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而创造教育又是实施终身教育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对电大成人教育中学员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的分析,提出了电大学员创造力培养的方法,途径和适应不同需要对不同类型创造力的开发。其中的某些观点对远距离教育中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高科技教育手段的采用,使高等函授教育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使远距离教育变成了“近距离”教育,也使“增值学习”成为可能。但是,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的使用,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因此,在全国的成人高等远距离教育中普遍采用高科技教学手段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浅谈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距离教育是教育总系统中一个独立的子系统 ,是现代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两种基本教育形式 ,即 :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育媒体 ,采取函授或刊授方式进行教学的传统远距离教育形式 ;以电子信息技术(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等)为主要教育媒体 ,进行开放性教学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形式。笔者现就其特点和发展趋势作如下探讨。一、远距离教育的概念及内涵所谓距离 ,即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 ,或两点之间的跨度。把“远距离”引用到教育、教学情境中来 ,即在空间上 ,以传输教学信息的教学部门为一端 ,以接收教学信息的地方为另一端 ;在时…  相似文献   

4.
5.
CBE是计算机辅助教育简称,到目前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史了。它是研究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和管理教学的,属于人工智能应用与研究范畴的科学。近年来,国内相继成立的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各种专业学会促进了  相似文献   

6.
1970年代之前 1970年以前,西方大学程度的远距离教学经济学主要是围绕正规大学的远距离校外独立学习部进行研究的。这些学习部同正规教育一样,基本上由政府教育部门拨款资助,虽然校外生所得补助额通常低于在校生。在美国许多大学中,远距离部(即使学生正在读大学学分)同进修教育部归属一类,其经费必须自筹。如果除去澳大利亚的州与加拿大的省教育部管理的函授学校和校外学习学院以及法国的远距离教训中心(现已更名为全国远距离教育中心)不计,70年代早期,世界上的远距离教育领域其他机构多为私人兴办。  相似文献   

7.
远距离教育的发展,有赖于远距离教育理论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理论的发展,有赖于远距离教育工作者对远距离教育不停和深入的研究。远距离教育理论研究,是远距离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是一时也不能忽视的。一位远距离教育的领导者,如果不坚持远距离教育理论研究,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远距离教育领导者,早晚是要迷失远距离教育发展方向的。我们研究美国的远距离教育,感受最深的是,在美国高等院校的远距离教育中,多的是创新精神,少的是保守思想。在远距离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他们总是高举着最新的远距离教育旗帜,走在最前面。所以如此的原因,就是他们非常重视远距离教育理论研究,善于利用当代的远距离教学和学习环境,迈出创新的步伐,推动远距离教育更快地向前发展,进入到了使用卫星电视计算机联网,大学联合体办学阶段。为了推动我国远距离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远距离教育的更快发展,特介绍美国远距离教育研究中心,供远距离教育同行们参考,并与同行们共勉。  相似文献   

8.
课程,是教育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工程之一,它集中地、具体地反映教育目的与教育要求,在教育体系中处于中心的地位。一般来说,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就是:教师、学生、课程(教材)。教学就是在课程、教师、学生三者关系中进行的。如果说,普通学校教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教与学的信息交流,而远距离教育的教师和学生则是分离的,学生和课程则具有更加密切的关系。因此.尤需不断地加强远距离教育的课程论的研究和建设,努力提高远距离教育课程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远距离教育(以下简称远教)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已被人们广泛采用,但大家对其内涵的理解却是很不一致的:有的认为顾名思义,远距离教育的核心就是“远距离”;也有的认为,远教多用于在职教育和成人教育,因此它的实质应该是“职业教育”。那么,远教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远距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远距离教育专家霍尔姆伯格在研究国际上有影响的远距离教育定义的基础上,对远距离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概括出了远距离教育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远距离教育正在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深受广大学习者和社会各界的欢迎,极大地推动着传统教育的变革。它的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效益之高,是传统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那么,支配远距离教育发展的理论是什么呢?总结远距离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远距离教育的特点、任务和规律,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哲学基础理论、学习科学理论、传播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教育科学理论。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构成了现代远距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们对远距离教育还只停留在表面、直观的认识上。如若根据这种认识去指导实践,势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看问题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只有抓住了本质,才能对问题有一个深刻的、正确的、全面的认识。用这种认识去指导实践。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就是此文写作的目的。什么是教育的本质?近几年来,教育理论界展开了教育是上层建筑还是生产力的讨论。但是,这个讨论仅仅涉及的是教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在校学生和非在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个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现实个体,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合理的智力结构和不断更新的科技知识,以适应变动不居的社会要求。为了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人类必须寻求相适应的对策,为此,教育战略者们提出终身教育理论,并为之苦苦探求着实行终身教育的途径。现代远距离教育即是众多途径中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一、终身教育及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又名“终生教育”。是始于20世纪20年代,发展于60年代的一种跨国际性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观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而不只限于儿童和青少年时代。  相似文献   

14.
远距离教材是一套自学教材,应当包括印刷教材、视听教材等系列。本文主要讨论印刷教材,因此,文中所说的自学教材均指印刷类的自学教材。一、自学教材的特点1.媒体配套化远距离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媒体。因此,自学教材不仅要注意自身的可读性和完整性,还要能与广播(录音)、电视(录像)等教学媒体协调配套。在自学教材中应当对如何使用其他媒体(录音教材、录像教材等)提出明确的指导和说明。2.结构一体化在自学教材本身结构上,应当把课程基本内容与自学指导和学习参考内容合成一体,即把基本教材、指导教材和参考教材溶为一体。譬如在教材各章之首,要有自学指导;各章节之末,要有复习  相似文献   

15.
在生产力系统中,有一个不易被人们觉察却又客观存在的环节——远距离教育。本文将着重通过考察远距离教育的价值取向,揭示远距离教育与生产力的内在必然联系及其发展趋势,进而把远距离教育纳入生产力系统大家庭之内。一、远距离教育也是生产力远距离教育,就是人类运用电视、广播、音像、报刊等现代化的物质载体,突破时空的限制,有目的、有  相似文献   

16.
17.
自主学习与远距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学习讨论自主学习的性质,不可不先就“学习”这一概念有所思考。学习的含义,按其日常用法,是心理过程的思维产物,它同教育学家心目中的特定含义的区别,一向未曾具体阐明过。正缘于此,人们就轻易断定自主学习是如此处处皆是、司空见惯,因而是一种无法界定、处理和研究的人类活动。倘若我们使用一种内容充实的“从教育中学习”的理论做基础,就不必产生如此的思想混乱与误解。当然这种独此一家而又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理论是没有的。但是总还有人们普遍接受的可以区分的各种主要理  相似文献   

18.
远距离教育可以定义为同步或者不同步地把教育信息传递给远距离学习者的一种正式教育。作为一种全球现象,远距离教育在本世纪70年代受到重视,而在80年代则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它的作用已被许多国家所认识,不管是富裕的还是穷困的、人口集中的或者分散的。它在全世界有着广泛的吸引力。远距离教育的发展及其重要性,给教学设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远距离教育体系中的教学设计者必须充分考虑远距离教育的特殊性,给远距离教育的教学策略作出明智的决择。远距离教育的教学策略论证必须预考虑列这些问题:第一,远距离教育不注重或实际上减少了教师与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远距离教育起源于何时,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涂文安同志在《试论中国远距离教育之起源》(载于《现代远距离教育》一九九二年第二期,以下称“涂文”)中认为:西汉董仲舒的“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开创了中国远距离教育之先河。本文,仅就涂文的观点及有关问题进行商榷。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不吝赐教。涂文虽不长,但涉及中国古代史、教育史、汉代经学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反映了作者可贵的探索精神,但文中也存在一定问题,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教育相比,远距离教育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弱点,那么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突破时空限制,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传播知识。远距离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用各种媒体来实现教学目的。如用广播或电视播送各种学科的教学内容或较先进的实用技术,在有条件能够接收电视的地方,都可以组班进行学习,有时坐在家中就可以通过看电视学习到先进技术,还可以普及各种先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