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值国庆,天高云淡。在北京花园路的徐肖冰家里,我有幸目睹了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赞尝的大型历史文献画册《路》的风采。徐肖冰、侯波夫妇曾长期在延安工作,用手中的摄影机,为后人留下了领袖的一幕幕珍贵的历史记录。他们以毕生的精力和执着的追求,再现了那条中国革命经历过的《路》。面对《路》这本画册,他们给我讲起了给毛主席照相的往事。1949年6月的一天下午,天晴日朗。毛主席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送走了客人后,回到院里看到了侯波、徐肖冰和东北画报记者陈正青。徐肖冰,主席早就认识。延安时期,他曾负责拍摄毛主席的工作和生活方面的电影、照片资料。他上前把侯波、陈正青向主席作了介绍。主席微笑着同他们一一握手,随后用手指着院里的一座小亭子说:“咱们一块坐坐。”在延安长大的侯波,虽然多次听过主席作报告,但象今天这样直接和主席谈话还是第一次,她感到从  相似文献   

2.
图片新闻     
“徐肖冰、侯波摄影展”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徐肖冰、侯波摄影展”自8月15日开展以来,已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者近万人,许多单位和个人把参观“徐肖冰、侯波摄影展”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此次展览共展出了120幅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的历史照片。  相似文献   

3.
“徐肖冰、侯波摄影展”自8月15日开展以来,已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者近万人,许多单位和个人把参观“徐肖冰、侯波摄影展”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此次展览共展出了120幅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的历史照片。  相似文献   

4.
本刊3月30日讯 2000年度山西新闻摄影评选在山西日报采编大楼举行。正在太原举办《从延安到中南海》摄影回顾展的著名摄影家、原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徐肖冰和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侯波夫妇,被邀请作为此次摄影赛的评委。 侯波是山西省夏县人,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12年,徐肖冰在30—40年代曾在山西工作和战斗过,夫妇俩  相似文献   

5.
<正>不久前,收到徐肖冰、侯波的儿子徐建林大哥寄来的一张庆贺侯波先生九十华诞的贺卡。侯老是三年半前因大面积脑溢血进北京军区总医院抢救的,顽强的生命力,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和家属的悉心照顾,使她奇迹般地从重症监护室走到了普通病房,看到老人家照片上精神矍铄的面容,真是感到高兴。侯波,是中国红色摄影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走上摄影路1924年,侯波出生在山西省夏县一个阎姓的家庭。13岁时,在中  相似文献   

6.
金秋季节,吴印咸、徐肖冰、侯波、杜修贤、陈默、吴本立、刘长宗等老摄影家来到延安,与延安的摄影工作者进行了座谈,讲述了自己的摄影经验。 88岁的老摄影家吴印咸,是我国人民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长期担任全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37年,他和袁牧之同志携带摄影机辗转来到延安,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今年5月,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邀请他举办个人影展,展出53张照片,轰动了美国摄影界。纽约《华侨日报》发表评论称他是“中国历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摄影家徐肖冰和侯波伉俪,从战争中走来,他们并肩向前,赴延安、经太行、到北京,半个多世纪的革命风雨历程,镜头里留下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一代伟人的音容笑貌,记录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史实,也写下了摄影家自己壮丽的人生。在漫长的摄影生涯中,他们和毛主席的香山摄影情结,令他们终生难忘。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告别太行山东麓的西柏坡,这个小小的山庄因为中国的革命而举世瞩目。当毛泽东从太行山走下来的时候,以他特有的诙谐将进北京称作“进京赶考”,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不要学李自成。”告诫大家进…  相似文献   

8.
吴骞 《新闻实践》2012,(1):71-72
这个话题。我要从“红色新闻摄影家”徐肖冰、侯波伉俪的事迹说起。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11月26日,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红墙摄影师"侯波女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1949—1961年,侯波曾经在中南海工作过12年,专职为领袖们拍摄照片。许多家喻户晓的领袖经典照片,都是侯波的作品。"用手中的相机以心灵的视角,与伟人同行、与历史同行、与时代同行,为人类留下永恒的精神财富。"这是一家媒体对侯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研究组,为编写《毛泽东传》、《毛泽东年谱》,编辑《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陈云文集》,到陕西省档案馆查阅档案资料。陕西省档案馆为编写组提供了革命历史档案资料69卷(册),包括有关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领导同志的讲话、谈话、电报、文章、批示、书信、题词、照片等。复制档案资料复印件1000余页,其中有1923年毛泽东自己著的《毛泽东传》油印本,翻拍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云在1928年至1956年革命活动时期及建…  相似文献   

11.
侯波同志拍摄的“毛泽东主席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外宾们在一起”,是一张好照片。人们看了这张照片,好像身历其境,亲眼看到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庄重而又慈祥的仪容,亲耳听到了三大洲不同肤色的人民的共同语言:紧密团结,反对侵略,保卫和平。为什么这幅照片能这样强烈地感动人呢? 我想,主要是作者成功地通过一个有限的画面,表达了  相似文献   

12.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检阅国庆游行队伍时,接见了美国友好人士、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人民日报》在12月25日头版头条显著位置,发表了毛主席接见斯诺的大幅照片。就是这样一个准确无误地印在《人民日报》上的照片发表的时间,后来竟出现多种版本的说法。譬如,在《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陈敦德著)一书中,将这张照片发表的时间说成是1972年国庆游行的"第二天"即10月2日: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美国费正清等人编著)一书中,又把这一时间说成"1970年12月26日毛生日那天";在《敢为中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献研究室为编写《毛泽东传》、《毛泽东年谱》、《建国以来周恩来稿》、《建国以来刘少奇稿》、《陈云集》,专程到陕西省档案馆查阅档案资料。陕西省档案馆非常重视,为编写组提供了大量详实的档案资料、照片等,其中革命历史档案资料69卷(册),提供有关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领导同志的讲话、  相似文献   

14.
许许多多关键的时刻组成了国家的兴亡,个人的荣衰。一幅幅珍贵的照片是一瞬间的真实纪录,有的成了历史文献,存入国家或社会的档案。摄影家们把照相机对准大干世界,获取了丰富多彩的题材。凭着信念、毅力、机遇,全国政协委员、我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徐肖冰和他的夫人、著名的女摄影家侯波,拍摄了不少动人心弦的一瞬间。四十多年来,他们把镜头对准了革命圣地延安,战火纷飞的太行山,叱咤风云的将领,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人,还有滔滔的黄河,巍峨的长城,平凡而伟  相似文献   

15.
60年代中期及其以前,有一个人的名字曾经以极高的频率频频出现在我国各大报刊上,其频繁程度几乎可以这么说,有多少张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照片见诸报端,就有多少次她的名字见诸报端.于是人们便自然而然地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侯波!直至今天,只要一问及这个名字,不但新闻圈内的人尽人皆知,便是40几岁以上的普通人  相似文献   

16.
1986年,笔者在中国美术馆参观侯波、徐肖冰夫妇摄影展之前,一直很疑惑,分不清谁是“夫”谁是“妇”。这不仅仅因为两个人的名字都没有鲜明的性别色彩,更主要的是两个人的摄影成就不分伯仲,一样的辉煌夺目。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2月12日下午2点,我们如约来到闻名遐迩的影坛伉俪徐肖冰、侯波夫妇的家中。开门的正是侯老,她身材瘦削,银白的短发整齐地梳在脑后。她悄声告诉我们:“徐老刚刚入睡,再让他多睡几分钟吧!早晨我们外出参加活动较累,睡前他又看报,多年养成的习惯了!”一边说着,一边热情地把我们引入客厅。冬日的暖阳透过明亮的窗玻璃,洒在铺着五彩布的沙发上,雕花古木茶几和摆着毛主席雕像、陶瓷古董的书柜自成一体,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上悬挂的主席与他们夫妇的合影,让人感到无比亲切,话题也便从延安时期开始。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徐肖冰参与了《桃李…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渊博的知识既来源于革命的实践,也来源于对文献的利用。毛泽东同志从八岁开始读书,一直到十三岁才离开本地的私塾,其间读了具有人民性的《西游记》、《水浒》和《三国演义》等小说。他读这些小说极其用心,在书上打了圈、点等记号,或写上批语。这是毛泽东同志一直保持着的一种优良读书习惯。从十三岁至十五岁,由于父亲需要帮手,使这个极爱读书的少年辍学在家,在田地里劳作。除了农活和帮助父亲记帐,毛泽东同志仍旧挤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1977,(3)
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发行的大喜日子里,我省图书馆(室)广大职工心情无比激动,大家说,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是革命的需要,宣传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光荣的职责。连日来,各图书馆(室)组织了不少宣传、学习活动。省图书馆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发行的日子里,张灯结彩,一派节日景象,门前的宣传橱窗用照片、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突出地宣传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的伟大意义及其内容介绍。筹备已久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室,在选集第五卷发  相似文献   

20.
一些成功地表现了人民群众革命精神的优秀照片,不论它的拍摄年代的远近,它那鲜明的形象永远地留在人们的心中。例如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拍摄的《白洋淀的雁翎队》、《白求恩大夫》、《夜攻单县》、《一把炒面一把雪》、《雨越大干劲越足》、《要把洮河引上山》等等照片,不仅在当时起了很大的鼓舞和教育作用,而且在今天和今后,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