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华同志的民间曲艺理论著作《湖南曲艺初探》(以下简称《初探》),曾在《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分期连载以后,经过修订,最近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比较系统地、深入地论述了湖南丰富的民间说唱文艺,着重探讨其中五个主要的曲种——长沙弹词、常德丝弦、湖南渔鼓、湖南花鼓、祁阳小调的历史沿革、结构形式、语言艺术、主要曲目、音乐曲调等问题,在探索湖南曲艺艺术理论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湖南南县地花鼓作为一种诞生于农耕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态,浓缩着三湘四水的湖南人民200余年的情感,是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南县县政府和民间艺人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南县地花鼓有幸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之中.因此,深入、系统、全面地研究湖南南县地花鼓舞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湖南南县地花鼓作为一种诞生于农耕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态,浓缩着三湘四水的湖南人民200余年的情感,是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南县县政府和民间艺人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南县地花鼓有幸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之中.因此,深入、系统、全面地研究湖南南县地花鼓舞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军文艺即工农兵大众文艺,萌芽于1927年,经过几年的成长,1933年后进入大发展时期。毛泽东与瞿秋白为红军文艺理论体系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红军文艺是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艰苦创业精神和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今天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5.
新故事史略     
新故事史略张英铎新故事是我党建立革命根据地后,群众为了歌颂党歌颂红军,歌颂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文艺形式,它产生与发展和自成体式,虽不象其他文艺形式那么漫长,但也同样经历了失败和挫折,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为文艺百花园中又喜添一枝新花。新故事...  相似文献   

6.
革命文艺是中共革命事业的重要元素。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创建的红军在苏区斗争中形成了运用革命歌谣宣传动员的传统。由于反"围剿"战斗失利,数支较大的苏区红军先后长征转移。长征途中红军尤其重视部队的宣传动员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文艺宣传机构,宣传形式多样,革命歌谣成为红军宣传动员的重要武器。以红四方面军为例,革命歌谣在长征途中激励将士行军、鼓动红军战斗、策反敌方士兵、动员民众拥军、团结兄弟部队等宣传动员中发挥了重要功用,是革命文艺运用于宣传动员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7.
欧艳君 《教师》2013,(13):27-28
在苗族雄厚璀璨的文化中,苗族鼓舞是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是苗族祖先在无文字的文化环境中,通过口传心授留传给子民的一种蕴含着苗族同胞几千年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审美情感的艺术瑰宝。苗族花鼓舞又叫打花鼓,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民族民间舞蹈。2006年5月20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鼓舞被国务院列为第  相似文献   

8.
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的花鼓、灯戏的总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分为岳阳花鼓戏、长沙花鼓戏、衡阳花鼓戏等,风格各不相同。花鼓戏源于民歌,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演唱。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  相似文献   

9.
三棒鼓,又名花鼓。它广泛的分布于我国各个地区,如黄河流域的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当时称作苏区。苏区的文艺活动在红军部队里最活跃。红军部队很重视文艺的宣传鼓动作用,每到一地,就向群众作宣传,有些标语口号就采用了歌谣体的形式,有的还直接用民歌小调编成歌词。一九二九年一月,工农红军第四军从井岗山东征江西、福建时,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布告》就是用歌谣体写的。部队还采用化装宣传,扮成土豪和农民,土豪头戴绿绸高帽,身穿  相似文献   

11.
湖南大众传媒中的方言文艺开创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收视率颇高。湖南大众传媒中的方言文艺成为湖湘人实现湖湘地域文化认同、提升自身文化地位的文化资本,同时折射出湖湘文化在自我边缘化中的中心化意识,从文化的多样性、多元化特性来说,湖南大众传媒中的方言文艺是合理的存在,在湖湘大地上拥有生存和发展的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12.
红军离开广西后又转入湖南,这一带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我们既参观了天下第一长发村,又饱览了龙脊天下第一梯田,沿百里侗乡带,我们进入湖南通道县。1934年12月中旬,中央红军在这里召开会议,会议主要是讨论红军往哪里去。毛泽东建议放弃同红  相似文献   

13.
海安花鼓有着四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海安花鼓的舞蹈动作大多是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动作中提炼出来的。沿海一带农民质朴、爽朗、强悍的性格,赋予海安花鼓朴实,刚健、活泼诙谐、热烈奔放的基本风格。“海安花鼓”在舞蹈音乐上,既强化了“海安花鼓”地方性的主题音乐旋律,又吸纳了江苏民歌代表作的音调,整体上凸显女子柔情花鼓的清秀与甜美。“海安花鼓”2008年3月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4.
“海安花鼓”有着悠久与辉煌的过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海安花鼓”却越来越远离当代学生的生活。文章就如何把“海安花鼓”引进校园提出了一些设想,如开发好地方校本课程、在音乐课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组建学校花鼓队以及搞好多种关于“海安花鼓”的竞赛活动等……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中寻求晋南鼓舞的生存发展规律,是鼓舞研究的一种新视野。以翼城花鼓与万荣花鼓为例,对二者的显要动作部位及其动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翼城花鼓的道具和人物角色比万荣花鼓更为丰富,万荣花鼓则较为单纯。二者虽然都是以手部为显要部位,但除了小丑的"敲击拨浪鼓"动作相同,其余动作皆不同。两者动作形态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审美风格。翼城花鼓以恢宏大气、简洁干练见长,万荣花鼓则以细腻精致、灵活生动著称,二者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海安花鼓的纵向历史发展为线索,对海安花鼓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针对花鼓现状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与意见,希望以此改善花鼓发展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综合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我们这里还刚刚在尝试中。我教绕口令《一面小花鼓》,使用这种方法,觉得能促进幼儿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加强各课之间的联系。我先在常识课中让幼儿认识“一面小花鼓”。出示小花鼓后,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思维。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发言:“这是一面小花鼓,鼓面上画了一只老虎”,“小花鼓是乐器,敲打起来会发出咚咚咚的声音”。这样既认识了花鼓,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短穗花鼓"又名"打花鼓"、"打鼓舞"、"秧歌舞",是流传在东营市广饶县陈官乡及其周边地区的民间舞蹈。2008年2月陈官"短穗花鼓"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短穗花鼓"起源于明末清初流传的"花鼓",在清朝道光年间就广为流传。其创始人是东营市广饶县陈官乡陈官村民间艺人张延水。"短穗花鼓"动作粗犷,节奏欢快,情绪热烈,风格淳朴,是黄河文化的延续,齐鲁文化的缩影,体现了黄河口地区人民的尚武精神及黄河口地区文化的人文性、包容性。  相似文献   

19.
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湖南少数民族同胞与各民族一道,英勇抗击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湖南少数民族红军将士北上抗日,喋血华北;在后方,湖南少数民族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抗日救亡,各民族、地方武装也纷纷揭竿而起,树起了反蒋抗日的旗帜;湖南少数民族许多爱国将士也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浴血奋战,驰骋疆场。湖南少数民族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运用舞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把翼城花鼓和万荣花鼓置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中进行宏观的、多维的综合考察。以翼城花鼓和万荣花鼓音乐节奏中的典型节奏型为文本,从基础单位典型舞畴入手,对其节奏型进行特征提取,进行简繁适度的因子分解和有效的综合分析,寻求与比较临汾翼城花鼓与运城万荣花鼓两者的典型舞畴节奏型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