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沙龙是以微信为发起平台的从线上到线下的交流模式。高校众多教学与科研人员,是高校学报重要的作者与读者群体,高校学报编辑使用微沙龙可以与他们进行低成本、高频度互动;同时,通过微沙龙可以获得新的稿源、学术信息与办刊启示,提升办刊质量并推动高校师生与科研人员间的跨学科交流,更好地实现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2.
正学报是反映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的特殊载体,是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创造的重要平台。学报的命脉是质量,而学报质量的关键在编辑,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报编辑队伍是办好学报的首要条件。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学报编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学报编辑必须更新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努力从哲学思维、学习意识、职业素养、网络应用能力和沟通与交流能力五个方面提升编辑素质与能力,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数字出版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读者、作者、编辑和审稿专家是高校学报的核心关系营销对象。与这四者建立、发展和保持良好、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将有利于高校学报保持学术品位、提高办刊质量、凸显办刊特色和扩大社会影响。为此,高校学报应树立科学的营销观念,努力向读者、作者和审稿专家提供优质的服务,根据编辑的需求开展内部营销。  相似文献   

4.
网络化、数字化时代,高校学报"闭门办刊"已不可能。学报编辑要充分发挥自己出色的社交协调能力,充当外交家的角色。编辑对内要努力协调各部门工作,保证学报按时按期出版;对外要与发行机构、营销机构合作,及时将学报推向市场,争强学报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秦中悦 《编辑学报》2016,28(4):376-377
根据近些年来硕士研究生论文投稿与刊发比例不断增多这一事实,以《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等为例,归纳近几年来刊发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情况,分析研究生作者的特点,从编辑的视角编辑论文、规范格式、指正不足之处,同时从师者的责任心去帮助他们了解学术规范,扮演着编者、师者、友者的多重角色,形成一种高校学报所特有的研究生作者与学报编辑良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职业发展需求是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激励因素。在ERG理论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职业发展需求与满足现状,进而基于ERG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关系原则,从需求并存、需求上升、需求加强、需求受挫降级等4方面,探讨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如何对其职业发展需求进行自我调整与激励,以促进职业良性发展,缩短职业价值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学报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高校学报编辑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迁,在角色的变迁中,必须要做好学报编辑的角色定位工作。本文主要探究高校学报编辑的角色变迁以及定位,以期为高校学报编辑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学术讲座"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06,18(3):217-218
参听"学术讲座"可作为提高编辑综合素质的现实途径;"学术讲座"可为学报的组稿、约稿工作提供重要渠道;"学术讲座"是学报编辑接触创新学术观点的理想场所;通过与"学术讲座"专家的交流可拓宽学报的办刊思路.利用"学术讲座"提高学报质量时编辑应该注意以下3个问题:一是要为参听报告做好必要的准备,二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专家稿件,三是要掌握与专家交往、交流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宋媛 《现代出版》2008,(6):55-59
学术编辑与作者之间能否实现有效交流,是做好学术编辑工作的非常关键的一步。较高的个人学术水平是学术编辑与作者交流的基础,这需要编辑与作者在导向上取得共识,并在相关学术领域获得话语权;端正的工作态度是学术编辑与作者有效交流的必备素质,在交流中编辑要诚恳相待、不卑不亢:积极沟通是编辑与作者有效交流的现实途径,这种沟通工作贯穿在从约稿到定稿以至刊发后反馈的整个编辑流程中。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学视角看,高校学报编辑的经纪人色彩表现得非常明显.文章从高校学报是特殊商品着眼,对高校学报编辑的经纪人角色在学报生产过程中几个环节的体现进行了论述,以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理念的创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种挑战来自科技创新,来自作者与读者,来自其他学术期刊,来自期刊评价系统和评价机构,来自网络技术,来自高校学报自身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学报应对挑战的策略是,加强学习,苦练内功,提高应对能力;优化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注重交流沟通,增强生机和活力;不断发展创新,强化适应力。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报编辑对研究生作者的指导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丽  匡云  张凤莲 《编辑学报》2006,18(4):313-315
大量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稿件涌进高校学报.高校学报编辑面对面地指导研究生修改稿件,是提高研究生论文水平的重要措施.面对面指导有助于培养研究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能力、驾驭文字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习国家标准和编辑常识.在进行面对面指导时应注意:加强审稿工作,缩短出版周期;面谈前编辑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创造条件开展对研究生的集体指导;不断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盛艳秋 《出版广角》2015,(15):46-47
提升高校学报编辑思想政治素养的是学报发展的坚固基石,也为相关学术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撑.只有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力度,拓宽高校学报编辑教育培训渠道,不断推进理论研修与报网联动,才能从根本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有效提升高校学报编辑思想政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报是外界了解学校的窗口,是发表教学、科研成果的学术园地和载体,是信息交流的工具之一,反映了高校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它的出版过程包括许多环节,从征稿、收稿、审稿、编辑、校对、排版印刷到最后的出版发行,每一个环节都与学报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否规范有序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角色的演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应遵循以维护党的意识形态安全为根本、以马克思自我实现理论为指导、以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以培育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为目标的要求来进行角色定位。文章借鉴角色理论并结合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岗位实践,提出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应是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编辑业务的行家里手、学术场域的未来专家、融合技术的实战先锋,并从强化高校学报青年编辑思想政治学习、持续提升编辑基本素养、学好用好融合技术、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规划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一个成功的单位必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尤其是直接面向市场的企业,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认知程度,也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份额。而高校的社会形象由以下因素决定:毕业生在社会的就业程度和学校的科研能力。高校作为科学发展与创新的推进器,其科研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水平。而通过学报这个窗口,可以向社会展示其科研能力,让社会认识其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行业或国家知名的学科带头人。这是和企业形象宣传最大的不同,不是依靠广告,而是靠科研成果和学术成果的发表,学报无疑是最佳的宣传阵地。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期刊数量不断增加、现在达到近9000家,作者对期刊的选择性增大;尤其是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的出现、以及对SCI和EI等国际检索机构的狂热追求,使得大多数期刊只能依靠二、三流稿件勉强维持,严酷的现实引起学报界和主办单位的深思。二、困境1.对编辑和编辑工作的偏见有些人,特别是有些学校(院)的领导同志,认为“编辑无学”,编辑只是一个“匠人”、“裁缝”的角色。这极大地刺伤了编辑的尊严和工作热情。2.学校不切实际的要求学校和学院领导不切实际的要求,使编辑人员工作没有头绪。例如:有一所城郊型农学院并入一所全国高...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报在传播高校科技的工作中,需充分发挥其能动性,才可扮演好传播者、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其主要路径为:开办特色栏目、争取优质稿件、培养后备作者及培育专家型编辑,从而提高办刊水平及刊物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陆遐 《采.写.编》2021,(6):99-101
高校学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科学性、政治性及创造性,因此,对高校学报的责任编辑具有较高的要求.高校学报责任编辑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学报的质量.高校学报责任编辑,不仅是学报学术规范和质量的把关者,同时也是作者和读者联系和沟通的纽带.在高校的发展中,学报责任编辑是一个重要的岗位,需要付出很多的脑力劳动,才能出色地完成这项工作,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责任编辑要加强学习,注重自我修养的提高,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便更好地投入高校学报的编辑工作当中,不断为大家呈现优质的学报刊物.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报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必然会因为自身工作的特殊性而产生一些职业困惑。这些职业困惑是由编辑目标、编辑角色、编辑责任和编辑利益冲突等引发的。要解决这些职业困惑,必须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精神重塑学报编辑的主体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请给年轻编辑一个成才的舞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日,某高校学报开编委定稿会,时任主编的该校校长说:"当时我上学时就在我们学报上登过文章,那时是最烦人的,我们同学都怕向学报投稿,就是嫌太麻烦!"一句话,让在座的几位老编辑唏嘘不已!是啊,我们的编辑工作就是这样,必须一个字、一个数据地斟酌、抉择,有不清楚的就要问作者,和作者交流,不厌其烦,就像孔夫子一样迂不可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