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岳文雨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1):135-136,139
12min跑是一种评价有氧耐力的方法。通过对12min跑的实验研究,探索大学生有氧耐力状况和特点,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12min跑成绩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不同年级和选项的大学生有氧耐力不同,特别是四年级大学生的有氧耐力下降明显。建议应加强和促进大学生的有氧耐力训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校体育耐力跑测试工作中,学生猝死现象时有发生,耐力测试似乎已成为一块烫手山芋,让学校体育工作者惴惴不安。一方面是任务所迫必须测试,另一方面却是人命关天。以人命关天为借口合情合理地推卸着责任,所以也就合情合理地应付着测试,更别说日常的耐力跑训练与比赛了。2016年6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3.
耐力跑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中考体育测试的关键项目.初中体育教学当前面临着重重挑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不高,耐力跑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参与度较低,教师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在教学认知层面相对落后.对于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来说,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将各种新颖的耐久跑训练方法融入教学课堂,如莱格尔跑、图形跑...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法,比较高校女生12min跑和800m跑体能测试方法。结果表明:采用12min跑锻炼,能增强学生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水平,且方法简单易行,有利于调动女大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对于少数无氧耐力素质较好的女生,800m跑同样可以提高耐力水平。建议以12min跑测试项目为主,800m跑作为测试的补充项目。  相似文献   

5.
耐力跑是女大学生体育教学和达标测验中必不可少的项目。近年来 ,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 ,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耐力跑存在恐惧、厌烦心理 ,甚至不参加耐力跑练习 ,严重影响了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使耐力跑教学处于困惑状态。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析 ,并提出解决方法 ,为耐力跑教学提供参考。1 恐惧心理的主要成因1.1 主体因素①主体锻炼意识的影响。女大学生中 ,有许多学生在中、小学根本就没上体育课 ;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够 ,体育意识较弱 ,认为体育课又苦又累 ,不锻炼现在身体也很好 ,还担心锻炼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 ,所以身体素质很差。…  相似文献   

6.
<正>"50米×8往返跑"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要求的小学高年级的测试项目之一(此项内容是国家学生体质监测小学16年级的必测项目),也是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考查内容。它不仅练习方法简便有实效,测试手段简单易操作,经常练习可以增强下肢力量、人体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和耐力素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提高良好的意志品质。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耐力跑项目跑得时间较长,对学生心血管循环要求又较高,容易产生疲劳感,而练习方式与手段比较枯燥,所以部分学生对"50米×8往返跑"不感兴趣,甚至有畏惧抵触情绪。如何在教学中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科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学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是一线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大学生有氧耐力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南省文、理、工、医、农 5类专业 6 0 0名二年级与四年级男、女大学生进行 12min跑测验 ,并用RPE值对运动负荷进行监控。结果显示 ,用 12min跑间接测定大学生的最大耗氧量是可行的 ,据此制定了湖南省大学生有氧耐力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耐久跑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单一,学生练习时也容易感到枯燥和辛苦。虽然我们每学年安排了耐久跑教学课,但取得的效果往往不佳。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对所教的初三年级三个班的耐力跑教学采取了三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尝试,以求摸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学途径。一、实验对象与方法实验的对象:选择初三年级五、六、七班,在三个班中各随机抽出二十名男生。采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五班),由教师统一指挥,按传统重复式耐力跑练习方法练习;(二)足球比赛(六班),每次课学生分成两队进行比赛,教师只担任裁判…  相似文献   

9.
为探求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和健身要求并能引起大学生锻炼兴趣的耐力跑教学与训练内容与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对高校耐力跑教学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综合循环耐力跑教学,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大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有利于掌握锻炼方法、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并坚持经常性锻炼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耐力素质测试方法与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638例大学生运用不同耐力素质评价方法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男大学生12min耐力跑,女大学生9min耐力跑的测试方法,在健身的价值,适宜的负荷强度、增强大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提高耐力等方面,均优于现行国家体育锻炼耐力素质的评价方法。因此,适当降低运动强度,采用相对较长时间的测试方法,以及使教学手段多样化,是改善大学生耐力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依据实验结果制定出男大学生12min跑、女大学生9min跑的等级评价标准,并比较我国大学生与国外同年龄组耐力素质差异,为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大学生体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体育师友》2016,(3):58-60
以激发大学生耐力跑的内在动力,培养大学生耐力跑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在大学生群体中宣传耐力跑作用,加强耐力跑常识的认识与安全知识的教育。提出了人文体育观下的耐力跑练习方法,包括:快乐耐力跑、游戏耐力跑、团队耐力跑和接力耐力跑。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二、四年级大学生的最大吸氧量及体育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2min跑推算法对湖南省、理、工、医、农5大类专业400名二、四年级男、女学生的蕞大吸氧量(VO2max),及湖南省四年级大学生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论男、女二年级学生的最大吸氧量均高于四年级学生;且其规律性与用直接法测得的我省一般大学生VO2max的结果一致。提示用12min跑推测大学生VO2max是适合的。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形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我国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合格率。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是大学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增强大学生的体质,首先要能及时了解学生的体质变化状况,掌握学生身体发展的规律,以便采取积极地相应地措施。为此,我们以一个年级的部分学生,从入学到高年级对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和身体素质进行了四年的追踪测试,以分析学生自身的体质变化状况,为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和加强高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依据。二、测试对象和方法安徽农学院80级林学、牧医、蚕桑、园艺各专业四个教学班的男生106名,入学时平均年龄为17.6岁。从入学、一年级、二年级下半年和三年级、四年级上半年对  相似文献   

14.
王锐 《中华武术》2003,(7):31-31
长距离跑作为一种简单易行、切实有效的健身手段,已经得到世人的公认。12分钟跑作为一种练习或测试耐力素质的方法,对于提高和改善心肺功能与耐力素质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近年来已经被部分高校所采用,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然而,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从事12分钟跑,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2min跑评定大学生耐力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问题的提出12 m in测验法 ,是 2 0世纪 70年代初由美国的库珀参照前人布·巴尔克定时间、测跑距的方法而倡始的。布·巴尔克最初发现了 15 m in跑程同 V O2 max的关系密切 ,倡导了15 min测验法。后来 ,巴尔克的学生库珀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库珀在对 6~ 2 0 min不断改变时间的反复实践中发现 ,12 min跑程同 V O2 m ax的相关系数最大 ( n=115 ,r=0 .897) ,且 V O2 m ax水平的持续时间较长 ,能充分反映有氧代谢能力。1975年 ,日本学者浅见俊雄对 76名大学生进行了 12 min跑的实际调查 ,得出了与库珀十分接近的结果 ( n=76 ,r=0 .…  相似文献   

16.
《体育师友》2019,(4):52-54
耐力跑也称长跑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对提高高校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身心健康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长期坚持长跑锻炼,不但能增强体质,同时也能提高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耐力跑是一项既省钱,又简单的运动项目。然而,在高校每年体质测试的耐力跑项目中,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恐惧这一项目的测试。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开展课余长跑运动现状,以及对在耐力跑测试中学生的恐惧心理进行相应调查了解,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与建议,以此对在校大学生对耐力跑测试的恐惧心理采取相应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全国邮电高校大学生体质追踪调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国邮电系统 6所高校共同对 1995年入校的 1863名本科生进行了连续四年的体质追踪测试 ,笔者按照《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全国大学生体质研究会 ( 1982 )”中的特定指标对测试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其结果表明 ,大学生在校四年期间体质变化呈屋脊型 ,一、二年级呈上升 ,二年级结束时为最佳 ,三、四年级呈下降 ,毕业前夕最差。邮电高校学生体质与 1979- 1995年全国大学生体质相比 ,身体形态处于同一水平 ,心脏功能、心血管机能、呼吸机能及耐力素质随着三、四年级体育必修课的停止而下降 ,各项指标在毕业前夕下降明显。笔者认为 ,这些现象与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管理方式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同素质敏感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征,在体育教学融入运动处方干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方法:随机抽取鹿泉市第二中学高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2班实验班,3、4班为对照班。实验前首先对实验对象进行耐力素质测试,而后实验班实施耐力运动处方教学,对照班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授课,经过8周的教学后再次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耐力素质测试,观测运动处方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班经耐力运动处方教学后男、女生测试成绩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班。其中男生成绩与对照班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女生成绩与对照班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学生耐力素质敏感期实施耐力运动处方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耐力素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耐力跑是高校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之一 ,它对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以及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高校女大学生的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本文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找出原因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窦健  李兵 《四川体育科学》2013,(1):134-137,141
本文以高校体育课教学纲要为指导,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目的,以华中师范大学一年级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质测试和体育课堂运动干预等研究方法,在分析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与实施了为期16个周的体育课堂运动干预及干预后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体育课进行运动干预的实验,可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质健康水平,其中技术与素质实验综合干预组效果最好。体质测试成绩尤其是爆发力、力量素质有较大提高;身体脂肪率下降,优化了身体形态;肺活量体重指数由及格向良好转变。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