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儿10年级的夏天参加了一个大学的科研夏令营。对于这个夏令营,作为家长,我们最初的预期是非常现实的,就是给她一个体验,做出的project(项目)能有助于她下一学年的科学竞赛,顺便拿到两个大学的学分。没想到到结束时,女儿的收获远远超过这些。  相似文献   

2.
责任意识     
在一次聚会中.听到一位家长抱怨幼儿园的老师真是不像话.一问缘由.原来她女儿学舞蹈时她总是陪伴着,由于在家里有她的指导,女儿的舞蹈进步很快.在一次市级比赛中荣获了一等奖.幼儿园老师为了对她的支持表示感谢。就给她和女儿颁了一个“亲子进步奖”.奖品就是一朵漂亮的胸花了。于是,她就抱怨说:“那算是什么奖呀.老师也太不够意思了。还好意思提出让我亲自到学校去领奖.居然还要女儿带口信说不去不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目前虽已从教育部离任,但她却更加忙碌在她倾心的科学教育领域。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教科文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李嘉诚基金会顾问、国家总督学顾问,为我国的教育与科研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学习与科研伴随了她一生.特别是近年来,她在创新科学与创新教育方面的主张,表现了她科学家的远见和教育家的热院.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和尊重。  相似文献   

4.
窗外的微笑     
美丽的女孩是幼儿园阿姨。一次意外失火.她为了救两个小朋友.被烧成重伤。当医生慢慢揭开她脸上的纱布后。她被镜子里那张丑陋的脸吓哭了。她把自己锁在病房里.不愿见人。失去了美丽,她感到失去了一切。甚至,她想轻生。  相似文献   

5.
三毛是中国文学史上无法定位的一个人物。她算不上伟大.然而在她的有生之年却一次又一次掀起席卷海内外的“三毛热”.并拥有一大批的“三毛速”。她的一生和她的文字一样美丽.却又荒凉。选取三毛的三次自杀经历为主线。贯穿全文,对三毛的人生历程进行了分析,发现三毛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对她的作品的影响,从而构建起作家和作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一次我和一位家民谈话,她的女儿现在已读五年级了.各门学科成绩都优良。讲到数学.这位家长说起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们全家在吃饭时.讲到“重量”方面的话题.她无意中问她的女儿;”一斤等于几两?”她的女儿当时就怔住了.不知如何回答。这位家长觉得很稀奇.从小到大数学学了这么多年.居然连“一斤等于几两”都不知道.这书是怎么念的?  相似文献   

7.
乔佳 《小读者》2012,(6):31-31
我出生在五月.是春天和夏天交错的一个时间段。 新学期报到的一天.我遇见了原来的一名同学.她已经转到了一班。不再是三班的成员了。看到她.我没有去打招呼.因为我和她在原班就不多说话。唯一一次.还是老师叫我去办公室。可是没有想到.她竟然和我打了个招呼,我只得愣愣地也和她打了一个招呼。  相似文献   

8.
我一直对自己优异的成绩和伶牙俐齿的好口才很自信.升人初中.才发现高手如云。第一次考试.一个不起眼的女孩的成绩居然超过了我。 她叫王晓,就坐在我后面。她的优秀,时刻让我感到沮丧。 我用挑剔的眼光审视她.很快就发现了她的缺点:说话慢吞吞,一着急就口吃。  相似文献   

9.
睡觉都看书     
我女友的同事是一位语文老师.一次上课时她让大家阅读课文,过了一会儿她看到一名叫芳芳的同学正在睡觉.她马上叫醒她:“你为什么睡觉?”芳芳:“我在看书.”这位语文老师马上对大家说:“大家应该向芳芳学习,她睡觉时都看书,而你们一看书就睡觉.”  相似文献   

10.
李素芹 《陕西教育》2005,(12):50-51
下午.女儿放学回到家.掏出本子和铅笔盒开始做作业。我给她喝了一杯奶.便做自己的事情。过了一会儿.抬头看看她,发现她正地摆弄手里的自动笔.摊在桌子上的作业本一个字也没有写.我提醒了她一次,她好像没有听见.还是拿着自动笔反来复去地玩。我有点生气.就绷着脸说:“铭铭.你怎么老是玩自动笔.作业一点也没有写.以后就不要用自动笔了。用铅笔。”听了我的话,她有点不高兴。  相似文献   

11.
微笑保护色     
在记忆中,她是很喜欢微笑的。 第一次见面是在清朗的夏夜。在酒店的厅堂,相貌并不出众的她因为身上一袭月光色的婚纱而光彩照人。她静静地站在表哥的身边.双手温柔地挽着.静静地微笑.谁都看得出她心里藏着满满的幸福。她浓浓黑黑的眼睛转向了我.调侃地说了一句:“啊.真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子。”感觉很亲切。  相似文献   

12.
《新教育(海南)》2009,(11):26-26
12年前.她走进乐东万冲中心校.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她坚信这里将会是她人生的一次升华。她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尽我所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让每一个家长都放心。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腾飞的穆棱大地.王桂珍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她1968年参加教育工作.在职期间.坚持不断学习.最后学历是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管理本科。从教三十多年来.她先后担任过小学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从1986年起任校长。由于她对穆棱小学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师、优秀管理干部.全国教育先进个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称号。 一、善于学习,追求超越 多年的教师生涯养成了她踏实肯干、菩于学习、追求超越的工作作风。她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进修.先后参加了高校教育管理专、本科及普教干部岗位学习与培训。凭…  相似文献   

14.
默默的坚守     
张家瑜 《师道》2012,(10):6-8
麦妙璇,坚贞之美 “麦妙璇老师综合素质好、能力高,上岗十三年一直在农村任教。她具有现代教学理念、教法先进,是镇英语学科的带头人、学校教学专题科研和实验的主要负责人。她撰写的教学论文多次获县、市级奖励并在市教育刊物上发表推广。麦老师为教学、为学生呕心沥血,不幸于2007年患了尿毒症。几个月的住院治疗后她又回到教学岗位,而此时她一周还必须跑医院透析两次,她边治疗边上课坚持了两年多。2010年1月她做了肾移植手术,术后遵医嘱必须好好休息了,按时服用抗排药,定期到广州医院做复检。  相似文献   

15.
志同 《小读者》2010,(5):11-13
她是在姑姑身边长大的。4岁那年。父母离了婚,她被判给了父亲。离婚后母亲很快便再婚了。父亲也要到外地打工.便把她送到姑姑身边。姑姑是一个老姑娘.因为在一次意外中伤了腿.只能坐在轮椅上.所以一直到30岁还没有结婚。  相似文献   

16.
笑的力量     
《中学生电脑》2008,(7):51-51
一笑倾城.再笑倾国。当我第一次看见她的时候.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冷艳。鲜红的唇似乎暗示她的嗜血.挺直的鼻梁透出了她的高傲和不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却让人看到怜惜.但眉间有的是读不懂的凄凉……我想她所具有的力量.大则国家灭亡,小则家破人亡。后来我才知道.她就是褒姒.而我是她的一面铜镜。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全球竞争重点转向经济,而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过去一年中,不少国家增加了对科技的投入,一些国家调整了科研方向,取消了一些耗资巨大的科研大项目,把重点放在了能迅速转化为商品和实用性强的科研项目方面。 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等格外受到重视,1993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和化学奖都授予了基因技术领域中的科学家。这一年岁末,美国两次打破了受控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  相似文献   

18.
青岛一母亲来信问:我孩子上四年级,她做作业经常犯错误,学习成绩也不好。我认为是她的学习方法不对,可是我告诉她正确的学习方法,她根本不理会,还是继续用她自己的错误方法学习。我一次一次地纠正她.她就是不听,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相似文献   

19.
激笑的苏茜     
肖春 《神州学人》2004,(12):37-37
苏珊娜是我接触最早.也相互了解最多的德国人。记得第一次见她是教授带我到系里的各个办公室做初次见面介绍.在走廊里遇见的她。那时的她还留着长长的辫子.带着一丝缅腆.微笑着向我伸出手.让我紧张的心情一下放松了很多。当时系里有两个苏珊娜(Susanne),于是大家就叫她苏茜以示区别。  相似文献   

20.
课问,一个叫王佳的学生敲开了我办公室的门.低着头,带着一丝胆怯和拘谨。她告诉我。她想参加学校的演讲赛,并和我谈起以前参加演讲赛的经历。她说,她参加演讲赛还拿过奖,只是这一次因为害怕失败,没敢报名,但看见公布的决赛名单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以前她总认为演讲赛一定少不了她.可足这次竟然连上台的勇气都没有。一想到这事.她就没有心思学习,不知道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