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审美观念嬗变,当代书坛各种流派应运而生,朝多极方向发展,并呈阶段性、地域性流行的趋势.广大受众面对书坛的变化,大有"读不懂"的感慨.论文借鉴生态智慧,引入生态学生态位原理、生态多样性原理和生态开放性原理,在艺术生态批评视域下审视书坛大势,提出营构和谐的书坛生态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根据生态学中的生态位原理,从对“高职生态位”的初步界定切入,审视我国高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高职生存和发展相应的生态位策略,以期对促进我国高职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生态批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关注的重点从荒野、牧场、农村转向了政治、文化、商业的中心地城市,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了对精神生态、价值生态的思考.这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更广阔的阐释空间.本文尝试在生态批评的理论框架内对德莱塞作品中所隐含的生态思想进行研究,旨在对德莱塞的文学思想做出更为丰富的评判.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分析哈代时,往往把他界定为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多产的诗人。随着生态批评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多地应用生态批评理论来分析他的作品。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蕴涵在他作品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自然是哈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是他的精神栖息地。除了关心自然生态,哈代在小说中真实地描述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尖锐的社会矛盾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他对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如何使民族审美资源得到传承,避免文化同质化的危机的问题上,生态批评主张在尊重各种不同文化的固有本性和独特性基础之上建立“根性”生态.“根性”生态一方面注意文化的传承性和深度,另一方面承认文化的成长性,以历史性的发展视角动态地理解文化的变迁.这样就为民族审美的传承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点,研究了择业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生态位关系,在对现实择业过程生态位重叠与竞争现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择业生态位的观点,以期为人们在择业过程中准确地找到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位置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众多的狄金森研究中鲜有生态批评方面的研究。生态批评探讨文学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发掘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智慧,借以唤醒当代人的生态意识。循着万物平等、反人类中心主义、诗意地栖居的生态伦理思想之光,不难发现狄金森诗歌中的生态意蕴。这些生态意蕴和狄氏的“生态位”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狄金森诗歌中的生态意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和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创作都带有浓重的乡土情结,这种情结又幻化成小说中对大自然的偏爱,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了他们共同追求的生态理想。只是由于两人生活经历的不同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土壤使他们在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想时处理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托马斯·哈代创造了一系列背离自然、向往都市文明的人物,用这类人物的毁灭增强悲剧氛围和批判力量,从反面说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沈从文则创造了记忆中美丽的湘西,正面传达作家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阿来作为藏区书写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立足于藏族历史文化,采用灵活变换的叙事视角,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将整个藏族生存问题构架于人类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大背景中,对藏地风貌的文学书写中的生态意识表达,对藏民族原始、本真又充满诗意的人的生存状态的表述,以及在社会大变革浪潮中对因城市化进程而表现出来的自然和人性的痛楚的揭示,均体现了其作品与生态批评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生态批评视角对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展开研究,总结了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的三大特征,即:历史叙事中的生态观照,少数民族原始信仰下的生态叙事创作和生态叙事中的民族反思。  相似文献   

10.
阿来作为藏区书写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立足于藏族历史文化,采用灵活变换的叙事视角,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将整个藏族生存问题构架于人类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大背景中,对藏地风貌的文学书写中的生态意识表达,对藏民族原始、本真又充满诗意的人的生存状态的表述,以及在社会大变革浪潮中对因城市化进程而表现出来的自然和人性的痛楚的揭示,均体现了其作品与生态批评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生态批评视角对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展开研究,总结了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的三大特征,即:历史叙事中的生态观照,少数民族原始信仰下的生态叙事创作和生态叙事中的民族反思。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看,云南儿童文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相交融的生命和谐意识,也有一些作品直面现代性生态危机,深度批判了人与自然疏离对立的现代文明,并深刻反思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透视出,云南儿童文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构建人类精神家园的终极理想,以及云南儿童文学作家所具有的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看,云南儿童文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相交融的生命和谐意识,也有一些作品直面现代性生态危机,深度批判了人与自然疏离对立的现代文明,并深刻反思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透视出,云南儿童文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构建人类精神家园的终极理想,以及云南儿童文学作家所具有的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的佳作,该小说以地球末日灾难为背景,讲述了人类为了生存而“流浪地球”的故事。虽说是一部科幻小说,但该作品中人与人、人与生态之间的矛盾问题引人深思。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小说《流浪地球》进行分析,进而剖析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人类社会精神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生态位是生命对环境选择与适应的结果,艺术生态的发展也遵循生态位的原理。从艺术生态学的视角看,在人类文化生态系统中艺术有着特殊的空间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艺术处在远离经济基础的位置上,它同经济基础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要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艺术独特的生态功能是制造梦幻,补偿精神,满足人类诗意生存的需要;塑象造型,创造审美价值,满足人类全面审美需求;构建个体心性,调节群体关系,营造和谐社会。我国艺术理论界长期沿用前苏联和西方个别理论家的观点,对艺术的认识功能、组织功能、教育功能等等这些非艺术所独有的功能,也并非艺术的主要功能过于强调和夸大,让艺术的生态位常常产生偏移和越位,使艺术被迫做着它不该做的事情,承担着它不该承担的过于繁重的责任。而属于艺术特有的生态位功能却往往被人们遗忘。只有充分认识艺术所处的空间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才能遵循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更好地发挥艺术独特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从当今热议的生态批评角度分析索尔·贝娄的著名作品之一《赫索格》,即运用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来分析该小说,从而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自然对于人类心灵的治愈和救赎,提倡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生态位是生命对环境选择与适应的结果,艺术生态的发展也遵循生态位的原理.从艺术生态学的视角看,在人类文化生态系统中艺术有着特殊的空间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艺术处在远离经济基础的位置上,它同经济基础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要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艺术独特的生态功能是制造梦幻,补偿精神,满足人类诗意生存的需要;塑象造型,创造审美价值,满足人类全面审美需求;构建个体心性,调节群体关系,营造和谐社会.我国艺术理论界长期沿用前苏联和西方个别理论家的观点,对艺术的认识功能、组织功能、教育功能等等这些非艺术所独有的功能,也并非艺术的主要功能过于强调和夸大,让艺术的生态位常常产生偏移和越位,使艺术被迫做着它不该做的事情,承担着它不该承担的过于繁重的责任.而属于艺术特有的生态位功能却往往被人们遗忘.只有充分认识艺术所处的空间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才能遵循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更好地发挥艺术独特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7.
《前赤壁赋》是苏轼赋作名篇,赋作并未用力于景物的客观描摹,而是着力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体现了苏轼宝贵的生态思想,因而《前赤壁赋》又具有除文学价值外生态意识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生态批评为文学评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理论范式。在生态批评的视域中,沈从文和张炜无疑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阐释对象。作为具有典型生态意识的代表作家,沈从文和张炜在乡村风光的描写和人事、人性的叙述上做出了各自的探索,在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描述展示中呈现了相同的文化趋向和不同的特色。分析评述沈从文和张炜作品的异同,展示其以极具审美性和创造性的方式致力于文化退守这一文化生态的建构的努力,应当对当下生态文学的和谐发展及生态批评理论的构建有一定的参照和启迪。  相似文献   

19.
V·萨克维尔-韦斯特的小说《海上无路标》讲述了即将离开人世的主人公爱德蒙.卡尔在海上旅行时所经历的心理巨变:从人类中心主义者转变成生态主义者,并顿悟到回归自然、追寻诗意栖居之美的生命真谛。爱德蒙.卡尔这一角色反映了韦斯特丰富的生态思想:消解人类中心主义,解除人类精神生态危机;倡导回归自然,构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人和谐统一的生存境界。韦斯特的生态观表达了她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忧虑和关怀,对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的追寻。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批评视域观照劳伦斯的小说创作,不难发现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态前瞻意识的作家。劳伦斯在其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紧紧扣住“肮脏与黝黑”、“魔鬼与奴隶”、“欲望与死亡’’三个方面书写了由于生态危机而导致的生态美缺失,即自然生态的破坏、和谐社会生态的丧失和精神生态的失衡。蕴含着与生态整体主义、生态发展观、人与人和谐相处观及人格完善动力观等当代意义上的生态思想相契合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