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7月10日这一天,对上海档案馆外滩新馆的建设而言,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市档案馆外滩新馆的外墙设计方案终于确定了。  相似文献   

2.
外滩是上海的象征。大众媒体中的上海形象,多有外滩的靓丽风姿。特别是在“夜上海”景观中,外滩往往是不可缺席的标配。每到重大节日,外滩之夜会更加美妙。刚刚过去的2014年最后一个夜晚,发生在外滩上的跨年事件让36个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外滩的陈毅广场。当天晚上,从各个方向涌来的人流,汇聚在外滩,为的是一睹跨年灯光秀的华彩景观,体验跨越时光界标的非常时刻。但是,谁也未承想到,死神如影随形,尾随云集于外滩人流,制造了一个黑色的跨年之夜。  相似文献   

3.
正提起近代上海城市的"变脸",外滩可以说是个地标。而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怎么评价保护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重要性,都不为过。"美"在外滩之源外滩之美一定程度上也是其"蕴藏"的美被不断发现、被认知的过程。比如其源点的被发现和"发掘"。当"上海亚洲文会大楼"的建筑这北外滩源点被"发掘"出来后,它的被瞩目就像它接下来被"重新打造"一样,即在情理之中,只是当这幢"焕然一新"的建筑赫然矗立在世人面前时,已不再叫"上  相似文献   

4.
<正>外滩景观的形成由来外滩是上海独特的滨江亲水景观,在这里可以放眼一览涛涛江水和片片帆影,呼吸带有水腥气的新鲜空气,并且能够欣赏黄浦江滨江大道上众多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万国建筑。外滩所展示的别致的景观风貌,使之充满了魅力,因此有人将外滩称之为"上海的眼睛"。外滩景观的形成,从1843年上海开埠开始,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谈起上海城市变迁的历史,外滩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话题。早在150多年前,即有人赞日:"外滩是上海的眼睛和心脏。"那么,一个多世纪以前的外滩究竟是何模样?答案尽在《外滩影像(1841-1949)》图册之中。自1843年上海开埠,外滩历经沧海桑田,从古时树木葱蒨、阡陌纵横的乡郊野地,到近代浓缩万国建筑精粹、汇聚财富精英的黄金岸线,再及引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金融聚集带,这段千余米的江  相似文献   

6.
10月11日上午,由上海市档案学会和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2008年"走近巴金"系列文化讲座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拉开帷幕,这是连续第四年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行纪念巴老的系列讲座。本场讲座邀请上海越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有"越剧王子"之称的赵志刚先生作"谈越剧《家》"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7.
关于上海外滩跨年夜踩踏的反思还在继续。从一些细节看,这起事故也许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往年都在举行的外滩灯光秀,出于安全考虑被警方建议取消了,改为在外滩源封闭范围内举办。因为灯光秀取消,也就相应降低了安全防范等级,取消了很多限流、管制等临时措施。通过回溯“外滩灯光秀取消”信息的传播过程,可以发现如此关键的信息,并没有清晰准确地传递给大多数人,反而“沉没”于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汪洋大  相似文献   

8.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是一起严重的公共安全事件,在这起事件中,官方消息尚未发布之时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传出谣言并广泛传播,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防治网络谣言的传播,使网络谣言得到及时的消解是当前网络谣言研究的重要目的和主要方向。本文以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从媒体、受众、政府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在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中如何防治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9.
金琦 《档案学研究》1992,6(1):52-54
城乡原貌影像档案是一种专门档案,它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各地区城乡建设发展过程中拍摄下来的,以各种城乡原貌历史照片和近代照片(包括少量影片、录像)组成的直观档案——城乡建设发展变化的真实历史记录.把不同时期在同一地区拍摄下来的城乡原貌照片汇集成册,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各地区整个城乡建设发展和变化的面貌,其利用价值较高,是珍贵档案史料的一部分.以上海外滩原貌为例,长期以来,上海外滩的全景照片,总是作为上海市面貌的代表性照片刊印在一些书报杂志上,久之,给人们一个印象:上海外滩总是那副老面孔.当然,城乡面貌的变化,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才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那么,上海外滩到底有多大变化?上海市档案馆在建馆30周年之际,展出了一组反映上海城乡原貌的历史照片,其中有:“100年前的上海外滩”、“1897年的外滩白渡桥”、“19世纪南京路”以及“100年前的上海县水城门”等珍贵历史照片数十幅.这些照片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当时上海外  相似文献   

10.
最初的模样 我在一本书里见到这张图,图下注明:这是上海的英国领事馆——它最原始的样子。如今,它是外滩保留下来的最早的东印度公司式样的洋房。  相似文献   

11.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1882年2月丹麦商人开办的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7号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并于3月1日开放通话。翌年,英商开办的中国华洋德律风公司  相似文献   

12.
外滩,中山东二路9号。4月23日上午,上海档案馆外滩新馆向世界撩开了面纱。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档案现代化建设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上海是突出代表。2004年4月23日,上海档案馆外滩新馆正式对外开放,“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为一身,开放与透明、历史与现实、学术与休闲于一体”,一座美轮美奂的新型公共档案馆亮相在上海外滩这片黄金土地上。这不啻说是中国档案事业的一个里程碑。现代化的设备,开放的管理理念。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广大老百姓的认可,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与欣慰。  相似文献   

14.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1882年2月丹麦商人开办的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7号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并于3月1日开放通话.翌年,英商开办的中国华洋德律风公司接办经营.  相似文献   

15.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1882年2月丹麦商人开办的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7号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并于3月1日开放通话.翌年,英商开办的中国华洋德律风公司接办经营.……  相似文献   

16.
微关注     
《上海档案工作》2014,(6):19-19
<正>@春宇供应链:【"海上金融"回溯上海百年金融发展史】昨天是国际档案日,上海金融档案史料中心在市档案馆外滩馆揭牌,由市档案馆编辑的《海上金融》图册同时首发。这些金融档案内容丰富,脉络清晰,生动反映了近代上海金融中心形成的全过程,极具历史文化价值,@上海新闻播报:【百年前的外滩立体照片看过吗?】昨天是国际档案日,市档案馆在建立上海金  相似文献   

17.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1882年2月丹麦商人开办的大北电报公司存外滩7号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并于3月1日开放通话。翌年,英商开办的中国东洋德律风公司接办经营。  相似文献   

18.
双月要闻     
徐匡迪市长将外国友人赠送的外滩老照片交市档案馆保存 日前,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委托市外办将一张旧上海外滩的老照片转交上海市档案馆保存。这张照片是徐匡迪市长今年7月出访德国时,由汉堡商会会长尼古劳斯·W·舒斯(N ikolaus W.sches)先生馈赠给上海市人民政府的。照片长达2米,宽0.175米,堪称巨制。据考证,照片摄于19世纪80年代,其画面的完整与清晰,为外滩老照片中所鲜见,比较珍贵。 图为这张照片的局部画面。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外滩:中国电信业的发祥地之一或许有许多人不知道,上海外滩延安东路与中山东一路交界处,激立着一座上海电信博物馆。博物馆里的图片资料和实物展品,为我们勾勒出上海电信业发展的种种历史细节与真迹。这里曾是上海电信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电信业的起源地。从1871年起,外国各水线电报公司纷纷在此落户。1871-1882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长期租借南京路5号  相似文献   

20.
于丽娜 《中国新闻周刊》2011,(9):I0032-I0033
古代长安城的“晨钟暮鼓”,解放前上海外滩的“落球报时”,这些古老的授时方式,因自身的局限性已成为久远的历史。但中国人对于时间的精确追求却从未停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