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德志 《辽宁教育》2003,(12):16-17
魏书生老师是一个平凡的人,每天他都和我们一样上下班,一起做早操,在同一个食堂就餐,同时,他又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曾非常执著地申请当一名老师,也几十年如一日地发自心灵深处热爱他的学生。他在教育教学这片热土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省内外,乃至国外许许多多教师都在学习、研究、实践他的教育思想及教书育人艺术。那么,他是如何看待教师这一职业的?他的教师观是什么?笔者认为,魏书生的教师观可以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一、把教师这份平凡的工作看作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在实际工作中魏书生老师对于能够改行的教师从不阻拦,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  相似文献   

2.
●我喜欢这样的话: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得志淡然,失意泰然。●我认为:最美的歌是《国际歌》,最美的图是《中国地图》;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善良和真诚;最好吃的菜是咸菜;最值得信奉的一句名言是“事在人为”。●什么叫语文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总是责怪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总是责怪老师的校长不是好校长。总是责怪孩子的家长不是好家长。总是责怪别人的人不是好人。●摧毁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摧毁他的自信心。培养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培养他的自信心。●有的人习惯于“不是……而是……”的思维模式;有的人习惯于“既是……也是……”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3.
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说:魏书生是个教育家,而且不是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我要是年轻一半,我一定要拜他为师。魏书生教书令人惊讶:他教书二十多年,无论什么样的班级,经过他的点化,学生快乐健康综合素质高,班级和谐民主,班风积极向上,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魏书生的教学离不开管理,没有他成功的班级管理就没有他今天的教学奇迹,那么变革时代应当跟魏书生学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2,(25):I0002-I0002
正学魏书生的故事之五十五:透彻有一天,魏书生老师与学生们聊天。一个很有主意也较顽皮的学生,笑着问魏老师:"老师,我以后一不当官,二不当科学家,要那么高的能力素质有什么用?"这显然是一个很难用几句话就回答清楚的难题。魏老师这次没有再讲建设祖国、实现四化需要千百万人奉献的大道理,因为那样的话在回答各种问题时都应该也反复强调过很多次了。魏老师深知,学生们还年轻,还不可能完全明白,人活一生会有  相似文献   

5.
许多教师和专家都问过魏书生老师:"你怎么就敢十多年不批改一次作文呢?你怎么就敢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呢?这些打破传统、独树一帜的做法,你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呢?"魏书生老师的回答是:"我喜欢这样思考问题:每件事至少有100种做法。请仔细想一想,有哪一件事没有100种乃至上千种做法呢?  相似文献   

6.
许多教师和专家都问过魏书生老师:"你怎么就敢十多年不批改一次作文呢?你怎么就敢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呢?这些打破传统、独树一帜的做法,你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魏书生老师的回答是: "我喜欢这样思考问题:每件事至少有100种做法.请仔细想一想,有哪一件事没有100种乃至上千种做法呢?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魏书生教学研讨会上,魏老师讲了一个故事:一位中国同行问一位外国老师一个对我们来说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你们学校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想不到这位外国老师被问得一脸茫然和惊奇,诧异了好半天才回答说:“我们学校没有好坏学生之分。”中国老师又问:“学习不好总是差生吧?”“不!”回答很干脆果断。“有的同学外语成绩不好,可他刚来的时候一句也不会说,他已经作了很大的努力,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不能叫缺点,这是优点。”外国老师的这种与中国老师截然不同的评价方式,留给了我们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有许多教师和专家都问过魏书生老师:你怎么就敢十多年不批改一次作文呢?你怎么就敢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呢?这些打破传统、独树一帜的做法,你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呢?魏书生老师的回答是:  相似文献   

9.
蒋光宇 《下一代》2013,(8):10-10
魏书生老师在工作中非常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认为这是干事业、干成事业的基础。他提倡,人与人之间应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关系。那次魏书生老师应邀到贵阳市给教师队伍作报告,我有幸陪同前往。报告时,他用一个"人"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互助、少互斗的道理。魏书生在作报告时问:大家看一看,想一想,"人"字的结构像什么呀?停顿片刻,他朴实无华地娓娓道来。"人"字的结构有一笔  相似文献   

10.
听魏书生的课,常常会听到一种感慨:“魏老师怎么把学生调动得那么好?咱们就不行!”与正在开展教学改革的老师们交谈,也常常能听到一种抱怨:“同样是魏书生的教法,可咱的学生就是干启不发,就是不和你配合!”——问题出在哪里呢?魏书生说:“改革本来就是师生两厢情愿方能奏效的事。”魏书生一语遭破了一条真理,进行教学改革,不能只靠教师的一个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两个积极性是教学改革的直接动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1.
现在课堂总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精彩时,老师总是面带笑容地“一声令下”:“鼓励他一下!”或“表扬他一下!”随即便是学生有节奏地3次拍掌,并伸出大拇指:“棒、棒、你真棒!”老师的这种做法无可非议是为了鼓励学生,让他们学会欣赏别人。但这精彩由谁说了算?是老师。有没有顾及其他同学的思维呢?也许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回答或是更精彩的妙语,可被我们的老师这一声令下给止住了,他们就认为那位同学的回答很好,自己的没有他好。无形中封死了其他同学的思维。  相似文献   

12.
一、对主体与客体的创造思维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教师是教育者 ,在教育活动中应处于中心是主体 ,学生是被教育者充当的是客体 ,必须完全听从教师的。这种思想认识极易忽略儿童的创新能力。魏书生在亲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 ,正确地认识了学生具有两重性的本质属性。他认为一方面学生是全方位的人 ,与一般人具有同样的身心发展机制和规律 ,具有思想感情、智慧才能和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学生又是未成熟的 ,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征 ,需要逐渐完善并走向成熟。既然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那么在受教育过程中就不可能也不会总是处于消极…  相似文献   

13.
魏书生在其所著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有这样一则案例:学生张军的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倒数第一,他每天上学听英语是听外语,听数学、物理好多学科都像听外语。就这样一个别的老师认为“不可救药”的学困生,魏书生老师硬是把他给转化过来了。魏老师采取的措施有两个:一是引导这位学困生将上课“受罪”改为“享受”,品尝学会一个字、一个英语单词、一个数学公式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王老师有两个学生,大毛很聪明,老师教他什么他就会什么,小毛很笨,老师教他的东西他总是学不会记不住。有一天,老师出个题目考他们:一个人面向东,一个人面向西,他们中间最少要放多少面镜子才能互相看到对方的脸?大毛开动脑筋,一边想呀想呀,一边比比划划,想了半天,又比划了半天,最后答案还是没有出来,他一会儿觉得要两面,一会儿又觉得要四面,到底是两面还是四面?他也说不准。小毛在一边不想也不比划,他一下子就有了答案,他说:“一面镜子也不要。”老师问他:“是这样的吗?”小毛说:“当然是。老师你看,你面向东,我面向西,我们不是不用镜子就看…  相似文献   

15.
常常听到有老师这样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老师难当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品德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工作呢?一、德育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人是具有思维和意识的高级动物,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能体现出人格、人性、人的发展变化。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他成名后,仍担任学校领导兼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学生往往有多重思维模式,对付家长、老师是一套,那是传统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品德要求等,问他做人方面的问题,他应答如流,让人认为他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可私下里行的是另一套,那是他最真实的一面,往往背着家长和老师时才显露出来。这就暴露出了当今学校德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 :“语文教师最苦的差事是什么 ?很多老师都回答是上作文课 ,批改作文。”长期以来 ,小学作文教学往往重视指导、批改 ,轻视评讲、修改。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难以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 ,也束缚了学生的头脑 ,使之写人、叙事缺少新意。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我想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从“评”中悟出“新”意 ,使讲评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  一、讲评内容要“新”  大多数老师的作文讲评常常是浏览作文后的一个简单的小结 ,对写得好的同学表扬 ,对写得差的文章就笼统…  相似文献   

18.
直觉思维是指对问题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对其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顿悟的思维。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由于它没有逻辑思维的那一套推理的模式和按部就班的思维形式,因此,当学生在应用直觉思维回答问题时,教师有可能一下子悟不出其中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呢?下面请看一个可供借鉴的课例。在讲完分数应用题之后,教师出示一道思考题:学生们参加野营活动。一名学生到负责后勤的老师那里去领碗。老师问他领多少,他说领55个。又问:“多少人吃饭?”他说:“一人一个饭碗,两入一个菜碗,三人一个汤碗。”算一算,吃饭的是多少人?课上,大部分学生都用分数除法列式:“55÷(1+1/2+1/3)”解答。但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还有一种解法:6×(55÷11)=30”。顿时,全班学生哗然,惊奇地睁大双眼等待老师评断。这时,老师不急于让这位学生讲算理,而是让学生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待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样列式有一定的道理时,老师再请那位学生讲一讲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算得这  相似文献   

19.
姚美兰 《快乐阅读》2013,(11):117-117
每节课最后几分钟的固定模式,就是课程改革十多年这样的格局也没有什么突破。 不同的原因让减负变得沉重: 老师方面担心的是--讲解没有到达所有学生,学生上课漏听知识点。因此,布置作业就变得尤为重要,针对某个知识点,哪怕多做几次,选择题做了,再练填空题……。笔者任教英语学科,从教师本体考虑,除了上课让学生认真听讲,课后全是在做英语作业才好,一方面显示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学质量上去了,名誉也出去了,更加得到学校领导、家长的认可。学生进入毕业年级必不可少几轮复习,教学中没有见过哪一位老师布置作业不勤快的,一堂课下来肯定有一份练习甚至于一份试卷,真的不厌其烦。有的老师说他上课不布置作业(听说教育名家魏书生是这样的),那么,我对上级督导检查他能过关有疑问,魏书生是局长是没人查他的作业批改的,不说理科老师,退一步说文科老师可能很自信说不布置作业,但是记忆的知识怎么可能没有,曾记否,我们读大学时背英语单词,学精读泛读课文的情景?  相似文献   

20.
<正>当我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分析为什么考试不理想,常常会听到学生这样的回答:“老师,我初中历史成绩就不好。”“我历史一直不好的。”以前我只是觉得这样说比较消极,当我了解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笔者试图从学生的学习心态入手,通过各种方式来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一、两种思维模式为什么人会有不同?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独辟蹊径,认为这是由两种思维模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