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幼儿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不多、远离农耕活动的现状,幼儿园积极探索并建构适宜幼儿发展的"农趣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幼儿到广阔的田野之中接触农作物,感受自然现象,体验农耕意趣,积累与农耕相关的知识经验,在参与课程中进一步了解自然、亲近自然,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论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特点,阐明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主张: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回答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指导、评价原则和内容及实施过程中应协调好的几个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特点,阐明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主张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回答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指导、评价原则和内容及实施过程中应协调好的几个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数学微创意课程研究是在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兼顾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适度拓展数学知识,形成有层次的数学研究。研究过程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儿童经验具有日常性、体验性、连续性、交互性、反思性等特征,儿童需要在具体的活动中经历认知情境、应用情境和群体互动情境,才能实现实践经验的生长。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以核心任务为主线的综合实践活动问题链,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中,实现经验体系的自主建构和更新。在问题链的设计中,教师需要找准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主干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设计思维支架式问题;聚焦真实的知识应用情境,设计操作指引性问题;着力营造群体性对话氛围,设计情绪激发类问题。  相似文献   

6.
“跑道课程”和“草坪课程”是相对的两个课程形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按“预定计划”进行,还是按学生的“市场需要”进行,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理念。本文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课程理念上要从“跑道课程”向“草坪课程”转变的观点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石华 《成才之路》2010,(9):18-1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它既是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它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追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目前离常态实施仍有一定距离。因此,认识问题、政策及管理制度问题、教师素质及评价体系等问题的被提出,目的在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从而正式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之能力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应该比较全面地把握其实质。本文主要讨论了应如何科学地理解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走“常态化”之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实的状况无论中学还是小学普遍遭遇到了尴尬。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观念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问题、政策制度支持问题、专业引领问题、学校校本化课程开发与管理问题等成为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非学科领域,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此,要合理实施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我们要充分了解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浓厚的年龄特点,尊重小学生乐于动手实践,参与探索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小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在多年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的管理实施中,认为要做到“三思而后行”,从而真正发挥综合实践课程的教育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是新课程实施的一大亮点,它加强了各学科领域的融合,弥补了各学科间教学的“盲点”,对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尚存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教学参考》2004,(5):33-33
目前,不少中小学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认识和行动方面的偏差: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活动课的翻版;是综合性实践学习;是单一地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让学校变得“热闹”起来才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门"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尤其是学科课程的关系还在"磨合"之中。如何防止偏向和误区,实现"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将两者有机整合,在互动共生中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是当前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6.
陈洁 《生活教育》2014,(21):59-61
当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主要表现为活动"程序性"研究,即教什么,怎样教?学什么,怎么学?缺少对课程特质的深入发掘。本文尝试基于"领域融合"的课程发展视角,从《纲要》、研究者观点与个人实践反思层面逐步探究课程领域之间交融互摄的外显特质及实施要素,以助推课程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实复杂性及其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遭遇着许多现实“复杂性”,分析课程改革自身特征(包括清晰性、复杂程度),研究实施情境的复杂性,确立课程实施取向与主题生成思路,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学生“探究树阴下光斑”的活动过程的描述,介绍如何利用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来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加强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中小学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其主要活动方式包括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要认清这四大类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实施中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指导学校规范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20.
"整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特征,"整合"取向的价值追求有助于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突破单一学科的分科课程模式;实现课程与社会生活的沟通,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社会生活;实现与学生经验的沟通,体现生本立场。然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存在诸多缺失:单项活动偏多,以学科实践活动取代综合实践活动,低水平的综合实践。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度的主要对策有:活动设计的整合,活动实施的整合,活动成果展示的整合,活动评价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