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无一例外是追求育人的教育,无论教育的过程是多么的复杂多变,但教育“尊重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活,追求人的自由”的宗旨却始终不变,这是一种爱的教育,也是奉行“行知兼善,爱满天下”的至善教育的价值取向,从这个角度讲,至善教育是让小学生体验到爱的教育。 一、“至善”教育的内涵 “善”有三层涵义:一是善良,指人的品德;二是美好,指人的状态;三是善于,指人的能力。“至善”的“至”有“到”和“极、最”的意思,而产生了“追求善、达成善”以及“善的极致”两个内涵,至善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能力。至善教育要求教育要对学生呈现出内心的善良,要尊重、理解、关爱、宽容学生,要对教育奉献,对学生负责,而这个要求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爱和快乐,并能将这种爱传递到日常生活中,让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本原得到弘扬。至善教育的理念既契合了陶行知先生“行以求知知更行”的知行合一学说,又是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相融,是求善与至善的交相辉映。因此,“至善教育”就是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养育善心,崇尚美好,追求卓越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杨震  王本贤  s 《下一代》2013,(5):15-17
"人之初,性本善",追求善良和美好是做人的根本。山东省荣成市世纪小学以《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为依托,以"日行一善"活动为切入点,不断丰富德育活动的内涵和载体,让"人人存善心、日日行善事"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信念和习惯,营造了"文明校园、礼仪校园、和谐校园"。寻善知源,让善的土壤孕育希望"日行一善"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倡导的,旨在教育和引导师生回归善的本  相似文献   

3.
传统德育主体性的缺失,德育与生活的相互疏离,是导致现代德育陷于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新世纪谋求德育向生活的回归,实现生活与德育的融合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改革精神和发展趋势。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完善了德育理论,提升了德育效能,拓展了德育空间,引导个体对可能生活的美好追求。回归生活的德育是让学生拥有一个"生活世界",在这个生活世界里关注个体的生命价值,注重引导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体健康地成长,趋向于善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全面质量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德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中学德育应体现至善之美和理性之美,至善有利于培养学生理想的社会品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理性则能让学生通过价值判断认清"我"这一主体,同时也能形成睿智的处世观.通过学科教育和其他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将中学德育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重阳 《数学教学研究》2013,32(5):43-44,50
1问题提出汉语词典对真、善、美的解释是:真,真实,与客观事物符合(跟"假"相对);善,善良,品质或言行好(跟"恶"相对);美,美丽、好看(跟"丑"相对).真、善、美是人类的理想追求,千百年来,人们所追求的就是要去伪求真,扬善弃恶,尚美反丑.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说:"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而德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完  相似文献   

6.
和谐,文本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语文教育追求的和谐是一种"至真、至情、至善、至智"的教育境界:至真——师生之间坦诚率直,彼此都尽情地坦陈瞬间的感情和态度,释放对文本解读的真情;至情——唤起师生对生活的挚爱与热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至善——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善、  相似文献   

7.
林丽 《辽宁教育》2014,(6):82-83
正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在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我赞成前人的观点和主张,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一、以爱心付童心,以爱心育童心"大音稀声,大爱无言",当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在追求灵魂的伟岸  相似文献   

8.
越过儿童与教化之间的纠缠,儿童现象世界作为一种本真的存在,对哲学上的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儿童是成人的根,童心是儿童存有的根,童心自然是成人的根,童心乃人类文化与自然历史之根.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童心""赤子之心"是"善端"之发源地;在西方哲学中,善是理性自然进程中之"普遍原理".因此,童心是善之奠基.只有首先护持先验之"童心",个体与城邦之"善"才有可能.以"童心为善奠基"反思儿童研究的地位,儿童研究理应成为未来关于人的研究之中心学科.这并不意味着儿童不需要教育,教育学的理论逻辑首先在于认识到儿童精神的本性,复归儿童生活的本真,发现作为善之奠基的童心哲学.  相似文献   

9.
一个阶段以来,苏南城镇学校一直处于扩张态势,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呈上升态势。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新生比例70%的学校,在面广量大的各个层次的管理事项中,紧紧抓住育人的细节、课堂中有效的学习和干部的扎实管理等三个方面,以"至善"的思想强化德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措施行为,促使"至善"成为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自我和提升水平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0.
沙翁曾言: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让学生们以书为伴,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滋养童心,让书香增长学生们的才干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秉承"至善至正"的学校文化,开展了"生命化课堂"的建构活动。这是学校"善正"特色文化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是由学校"善正"特色文化孵化出来,并进一步彰显学校"善正"特色文化的一项教学创新实践。一、"生命化课堂"的教学理念我校"生命化课堂"的本意,是用"生命"来定义课堂,追求一种具有知识的生命力、情感的活力和素质发展的潜力的课堂。简单地说,就是让课堂有生命、让课堂有快乐,让课堂成为生命延  相似文献   

12.
正三、教育特色——爱岗敬业(一)勤奋以爱岗"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是成才的法宝,也是传统的美德。无论是学生的岗还是老师的岗,该校都强调"勤奋"。一勤天下无难事,学生"日行九善",教师"践行九善",师生们用辛勤的汗水,浇开学业与事业的花朵。1.日行九善促成长。善:既有善良、行善、吉祥之意,也包含完善、真善美等意思。"日行九善",该校就是让学生通过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德育》2012,(4):3
正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童心教育"为学校文化核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童心教育"是一种呵护心灵的教育,"率真、关爱、求索"是帝心教育的价值观,率真的性情、关爱的德行、求索的能力是"童心教育"的永恒追求。首师附小有年段群、家长讲师群、学生领袖群、骨干教师群等多个教育群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江西省泰和县实验小学始终把创建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教育质量作为办学追求。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学校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善正"德育为核心,以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学校各项制度日趋健全,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社会影响均有显著提高。一、"善正"润化心灵学校本着"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传统教育"与"时事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紧扣"善正"主题开展"善  相似文献   

15.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是一种艺术境界,也是德育追求的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德育无痕,闪耀着教师的智慧与仁爱,充盈着平等、信任和默契,是融入生活的德育。作为德育工作者,在与学生和睦相处的日子中,要让  相似文献   

16.
美术教育的德育功能一直被人们所重视.那么德育在美术方面能有什么作用呢?笔者认为美术教育德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寓教于乐.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美术在实行其思想教育时,并不靠灌输,是依靠艺术对人思想感情激起的强烈共鸣,潜移默化地产生教育作用,使学生形成对美好崇高的境界作为追求向往的目标,而追求美的目标必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和意识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爱美必须选择"择善而行","从善"必"弃恶","爱美"必"痛丑",所谓"知美丑","识善恶"有了对美与丑、善与恶的爱憎分明的态度,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就有了情感基础,下面笔者重点谈谈德育在美术课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这是一所保护童心的学校,这是一所保卫童年的学校……满足"长"的需要,做生活着的生活者;保留"玩"的兴趣,做游戏着的游戏者;发展"学"的动机,做学习着的学习者。近年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首都师大附小)倾心开展"童心教育",以"率真、关爱、求索"为核心价值观,关爱儿童、保护童真、激发童趣,让儿童享受教育幸福,为儿童的成长打好身心健康基础,使学生始终保持纯真、善良、好奇、富有冒险精神等童心的特质。在北京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  相似文献   

18.
德育的终极价值追求是什么?五邑大学政治学家、教育学家李国毅教授说:"关注生活,追求幸福生活,成就人们的德性品质,应该是道德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教育是善事,德育乃善中之善。教育价值的体现绝非单纯的知  相似文献   

19.
陈伏兰,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教师,现任重庆市朝阳中学教科室副主任。学习和研究是她教育教学时空里的蓝天白云,让她开阔了视野,寻找到了工作的意义。她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教育教学之余,找寻到学习和研究的乐趣,那就不仅仅是乐趣了,而是一种福分。学习是福,研究是福!她认为,教师应是一个有个性,有独立意识,有幸福追求的人。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谋求幸福人生,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发展,不断获得成功的幸福体验。她的教育追求是让课堂"活出生命的意义",让教育"成为生命的享受",立足于和谐教育,快乐实践,引导自己和学生共进步,与课改同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的成长座右铭是:以于漪老师为榜样,只为坚定教育追求,铸就生命辉煌,用真的品格、善的心灵、美的情怀去搭建人格的大厦,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人师"。  相似文献   

20.
从心理学角度看,善良是一种人格品质。这种人格品质体现在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等诸方面。古今中外很多哲人都有过对于善的研究与论述,但对于善的含义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善往往成为文章中的字眼,善良往往成为评价人的品格的具体字眼。善良是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善良是不可以悬置的;善良是社会和谐的原动力。国家和政府对某种道德的肯定与倡导,是道德实施与发展的最重要条件。我们国家也应该把自己国家的道德基础和价值理念概括性地提出来,大力提倡。这种概括性的提法可以是:"善良的民族、和谐的社会、富饶的国家、和平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