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的大学系所评鉴(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因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充而面临质量问题,自从2005年成立“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以来,台湾已开始对一般大学校院进行五年一轮的系所评鉴,并在2007年颁布《大学评鉴办法》。为了让读者对我国台湾的高等教育评价(特别是大学的系所评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现特邀请台湾谈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杨莹教授撰写此文。限于篇幅,本文将分上、下两部分,分别刊载于本刊的第3和第4期上。  相似文献   

2.
台湾自2017年起由大学自主决定是否开展和如何开展系所评鉴,台湾为期11年的历经两个周期的强制性系所评鉴画上了句号,也正式宣告台湾各大学进入"评鉴自主"的"2.0"时代。在新的评鉴政策下,台湾高等教育愈加重视大学的学术自治和教育品质保证,愈加强调大学资讯的公开、互动与分享。随着台湾高等教育评鉴政策的变化,高等教育机构从"规范者"变身为大学院校的"协助者",其评鉴规划与评鉴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梳理台湾教育评鉴现状与走向,探讨高等教育评鉴机构的身份转换,对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探索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台湾大学评鉴经学门评鉴,校务评鉴演变至系所评鉴.如果说高等教育评鉴中心的设立、系所评鉴机制的设计、评鉴流程的运作标志着大学评鉴在台湾的专业化趋向,那么评鉴结果与系所退场机制的结合则凸显了大学评鉴在台湾的本土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应财团法人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的邀请,笔者于2009年12月3日至5日以观察员的身份,全程观摩了台湾私立华梵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系所评鉴工作。这是两岸实现三通以来台湾第一次邀请大陆人员参观本地  相似文献   

5.
吴言荪  孙为群 《高教探索》2007,(5):63-65,117
本文在分析了近年台湾高等教育的困境,回顾了台湾当局在高等教育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之后,指出台湾近年加快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开展包括校务评鉴和专业系所评鉴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评鉴工作,建立了严格的竞争机制;大学整合促进了学科交叉,加快了教学科研追求卓越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评估是用来衡量高等院校绩效表现或协助质量改善最普遍的手段。中国台湾地区在2005年正式成立"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开展以系所评鉴为主的高等教育评估工作。通过参与台湾地区第二期系所评鉴实地访评,结合实践经历综述台湾地区系所评鉴开展情况,归纳台湾评鉴工作的主要特点,为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台湾私立大学评鉴制度自实施以来,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始期(1975年-1990年)开展学门评鉴,由台湾"教育部"直接负责规划与办理,对私立大学院校之物理、数学、化学、医学及牙医五个学门的学系和研究所进行评鉴,后逐渐扩展到农、工、医、商、文、法及师范学院;成长期(1991年-2005年)开展校务评鉴,将大学评鉴委托给中国机电工程学会、台湾管理科学学会、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由学术团体专门负责;成熟期(2006年至今)开展系所评鉴,这一阶段台湾"教育部"委托台湾评鉴协会进行公私立大学的评鉴,2006年以后,以系所为单位,以五年为一周期,评鉴全台湾78所一般大学院校,并将评鉴结果作为教育部门核定系所招生名额调整的依据。台湾私立大学评鉴制度每一阶段评鉴的内容和主体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原因在于政府职能重新定位,评鉴主体从政府主导转向第三方评估,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评鉴理念由认可制向绩效评价转变。以私立铭传大学为案例,可将台湾私立大学评鉴制度分为自我评鉴、外部评鉴和国际认证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详细的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从铭传大学评鉴制度的特点来看,评鉴对象和内容更具广泛性,评鉴委员的遴选更具针对性,评鉴标准和方法更能突出学校特色。台湾私立大学评鉴制度未来将会朝着淡化评鉴结果与行政奖惩挂钩,协助学校开设自我评鉴,检讨评鉴指标和促进大学特色发展的方向改进。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高校系所评鉴机制及对大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起,系所评鉴作为一种新的评鉴模式被纳入到台湾地区高校评鉴体系之中。经过近5年的发展,台湾地区高校系所评鉴在主体、标准、方式、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所形成的特点逐渐凸显。实践表明,台湾地区高校系所评鉴对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优化以及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陆高校的专业评估或许可以通过借鉴台湾系所评鉴的经验,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台湾大学院校评鉴及其新趋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台湾大学院校评鉴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台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最为迅速,大学院校有101所.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各个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台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实施了大学院校评鉴工作。随着社会发展多元化,大学数量迅速扩增,截至2003年,台湾大学院校已达到154所,因此,面对台湾大学院校发展的新趋势,如何维持及提升大学教育水准,是目前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亟需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台湾大学院校评鉴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大学院校评鉴活动于2005年8月18日落下帷幕。随着评鉴结果的揭晓,为未来的大学院校评鉴拥有审视、调节和改进的机制,并不断完善大学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台湾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于2005年12月26日岁未成立“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由其担当起今后大学评鉴之工作,使高等教育评鉴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和系统化。这标志着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方面,台湾的做法如何?有何特色?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文章系统阐述了台湾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开展的两次不同类型的"大学评鉴"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保障机制以及结果处理情况,进而指出了其特色与局限。认为,台湾大学评鉴的实施过程表明台湾高等教育评估已经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由社团法人台湾评鉴协会和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作为组织实施者,加上严格的评鉴委员遴选制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行政色彩,而且加强了评鉴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评估组在评鉴前期规划阶段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受评学校的工作负担,而对结果的处理,则反映出台湾通过大学评鉴建立了有利于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大学校院评鉴的受益者是多方面的,其核心受益者乃学生。2012年,台湾大学校院系所评鉴进入5年一轮的第二周期,其评鉴由教学导向转为学习导向,其目的在于评估学生的核心能力,确保学生学习之成效。回顾第一周期系所评鉴和大学校务评鉴之成效与得失,评介第二周期系所评鉴项目及指标之修订,试图概括变革中的台湾大学校院评鉴的三个特性:评鉴制度的连续性、评鉴行为的民主性和评鉴方向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两年,继一波波评鉴/自我评鉴后,台湾各大学又展开了一次最大规模的评鉴。由于这次评鉴工作涉及各系(所)增招、关闭等退场机制,加上信息本身的不透明,以致各类消息频传,风声鹤唳,被评鉴学校、系(所)虽颇感无所适从,但仍不得战战兢兢,绷紧神经,全力动员。评鉴尚未结束,各地已批评四起,抱怨之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4.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经费的缩减,台湾高等教育面对教育质量堪忧、水平下降的困境,开展了高等教育评鉴工作。高等教育评鉴可以使大学和其他评鉴机构定期对教学、研究、服务、辅导、校务行政及学生参与等事项进行自我评鉴和外部评鉴,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大学教学科研水平;大学评鉴的结果可作为政府教育经费补助及学校调整发展规模的参考。在评鉴过程中,评鉴工作应讲求公正和客观,从而有利于树立高等教育评鉴的社会可信度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评鉴的必要性与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台湾高教评鉴中心基金会将于2012年至2016年实施"第二周期大学院校系所评鉴实施计划",通识教育(含共同必修课程)将纳入这次的评鉴工作,消息传来,各大学通识中心教师与主管忧喜参半。喜的是评鉴可以促成各大学重视通识教育,投入资源;但忧的是教师近年来在接二连三的评鉴中辗转呻吟,为准备各项复杂的书面资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经费的缩减,台湾高等教育面对教育质量堪忧、水平下降的困境,开展了高等教育评鉴工作。高等教育评鉴可以使大学和其他评鉴机构定期对教学、研究、服务、辅导、校务行政及学生参与等事项进行自我评鉴和外部评鉴,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大学教学科研水平;大学评鉴的结果可作为政府教育经费补助及学校调整发展规模的参考。在评鉴过程中,评鉴工作应讲求公正和客观,从而有利于树立高等教育评鉴的社会可信度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台湾《大学评鉴办法》述评及系所评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诚 《高教探索》2008,(3):58-61
本文主要就台湾2007年颁布的《大学评鉴办法》并结合台湾大学院校评鉴的发展概况,作一个简要的述评,以期借鉴其制度化评鉴的有益做法。同时,概述台湾大学院校新近的评鉴活动——系所评鉴。指出大学之旨归就在于向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教育教学品质;强调教育"品质保证",是大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共同追求的目标,是提升大学院校竞争力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大学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落实,首先是教育思想观念的形成,其次是教育法规、政策及制度的建设,再次是教育评鉴扎实践行与持之以恒。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10年纪事,昭示着高等教育评鉴对大学院校发展的推动和质量的提升。同时,显现评鉴机构的勇气与责任担当:由于大学院校因应着评鉴质量保证机构制定的标准行进,因此评鉴机构需要比大学院校更能高瞻远瞩。只有如此,才能引领和协助大学院校持续改进,并不断向更高教育质量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台湾私立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它的私立教育评鉴(评估)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之中。它目前所展开的教育评鉴在评鉴项目、评鉴步骤、评鉴院校分类、专业分类以及评鉴结果的处理上都有鲜明的特色。借鉴台湾私立高等教育质量评鉴体系的有益经验和教训,有助于健全大陆私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0.
台湾当局在高等教育评鉴中的影响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当局的角色虽由主导转向监控,但其强势的影响力却始终未有减弱:通过分配教育资源主导高等教育的扩张与市场化运作;通过实施评鉴机制维持其与大学自治间的平衡,并决定大学系所的生存命运.在台湾当局强势的政治干预下,高等教育评鉴的本土化发展逐渐偏离评鉴的本质,演变为一种由上而下的行政被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