进行概述,同时介绍开放存取期刊被ISI数据库收录的情况,并从国家、学科分布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评述,希望能够促进科研人员及图书管理人员对开放存取期刊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关于SCI收录与评价学科期刊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宁  陈如好 《图书馆论坛》2004,24(3):182-183
比较详细地介绍了SCI和JCR的概况和功能特性,并就高等学校如何提高科技论文被SCI收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SCI源期刊及影响因子看生物科学的发展态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卫平  康乐 《编辑学报》2001,13(6):343-344
利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分析讨论10余年来生物学的发展动态。结果表明: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发展最为迅猛,影响因子总和的增长率达1038%,作为其基础研究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影响子总和一直居各学科之首,反映了在尖端的生命科学领域呈出出基础研究高度活跃,应用研究飞速发展的局面。与此同时,一些经典学科的发展势头趋缓。  相似文献   

9.
郭红  郭玉 《编辑科技》2001,13(3):1-3
简要介绍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选刊的标准,申请入编的程序和期刊评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儿科、外科、内科、放射、口腔5个学科发文最多的10位专家为研究对象,对这些高产作者在中文期刊和SCI期刊发表论文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数据显示:1)2000—2012年,本研究的目标作者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低于万方数据库,国内科学领域主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仍是中文期刊。2)目标作者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我国的中文期刊发表的论文,在2006年进入平台期,随后呈下降趋势。2012年,5个学科SCI论文与中文期刊论文篇数基本相等。3)目标作者的SCI论文的被引频次中37.96%为国内作者引用。4)与中国科技论文外流整体情况比较,医学优秀论文外流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出版的Web of Science学术信息资源数据库的结构、概况、检索功能与特点,并指出ISI凭借其独特的引文机制和强大的跨库检索能力,将全世界学术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为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创造了一个科学研究的数字环境,促进了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者对发表SCI论文有巨大的需求,但目前SCIE收录的中国期刊数量较少,且总体水平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将SCI-E收录的中国期刊根据语种和论文作者的国籍进行分类后发现:甲类期刊(以中文刊载的论文大于50%)和乙类期刊(发表论文的作者至少50%来自中国,且至少50%的论文以英文形式发表)学术水平未达到国际平均水平,2001—2011年期间变化不大;但乙类期刊是SCI-E收录的中国期刊中的绝大多数。丙类期刊(其刊载的论文至少50%是以英文发表的,且至少50%的论文第一作者为非中国作者)引用指数(JCS)逐年上升,上升幅度明显,2011年超过国际平均水平。说明通过改变语种不能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在这3类期刊中,丙类年刊均载文量最低,为117.27篇/刊,2007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甚至降至91.07篇/刊。中国被SCI-E收录的期刊数量少,与国内发表SCI论文的巨大需求,以及中国期刊走上国际舞台,发挥更大的学术影响力的需求差距甚远,的确有必要创办更多的英文科技期刊;但是在此过程中,有必要慎重评价SCI-E收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与期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历史及其来源期刊的评价方法,通过对不同样本量的数据统计,验证了CSCD来源期刊的核心效应.在分析CSCD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核心期刊评价应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引进的西文期刊与SCI所收录期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我国订购的印本西文期刊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将“全国中西日俄文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中收录的西文期刊作为统计总体,辅以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的期刊引用报告(JCR),对我国订购的SCI数据库所收录的期刊的总量、学科结构、地区分布、机构分布、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网络期刊的特性分析与利用评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波 《图书馆论坛》2005,25(1):77-78
分析了网络期刊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对网络期刊、特别是几种常用数据库及其利用情况进行了评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要分析了NSTL国际科学引文数据库的建设现状,讨论了期刊类型引文数据自动化拆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深入研究了期刊类型引文的著录规律,提出采用分类的思想将引文数据划分为不同类型再分别加以拆分,设计出自动化拆分的具体流程和技术框架,实现了自动化拆分工具,并在农学领域进行了自动化批量拆分的应用实践,增强了大规模数据的自动化处理能力,提高了数据的整体质量及时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以中北大学2000-2009年SCI收录的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论文数量、学科分布、期刊源、影响因子等方面,分析与评价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发展趋势、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科研力量分布和结构、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等,以促进本校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引文索引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文献、作者、期刊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F1000医学版的推出为医学文献、期刊的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F1000医学版收录文献的分析并与SCI进行对比,研究SCI和F1000医学版对评价医学期刊的差异,为有效提高医教研水平提供帮助。方法:获取F1000医学版从推出到2011年11月收录的被推荐文献,按照所属期刊、年度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检索medline获得各种期刊、各年度的发表文献总量,获得各种期刊、各年度的推荐比并排序,并与SCI相对比。结果:F1000医学版与SCI共同收录的医学期刊共1620种。在这1620种期刊中,按推荐此、推荐文献量和IF值分别进行排序,相互之间排序结果相差较大。结论:F1000医学版对评价医学期刊的权威性的评价与SCI存在较大差异。F1000医学版的评价在对医学期刊的评价中发挥着与SCI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面对"走出去"的时代需求,中国人文社科界应走出以人文社科期刊进入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社科引文索引(A&HCI)作为国际化唯一标志的误区。争取进入各学科领域的国际知名文摘索引数据库,也是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在国际学术界"可见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图书馆学情报学也不例外。文章从沿革发展、收录的出版物等方面,对以ProQuest和EBSCO旗下图书馆学情报学数据库为代表的国际主流图书馆学情报学文摘索引数据库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调研显示,上述图书馆学情报学文摘索引数据库在我国的知晓度和利用度均不足,其收录大陆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数量比台湾少。文章还介绍了ProQuest和EBSCO收录期刊的准则,建议大陆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积极争取被其收录,从而推动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为国内期刊开展科学数据管理提供思考与借鉴,并结合国内相关现状提出期刊科学数据管理框架以及合理的发展建议。[方法/过程]通过调研选取国外开展科学数据管理较好的15家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科学数据管理相关政策、科学数据提交、仓储平台和开放获取等四方面的特点。[结果/结论]得到如下启示:制定完整的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建立详细的科学数据提交流程;关联专业的科学数据仓储平台;积极促进科学数据的开放获取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