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动态评价和选择性评价是当今国外两种最引人注目的学习评价,直接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未来发展潜能,弥补了静态评价的缺陷。动态评价和选择性评价各有千秋,本文分别从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实施操作和实施困境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并提出对我们学习评价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动态评价和选择性评价是当今国内外备受瞩目的学习评价。它们直接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未来的发展潜能,弥补了静态评价的缺陷。动态评价和选择性评价各有千秋,本文分别从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实施操作和实施困境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并提出我们的学习评价要借鉴两者的优势,追求测验的真实性,注重学习、测验的过程,加强教师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性评价产生的背景1 .标准化测试受到人们的攻击 ,在当代美国以成就为基准的评价 (Performance—basedassessment)和学生作业的综合评估 (Portfolios)日渐普遍 ,据 1 993年美国考试服务中心的报道 (EducationalTestingServiceRe port) ,在过去 80 %的国家考试属成就评定测试 (achievementtests) ,只有 3 %属学校准备测试 (schoolreadinesstests)。大多数测试的题型以多项选择为主并以学生群体为单位进行控制 ,和泰勒所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不能参加统一绩效测验的严重认知障碍儿童需要接受选择性评价。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严重认知障碍儿童选择性评价的法律依据、评价标准、评价形式等基本情况。文章还讨论了选择性评价的积极影响及面临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严仲连 《幼儿教育》2004,(11):14-15
2004年7月25日至27日,在南京,来自全国各地的幼儿园教师及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的师生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陈杰琦教授、基尔教授就多元智能理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多方位的研讨。  相似文献   

6.
德育评价在德育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整个德育中发挥着诊断、激励、强化等功能。德育评价的目的是德育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着德育评价的标准以及进行德育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德育评价的目的总的来说存在选择性目的和发展性目的两种,但在实践工作中却经常发生只看到其中的一种目的,而将另一种忽视,甚至将二者对立起来。德育评价的选择性目的和发展性目的是对立统一的_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存在统一,在进行德育评价时必须处理好二者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功能,又要节省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7.
动态评价是"密切关系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评价"。为了提升中小学学科教学品质,教师一定要切实解决动态评价失"机"、失"真"、失"衡"、失"策"、失"配"、失"术"等问题。教师对学生学习实施动态评价,一定要及时、快捷,要妥帖、精当,要灵动、幽默,让动态评价在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预案——奠定基础预案的备写是动态教案的基础环节,也是传统教案继承最多的部分。预案的备写毕竟是起步阶段,缺少参考资料,经验积累不足,只能加强集体备课。每天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教师集体备课,主要以同年级的同头课教师为小组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讨论交流当天的教学信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编制了一份含有6个题目、各题目包含3个层次的评价任务的标准化动态评价工具,以评估儿童在数、量、形、关系等领域的数学能力.该工具通过改变任务的结构、呈现方式、指导语以及提供操作材料等方式为儿童提供越来越具体和直接的中介支持,以逐渐降低评价任务的难度.根据中介支持的具体程度和直接程度以及任务分数的高低,可以判断儿童学习潜能的大小.本研究采用该工具对235名4岁2个月至6岁1个月的儿童进行数学能力评价的结果表明,标准化动态评价能够提供与静态评价一样有效的关于儿童学习结果的信息;与静态评价相比,动态评价不仅能够了解儿童能否独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而且能够了解儿童在何种水平上通过怎样的中介支持来解决任务,从而为教育者提供更多有关儿童学习潜能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人的学习是选择性学习的过程。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由于本身所具有的主客观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对事物的好恶、对错等有着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因此,学生的内在需要、期望、任务和以往的经验是决定选择性注意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因素,有利于催生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法、调查访问和座谈法、比较法,围绕闽台职业教育问题及交流合作事宜作深入研究探讨。研究表明:台湾的职业教育在定位、体系、师资培养、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是值得福建职业教育学习的。福建在开展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具有先机和优势,要大力推进两岸职业教育合作。  相似文献   

12.
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研究,二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三是学科专家的建议。新课程改革在借鉴泰勒原理的同时,其“三维目标”对泰勒原理单纯“行为目标”的超越,其“生成性、预设性目标”对泰勒原理单纯“预设性目标”的超越,其“结果性、体验性目标”对泰勒原理单纯“结果性目标”的超越,使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改革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Using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nd Learning from Assessment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Innovation in assessment is no longer an op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 Britain if we examine the aims and the claims that are being made. From the Dearing Report to our module guides, we claim to wish to support independent and life-long learning, put the students at the heart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to help students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learning. This cannot be done without including students in mainstream summative assessment and without reconciling the contradictions that currently contribute to impeding the students this access. This article will look briefly at the aims of higher education, provide an overview of current thinking on student learning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as a framework for offering one possible practic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This possible solution is Taras's (2001) version of student self-assessment which works with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adler's (1989) theory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of what we know about student learning.  相似文献   

14.
替代性评估是美国专门为认知障碍的学生设置的一种学业评估方式。自从1997年的《残疾人个别教育法修正案》首次确定了替代性评估的概念之后,美国各州相继形成了适合本州的替代性评估,其中德克萨斯州是美国最先采用基于调整成就标准后的替代性评估方式的州,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文章首先对德州替代性评估方式的发展历程、参与评估对象的资格、评估程序以及调整策略进行介绍,然后基于德州的替代性评估的启示对我国特殊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壮语中存在大量的通过描绘人体器官外在形态来表达内心某种情绪或借此来表示某种性格的词语,这些词语表现了壮族人鲜明的直观感性思维。通过壮汉人体词汇的对比,我们发现:壮语的人体词汇词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16.
17.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独具特色,体现出学生本位、能力本位、企业本位、市场位的教育指导思想。其教学工作的职业性、岗位性、针对性、实践性、灵活性等特点突出。本文将主要从其课程开发及设置方面体现其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外国音乐教育思想对《视唱练耳》教学的借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著名音乐教育思想与教学法对视唱练耳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本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则,好好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CBE是指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论,也是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和流行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倍受社会和企业的欢迎.本文认为,CBE模式十分符合EMBA教育特点,在我国EMBA教育中,借鉴CBE模式,更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藏缅语族语言反观汉语的被动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藏缅语与汉语的比较,反观汉语被动句的如下特点:汉语与亲属语言藏缅语在被动表述上没有共同来源;汉语被动表述有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类型学特点;被字是构成汉语被动句的关键要素,也是汉语被动句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