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是师生同生共长的舞台,也是一个"场",它因学生的存在而存在。在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创设充满温馨之场、智慧之场、个性之场和成长之场,以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这样,学生将会乐意"在场",积极参与,让课堂学习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在场阅读",一种基于课堂研究的阅读方式,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教学研究方式。研究的场域设定为课堂,研究的对象也即这个场域当中的一切教学活动,既有教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在场阅读"读什么,如何读,这便是本篇论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你对音乐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人会说:我喜欢音乐,它很悦耳。也有人会说:我不喜欢古典音乐,它不好听。还有人会说:我喜欢听摇滚音乐……总之,每个人的回答是不尽相同的。为什么人们对音乐的喜好如此千差万别呢?首先,要弄懂音乐是什么。《词海》是这样解释的:音乐是艺术的一种,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音乐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美学概论》上又说:音乐是以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作为物质手段,表现人的审美感受,从而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这两种解释都说到了"音乐形象",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对音  相似文献   

4.
一、物理学层面的"场"理论 提到"场"人们首先会想到电磁场、重力场等物理学的概念."场"(field)是一个来自物理学的概念,被用来描述物体周围传递重力或电磁力的空间,是与实物相对应的另一类以空间连续状态存在的物质形式或能量状态,自然界存在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相应的场传递的,场是物体相互作用中介.  相似文献   

5.
当这学期从学校领导口中第一次听到"微课"这个词的时候,一个又一个的问号就这样抖的冒了出来。"微课"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课堂?和我们平时上的可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老师怎样去实践这样的一种课堂呢?学生怎样去接受学习利用微课呢?它和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又有什么不同呢?经过接近一个学期的不断摸索、研究、课上实践以及上网学习相关资料,我对微课有了初步只认识和了解。其实"微课"是  相似文献   

6.
《莆田学院学报》2020,(1):104-108
简介赛博人的概念,探讨赛博人思想中的身体观,分析传播实践中身体的"在场"与"缺席",发现当不再以肉身作为判断是否"在场"的依据后,"身体"存在多元的"在场"形式:携带具体肉身、突出感官知觉体验的虚拟"在场",脱离具体肉身、突出即刻共时体验的虚拟"在场",融入其他身体、突出人与机器耦合的远程"在场"。  相似文献   

7.
正【案例】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片断师:(指"裸露")把这个词语来读一读!生:裸露。师:什么是"裸"呢?生:赤条条的。师:对,又叫"赤裸裸"。"赤身裸体",就是没有穿衣服。所以这个字是什么部首?生:"衣"字旁。师:没有穿衣服叫"裸",看来你永远不会写错它的偏旁了。这个字描述的行为虽然不甚雅观,但我们从古至今却一直在用,  相似文献   

8.
"聊读",是在丰富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阅读教学新方式,它追求儿童"在场"的教学效果。通过"聊读"让儿童"在场",是基于课堂实践的阅读审美的重新建构,颇接"地气"。儿童"在场"首先要聊出"安全的对话场",让儿童产生阅读的兴趣;重点要聊出"实在的语用场",让儿童激发阅读的情趣;关键要聊出"有术的期遇场",让儿童形成阅读的志趣。  相似文献   

9.
<正>曾去参加一场优秀教师报告会,会上一位优秀教师首先提了个问题:作为教师,你了解自己所教的班级里,有多少孩子是"鸡蛋",有多少孩子是"鸭蛋"吗?在场的人都被问懵了,对问题中的"鸡蛋""鸭蛋"疑惑不解。稍停片刻,他开始解释:每个学生无论是体质还是智力,都是有差异的。好比我们要去煮蛋,如果这个学生是"鸡蛋",煮熟的时间就会用得少一点。如果这个学生是"鸭蛋",煮熟的时间相对就要长一点。作为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不知道哪个是"鸡蛋"哪个是"鸭蛋",  相似文献   

10.
《少年科学》2012,(10):27
最近,谷歌X实验室给谷歌安上了一个复杂的"神经系统",它由16000个处理器组成。这个系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它能不借助任何外界信息,从10000000张图片中找出那些猫的图片。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8,(10)
物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场",它是一种特殊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能传递实物间的相互作用,如电场、磁场、引力场等。《教育》旬刊本期所探讨的武汉城市圈教育合作交流,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探讨城乡社会中这种"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地吐痰是一种不讲卫生的坏习惯。一个传染病患者吐出的痰,很可能就是一颗微型的"病菌炸弹",因为一口痰中会"驻扎"成千上万的病菌。痰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痰里面藏着病菌呢?原来,人的嗓子和气管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校招生》2007,(12):6-11
到底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复习情况、进而影响高考成绩以及未来道路呢?是智力、决心、计划,还是方式方法?聪明的你知道吗?如果我们缺乏了自制力,即使拥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成功机遇,却有可能在"百分之一"上摔跟斗。一个成功的人,光有才智是不够的,还得有"自制"能力,因为只有学会"自我控制",才能"自制成功",打造一把开启理想大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4.
初中化学中有一类"除杂题",让学生采用一定的方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来考查学生物质的性质、物质间的关系。除去混合物中杂质的方法有多种,而其中"转化法"是最普遍的一种。什么叫"转化法"呢?所谓"转化法"就是把某种试剂加入混合物中使其与杂质反应,生成所需要的物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变废为宝",那么如何运用"转化法"呢?本文拟通过一些具体例子,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角度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正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其实始终处在一个看不见的"场"中。当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发现问题的时候,问题往往不出在发现问题的地方,而出在这个"场"。现在,不少家庭教育,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负能量场"当中。小时候,父母在孩子眼中是"整个世界",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变成了"普通人",不再那么高大。一年多前的一天,儿  相似文献   

16.
<正>一辨概念。首先要从概念上理解、区分语素与词的不同点与相同点。什么是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也就是说,语素是构成词的要素,也是构成成语一类固定短语的要素。例如,"禾"就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hé",它的意义是"禾苗"。"蜡烛",语音是"làzhú",它的意义是"一  相似文献   

17.
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你是否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呢?在这个5月,我们会迎来今年的母亲节(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在这个富有意义的日子里,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做些什么?本期"话题讨论",让我们来说说自己和妈妈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在化学中,人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这样定义的:在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的便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便是物理变化。也有人从分子的观点来解释,把是否有新的物质分子生成,作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分水岭。在这个定义中,出现了“新的物质”这个概念。我们都知道,“物质”是范围很大的概念,而“新”是有相对性的。那么什么才是“新的物质”呢?在石墨变成金刚石,白磷变成红磷这两个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了呢?显  相似文献   

19.
<正>当我们说一个教师要有良心,究竟是指什么呢?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指教师品行端正,恪守师德规范?是指教师能力过硬,教育教学态度认真?还是以上都具备?或是指其他?笔者认为,以上内容只是通向职业教育教师良心的"酵素",而不是良心本身。穷举法无法阐明良心的本质。良心不是现成的,而是生成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在场的。职业教育教师的良心应该是存在论问题,而不是认识论问题。因此,提出"职业教育教师的良心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本质上并无意义,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  相似文献   

20.
周如俊 《吉林教育》2005,(12):18-20
我们知道,物理学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场”的概念,有重力场、电场、磁场,这些“场”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能量。这种能量是一种位置能,即“势能”,把这种场也称之为“势场”。“场”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奥妙之处在于物质之间无须接触就可以通过“场”的作用、将力和能量传递过去,从而在眼看不见手摸不着的情况下物质实现了相互问的力和能量的传递,打破了“眼见为实”的思维定势。这就是物理学中“势能效应”。同样学校也存在着一种“场势效应”,即由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校园文化和环境、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和社会舆论氛围等形成的“学校文化环境场效应”,它是学校的一种气势,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校园心理现象,是一种学校精神、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