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霞 《视听界》2011,(2):64-67
从事港澳台新闻的编辑工作已有多年时间,特别是莫拉克台风袭击台湾期间,我正在台湾随团采访,有机会与岛内同行合作,让我对台湾媒体和记者有了更真切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去年5月24日到6月2日,我随大陆首批广播记者采访团赴台采访,到了台北、新竹、嘉义、台南、高雄、花莲6个县市。除访问了台湾的工厂、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博物院和名胜古迹外还参观了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并和广播界同行座谈了两次。在与台湾同行多次接触中,深感他们有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借鉴,特别是台湾广播走出低谷的经验令人刮目。  相似文献   

3.
相比于大陆电视新闻报道,台湾的电视新闻非常注重运用纪实手法,营造强烈的现场感。具体而言,一秒到达现场的新闻结构、记者的出镜巧思、特殊的剪辑手法,以及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处理,都是实现强烈现场感的纪实手段。本文通过大量台湾一线采访经验,结合新闻报道实践,以及与台湾同行的交流心得,来梳理台湾电视新闻界纪实手段的应用,给大陆新闻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987年,海峡两岸的人们尚接触不多,在国民党未开放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之前,却有一位新闻界人物——台湾环球新闻社副总编兼采访部主任皮介行经香港来到大陆探亲寻根问祖,是最早赴大陆采访的第一位台湾记者。1987年11月22日8时,我们得知台湾环球新闻社皮介行已到本报社,在报社办公室我们见到这位台湾同行。只见他谈吐随便,头顶上的毛发稀疏,面容清  相似文献   

5.
五月上半月,胡耀邦总书记对罗马尼亚,南斯拉夫进行了友好访问。对这次重要的出访,电视,广播、报纸都作了大量、及时、详尽的报道。参加这次报道的新闻界同行们是怎样工作的呢?我有幸作为人民日报记者随团采访,现根据所见所闻和自己的经历试着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1993年5月24日到6月2日,我随大陆首批广播记者采访团赴台采访,到了台北、新竹、嘉义、台南、高雄、花莲六个县市。除访问了台湾的工厂、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博物院和名胜古迹外,我们还参观了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社,并和广播界同行座谈了两次。在与台湾同行多次接触中,感到他们有许多有苴经验值得借鉴。在大陆,人们给传播媒体排队,  相似文献   

7.
美国记者的采访“普尔”,是不同的新闻机构合作对同一件事情(活动)进行采访的一种方式。《新闻战线》去年第四期有文介绍过。笔者认为,这种已经被外国新闻界同行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采访方式,对于丰富我们无产阶级新闻采访学的内容,改革新闻采访工作不无裨益。我国新闻界,从中央到地方,基本上形成  相似文献   

8.
自从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来上海采访的台湾记者也络绎不绝。近几年来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市记协)已接待了24位来沪采访的台湾新闻界人士。从已收到的材料来看,他们回去后,在台湾报刊上发表了不少介绍上海情况的文章,为沟通两岸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地新闻界及各个领域的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台湾《大华晚报》记者边纬文1988年1月来上海进行专题采访,要求了解当年国民党74师台籍老兵的经历和生活状况。他认为这些在大陆的老兵也存在一个“回乡探亲”的问题。上海记协接待人员协同台湾  相似文献   

9.
走进西藏     
王芯克 《新闻实践》2006,(9):I0004-I0004
为了加强东西部新闻界的交流,增进浙江记者对西藏的了解,从2006年7月26日开始,省记协组织的“浙江新闻记者采访团”一行17人赴西藏异地采访11天。在西藏期间,采访团的记者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困难,参观考察了青藏铁路、布达拉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写作》2002,(3):9-11
编辑同志: 新华社记者杨明报道了足球黑哨事件。作为新闻界同行,我们很佩服杨明的能力和胆识,同时,我们也很想知道他是怎样进行采访的,有什么样的体会。希望贵刊能够介绍。  此致敬礼! 读者 王东为满足王东同志和广大读者的愿望,本刊记者经多方联系,终于采访到新华社记者杨明。  相似文献   

11.
北京的记者进山了! 一拨又一拨。 昨日清晨,在北京青年报社门前,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强卫,和北京新闻界的同行,为这家报纸“绕着北京走一圈”采访的年轻记者送行。强卫动情地说,北京日报、京郊日报和北京青年报的记者,深入山区采访,为我们新闻界改进作风,带了个好头! 绵延千里太行,巍峨一脉燕山。在那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前仆后继,牺牲奉献,为北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海峡两岸之间的新闻交流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每年大量的台湾记者涌到大陆进行采访活动,而大陆新闻界赴台之门始终紧锁着。1992年3月31日,两岸新闻交流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大陆《中华工商时报》社长兼总编辑丁望、副社长富强和副总编辑彭波应台湾《工商时报》的邀请,抵达台北,开始了对台湾进行为期12天的参观访问。这是大陆新闻界第一次组团访台。在台湾的12个日日夜夜,三名来自大陆的新闻记者生活在台湾新闻界、工商界及台湾人民的同胞情谊之中。他们实地考察了台湾经济、社会的状况,与台工商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在台湾新闻界结交了许多朋  相似文献   

13.
美国记者的采访“普尔”,是不同的新闻机构合作对同一件事情(活动)进行采访的一种方式。《新闻战线》去年第四期有文介绍过。笔者认为,这种已经被外国新闻界同行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采访方式,对于丰富我们无产阶级新闻采访学的内容,改革新闻采访工作不无裨益。我国新闻界,从中央到地方,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周密的报道网,中央、省、地三级党报,体系是完整的;三级电视台网也在逐步健全,  相似文献   

14.
对于国内不少报纸文字记者而言,外出采访有时要以小汽车代步;国外同行也强调采访需要“CAR”,但是这个“CAR”,可不是英文“小汽车”的意思,而是“计算机辅助采访”(ComputerAsistedReporting)的英文缩写。计算机辅助采访在西方新闻界不是一个新鲜概念,但是国内新闻界对其的研究还不算很多。广义上说,计算机辅助采访泛指各种新闻媒介,借助计算机进行的所有新闻采访实践;狭义上说,尤其是对于报纸文字记者而言,是指在采访实践活动当中,合理运用计算机,在采集、分析和传输等方面对新闻信息作出及时、精确的处理,从而优化工…  相似文献   

15.
增强现场感     
作为一名外勤记者和驻地记者,现场会议报道是经常碰到的。有些现场会是上级党委、政府召开的,采访会议是上级领导安排的,会议精神必须见报,没有任何折扣可打。因此,如何做到既把现场会报道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现场感,又能起到传达会议精神之目的,是新闻界探讨的问题。几年来,本人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摸索,写出来与新闻界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6.
访台归来     
今年四月,我们一行三人,应台湾工商时报邀请到台湾访问,一共在台湾逗留了12天。除了去年由于闽狮号渔船事件随红十字会赴台的新华社和中新社两位记者外,我们是大陆新闻界首次正式组团访台。在台湾当局坚持错误的“三不”政策,尤其把中共党员、党政官员入台视为非“法”的情况下,我们在报社担任领导职务的三名中共党员能顺利访台,在当时成为一条新闻,也是海峡两岸新闻界交流中的一次突破。回来以后,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见了面都很关心地问这问那,现利用《中国记者》杂志社约稿的机会,向新闻界同行作一次汇报。怎么去的  相似文献   

17.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盛会时。每年人大和政协开会,都是首都各新闻单位同行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可是对于省报的随团记者来说,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一是活动空间有限。因为我们是随团工作人员,没有首都新闻单位同行那些“特权”,当然,希望来年再开会时有关部门能给随团记者一些采访上的方便。二是各方面期望值太高。代表团领导希望用全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闻界掀起了一股体验式采访热:《新民晚报》记者深入一些辛苦行业“下生活”,并根据亲身体验,写出“体验札记”;《扬子晚报》推出一组体验式报道──《与你同行》,记者在盛夏酷暑与采访对象同吃住,共劳动,并通过记者的眼睛和感受来反映采访对象的酸甜苦辣;《羊城晚报》记者乔装‘打工仔”进入某合资企业,“体验”打工仔遭受体罚、殴打的屈辱,并写出长篇体验式报道──《来自高墙内的哭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段时期以来,体验式采访报道风靡新闻界。体验式采访的运用,给新闻报道吹来了一股求真务实的清新风气,颇得…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采访过许多人,但是采访同行还是第一次。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年轻人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了。十二年前,当他还只有十三岁的时候,因为写了一部反映小学生生活的十五万字的小说,引起了天津新闻界的注意。现在,他又由于在一九八三年全国新闻测试中,以总平均九十二点三分的优异成绩取得第一名,又一次受到了同行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信息     
中国青年报召开报际座谈会讨论如何加强改革的深度报道10月29日下午,中国青年报在该报第21次记者会上,特邀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等新闻界同行,就如何加强改革的深度报道召开了一次报际座谈会。人民日报年轻记者曹焕荣、祝华新结合采访实践谈到,加强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