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剩余劳动是原始社会以外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范畴,但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其表现形态是各异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剩余劳动与剩余价值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和资本一样,剩余价值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重性,在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关系中,它反映不同的社会关系。承认社会主义剩余价值范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是商品经济,决定条件是剩余劳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存在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因而客观地存在剩余价值。社会主义资本范畴的确立,为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理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卓炯同志在《也谈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一文中说:“我们这些年来之所以经济效益不高,就是不重视 m,把剩余价值看作只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范畴,并和剥削等同起来。”又说:“我们的一些同志硬是不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因而模糊了经济效益。”我们认为,卓炯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存在剩余价值这个经济范畴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经济范畴是揭示社会生产关系本质的概念,反映经济现象中最一般、最本质的东西。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存在着剩余劳动,在经济学界历来颇有争议。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对这个问题略作探讨。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存在着剩余劳动?我国经济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存在剩余劳动;另一种认为不存在剩余劳动。他们在文章中都大段地引用《资本论》中有关剩余劳动的  相似文献   

5.
把资本、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确立为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 ,关键在于论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 ,劳动力是商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还存在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并没有改变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人地位 ,也不能否定按劳分配原则 ,但可使按劳分配的表层具有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某些特点。劳动力商品化 ,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物化为剩余价值 ,一切生产要素也取得了资本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把资本、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确立为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关键在于率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劳动力是商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还存在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并没有改变劳动在生产中的主人地位,也不能否定按劳分配原则,但可使按劳分配的表层具有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某些特点。劳动力商品化,劳动的剩余劳动物化剩余价值,一切生产要素也取得了资本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为了顺利推动这一历史进程,有必要对社会化商品经济及其主要经济范畴:资本、剩余价值和劳动力商品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和再认识。社会化商品经济,是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科学抽象、并反映这两种商品经济丰富共性的更为一般的概念。相应的,其主要范畴:资本、剩余价值和劳动力商品,不仅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存在,而且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中也同样存在。任何经济范畴都是其一般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在具体运用社会化商品经济及其主要范畴时,对它们的一般性与特殊性这一两重性必须加以全面地把握和辩证地理解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流行的剩余价值定义均称,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被资本的所有者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从此定义看,剩余价值这个范畴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它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第二,它是被资本的所有者占有的价值;因而,第三,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范畴。 可是,这种认识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的论述。的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一再指出过,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是被资本的所有者无偿占有的。但这些论述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所指出的:“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行高中教材,剩余劳动的教学是在讲授剩余价值生产和资本主义工资中进行的,这无疑是科学的、必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的历史存在问题存在着曲解,误认剩余劳动与剩余价值是同生共灭的,只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和体现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我们认为,正确认识剩余劳动的历史存在及其实质,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教学。 第一,剥削都是对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 剩余劳动是劳动者超出必要劳动范围所进行的劳动,即生产超出劳动者及其家属所需必要生活资料以外的生产品而消耗的劳动。剩余劳动和剩余劳动产品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脱离动物野蛮阶段的一个标志。“人类社会脱离动物野蛮阶段以后的一切发展,都是从家庭劳动创造出的产品除了维持自身生活的需要尚有剩余的时候开始的。”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使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剩余劳动成为可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财产不平等现象,使人剥削人成为现实。因此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剩余劳动始终存在并体现着生产资料占有者和直接劳动者之间的对抗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对于剩余劳动及其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形式、作用和名称,已经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学术观点。然而,在这些讨论中有一个普遍的弱点:没有将经济学范畴与范畴的名称区别开来。经济学范畴是经济本质和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对经济本质和关系内涵的理论概括,而范畴的名称则是用来表达范畴的词汇。混淆经济学范畴和范畴的名称使得对问题的讨论产生了相当的混乱。本文将从作为经济学范畴的剩余劳动一般及其所形成的价值、作为经济学范畴的剩余劳动所形成的价值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特…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于受苏联教科书的影响,剩余价值一直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经济范畴,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剩余价值范畴一直是我国经济理论界的传统观点。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建立,我们多数同志感觉到社会主义也存在剩余价值,但都不敢冲破禁区,使用这一概念,而用“共有价值”、“剩余产品价值”、“价值剩余”、“净余价值”等概念来代替“剩余价值”。有些同志在论述社会主义经济时也不自然地使用了剩余价值概念。但至今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有关剩余价值的一系列问题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资本、剩余价值和剥削等范畴的有关论述进行分析 ,指出资本和剩余价值都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范畴 ,资本、剩余价值与剥削没有必然的联系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问题应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剩余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一概念说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奥秘。中师经济常识课本清晰明确地讲道:“超过必要劳动的界限而延长了的劳动叫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就是剩余劳动的凝结。”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常常提出如“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剩余劳动?”“社会主义剩余劳动和资本主义剩余劳动有何不同?”等问题。为此,本文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下两种剩余劳动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一、资本主义剩余劳动与社会主义剩余劳动的一致性分析和比较两种剩余劳动,有一个理论上的…  相似文献   

14.
剩余价值存在的一般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经济是剩余价值存在的前提条件,资本的生产经营和雇佣劳动是其存在的决定条件。这种对剩余价值存在的一般条件的科学分析和抽象,只能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的现实关系为参照,并由此得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中剩余价值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经济领域中是否存在“剩余价值”的问题,长期以来是个禁区。我国所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是把剩余价值与剥削联系在一起的,谈剩余价值必言剥削,似乎剥削关系是由剩余价值带来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由此就形成了这样的固定观念,剩余价值是私有制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范畴,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绝对不存在剩余价值的。我觉得这种认识不够全面,没有很好地把握和领会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领域中仍然存在剩余价值的范畴。为此,冒昧地谈点粗浅的体会,以抛砖引玉,就教于经济理论界。  相似文献   

16.
剩余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一概念说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奥秘.中师经济常识课本清晰明确地讲道:"超过必要劳动的界限而延长了的劳动叫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就是剩余劳动的凝结."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常常提出如"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剩余劳动?""社会主义剩余劳动和资本主义剩余劳动有何不同?"等问题.为此,本文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下两种剩余劳动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核心。剩余价值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因此,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不管它是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还是超额剩余价值。这一点学术界的看法无疑是一致的。然而,在这个一致的基础上,关于超额剩余价值的具体来源问题,学术界有着不同看法,其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超额剩余价值是本企业通过变换劳动条件,运用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8.
王文臣同志在贵刊一九八七年第二期发表了《剩余价值仍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范畴》(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他论证的逻辑可以简单概括如下: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而是商品经济共有的概念;→剩余价值本身、“剩余价值一般”并没有剥削;→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范畴的存在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因此剩余价值也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范畴。(参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七年第二期)。对王文所持论据和结论,未敢苟同,谈谈个人看法以商榷。  相似文献   

19.
高一《思想政治》教材第二、四、六课讲到: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其中劳动者为维持生活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是必要劳动,在必要劳动之外耗费的劳动就是剩余劳动。那么,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下的剩余劳动,有无根本区别呢?如果有,这种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我以为,根本区别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 首先,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剩余劳动,以剩余价值的形式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它反映的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具有阶级对抗的性质。资本家榨取的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20.
经济理论界对剩余价值的传统定义是:“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卜」“雇佣工人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即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是剩余劳动的产物。体现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范畴。”这些定义虽然文字表述各异,但其共同点都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范畴。但近年来,上述传统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