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兴忠 《今日教育》2007,(7S):77-77
胡耀邦同志生前酷爱读书.据满妹在《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一书中叙述,胡耀邦同志认为:“知识是领导的本钱”。他在读书方面为大家做出了表率.我们要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2.
"难以原谅自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篇题为<胡耀邦:有两件事难以原谅自己>的文章,曾深深地震撼过我的灵魂,至今难以释怀.在深入开展"三讲"活动、学习"三个代表"科学论述的今天,把胡耀邦的故事介绍给大家,应当是不无益处的.  相似文献   

3.
正我说课的内容是《寓言故事》读书随笔化习作课。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模式、说设计、说得失四个方面来加以说明。一、说教材读书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校把读书教学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研究之中,开设"快乐晨读30分""读书方法指导课""自主读书课"和"读书交流课",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学生每天都能沉浸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本节课我通过寓言故事,使学生发挥想象,编写或续写出具有一定意义的寓言故事。  相似文献   

4.
世界读书日的来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 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并呼吁:"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 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5.
读书随谈     
正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同时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逝世纪念日。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  相似文献   

6.
苗卫芳2008年考取河北某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没能找到一个理想的"铁饭碗",最终选择回村务农.一些村民以苗卫芳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 当下一些人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总会发出读书无用的论调.还有人将高中生毕业后选择不读大学也和读书无用论挂起钩来,一时之间,似乎读书真的无用了.果真如此吗? 对于读书,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得很好,读书为学有三大功用:娱乐,装饰,增长才干.这就是说,读书无论是自我提升还是为了让谈吐高雅,抑或增加才能,都大有作用.这个道理早就成为常识,许多人都明白.但中国人读书的目的一直都过于实际,"黄金屋""颜如玉"从而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写作亦是如此。在纸张上用笔墨将文字精雕细琢,千锤百炼,自有一股神韵从字里行间散发出来。读书时代,我们都少不了与写作打交道。无论是被逼无奈还是热衷不已,每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写作"进化史"。既然是进化,那就代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毕生勤奋好学,读书不辍。无论在童年还是晚年,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均坚持读书。毛泽东曾自述道:"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其读书方法是标记批注式阅读。他每次读书,都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点,或画上单杠、双杠、三角、叉等符号。抗日战争时期住在延安的那段日子里,他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书,他在这些书的许多段落、章节也都作了圈点与勾画。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一直陪伴他的那套乾隆十二年  相似文献   

9.
<正>朗读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最有效的训练方式之一。无论是哪种体裁的文本,也无论是哪个年级段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朗读这个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课文都是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取代的。阅读教学应返璞归真,以读书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一、重视朗读的重要性1.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过去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朗读  相似文献   

10.
"快乐读书屋"是围绕主题单元设计的独立或半独立的阅读园地,是对主体课文的补充、丰富和拓展.近年来,我利用"快乐读书屋"引领学生快乐阅读,使学生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是准备,写作是启程远行;准备不好,必然行之不远;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的读书方法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写作犹如空中楼阁,教学有年,履职尽责,天长日久,积累经验点滴,列举如下。一、认识读书的重要性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在写作中才能泉思如涌。读书之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读书久了,能够深入其中,会感觉到"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读书能够丰富思想,打造完全的人格,形成敏捷的思维,增进理解能力,提高语言素养,升华人生智慧;无论是刀笔小吏还是国学大师,其语言的素养和文化的修为大都是"读"出来的。读诵不辍者,话语天成,言辞有味说理深刻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  相似文献   

12.
佚名 《高中生》2013,(25):46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封建社会的恶习,曾担任党的总书记的胡耀邦对此特别痛恨,多次告诫部下与亲属,绝不能学封建社会那一套,要清白如水、廉洁自律。20世纪60年代初,粮食紧张,城市人口的粮食定量都很低。胡耀邦是中央委员,按规定有补助,但他给家里人定下规矩":全家每人每天都要吃两顿粗粮,不许吃补助和细粮,因为那是特殊化。"有一次,炊事员老张给胡耀邦正在上学的小女儿满妹带午饭时悄悄装了点米饭,不巧被人发现,告诉了胡耀邦。胡耀邦把老张叫来,严厉地批评了一顿。后来,满妹当了兵,她身边的战友几乎都被推荐上了大学。苦闷  相似文献   

13.
1.父母要以身作则,养成读书的好习惯。2.培养孩子读书的技巧。专家发现,那些每天至少花30分钟读点东西(无论是书本、报纸还是杂志)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掌握读书的技巧。3.让孩子养成去图书馆的习惯。4.对着孩子大声朗读。在《朗读手册》一书  相似文献   

14.
人生智慧识字始。从幼年时期起,我们就开始读书。无论是专门的学习,还是偶然的翻阅,无论是利用网络阅读还是通过广播电视聆听,不管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读书应当是伴随一生的事。人需要摄取多种不同的物质营养,这样才能活得健康,人的精神生活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职高学生无论是自身道德修养还是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诸多方面都有极大的欠缺,而且对基础学科语文也缺乏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人们常把读书不进、成绩较差的学生称为"脑子不开窍".所以,笔者认为,要激发职高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职高生的语文水平,应从使他们"开窍"--活跃思维入手.  相似文献   

16.
"抄书"是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所运用的一种读书方法.鲁迅先生继承了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鲁迅就开始抄读了.  相似文献   

17.
贾宪章 《山东教育》2012,(10):14-15
正寒假到了,公园里的花灯,电视里的春晚,电影院里的大片……处处都散发着"热烈气息";贴春联,接财神,吃年糕……时时都充斥着"温馨气氛";领着孩子走亲戚,帮着家人买年货,陪着朋友逛年会……事事都充满着"温暖气象"。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在与其他从业者反复比较以后,对寒假的"暖气效应"无疑最富期待值、最有优越感。可现实中的寒假,要比教师们期望中的"骨感"了许多,要么变成了"被读书"的时间。其实每个人都明白,无论是平时的读书活动,还是假期的读书实践,本是教师生活的一种习惯,根本不需要别人去要求、去安排。可一些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的过程首先是阅读的过程,是祖国语言、文化对孩子一生滋养、浸润的过程. 课外阅读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在学校,教师应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鼓励学生自由组成"读书学习小组",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共同确定目标、制订计划、选择形式、控制进度,每天课余至少保证半小时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读书心得交流.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通过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通过举行"赛诗会"、古诗接龙、优秀读书笔记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发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语文能力.通过举办校园读书节,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彰显学生的才艺才情,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把读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打造书香校园、人文校园.  相似文献   

19.
杜甫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和练笔两者有机统一,才能达到"神"的境界.只读书不练笔,是囫囵吞枣,泛泛而读,结果只能是收效甚微:只练笔不读书,是无水之源,最终只能落个山穷水尽的地步.只有多读书,勤练笔,方能事半功倍,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所讲的"对话",蕴涵着深层的教育理念.它指的是师生之间、文本之间的多向、深层的交流,绝不是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或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也绝不是以讨论为主导,而忽视"读文本".如何使"对话"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学生是对话的主体,读书是对话的基点.因此,以读书训练为重点,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注重读书质量,以期进行高质量的对话,是扎扎实实地进行阅读教学的一条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