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教学要充分落实以儿童为本位的理念,真正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思维特质。以"整万及整亿数"的教学为例,顺应学生的思维意识展开教学,不断完善、修正学生认知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期观点     
正数学教学应该引领孩子们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化的过程。直面孩子可能的差错和争议,他们的收获会更大。——储冬生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立足小学,胸怀九年,积极关注衔接教学,并在生动与深刻之间寻找教学平衡点,既不缺位,也不越位,这就是最好的"衔接"!——王文森基于"预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有效利用学生的预学资源,使得数学课堂由"教数学"转变成"用数学教"。——邵汉民从本质上来说,数学教学活动其实是教师以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影响儿童的思维方式。——于蓉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应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动态过程,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遵循着眼儿童最近发展区原则和系统整合原理,把握好教学时机,切准思维的"生长点""冲突点""兴奋点""平衡点",让学生在数学的王国里智慧学习,提升学养。  相似文献   

4.
"似水"的数学教学以儿童的"生命生长"为根本旨归,关注儿童的数学经验、数学兴趣和数学学习倾向."似水"的数学教学是儿童自主建构知识的数学教学,是儿童感悟数学文化、领悟数学魅力的数学教学,是儿童进行数学"再创造"的数学教学.打造"似水"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秉持"似水"的数学教学之道,形成"行云流水"的数学教学过程,进而促进数学知识的自然生长和儿童生命的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5.
<正>余路祥老师执教的《认识面积》充分体现了"儿童数学"活动教学的理念,是一节立意远、童趣足、效益高的优质课。儿童立场、学科本味是本节课成功的两个重要支柱。以深刻把握学科本质为前提,以尊重儿童、发现儿童、理解儿童和发展儿童为宗旨,寻找数学与儿童的交集,追求儿童味与数学味相得益彰,使得课堂令儿童流连,令听者回味。一、基于数学本质与儿童认知的设计理念让课堂实现了创新与超越"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这只是对面积的描述,并不是严格的定义。这样的描述对儿童理解"面积"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事实上,三年级的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增强"模型意识",让儿童感悟"模型思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模型的建构过程,儿童的数学学习只有深入到"建模""模型"的意义上,才能称得上是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7.
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运用"游戏"导引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够让儿童获得难忘的学习经历、深刻的学习体验.实践中,用"游戏的思想"指引教学,从"游戏的视角"分析数学,用"游戏的精神"引领儿童,用"游戏的常模"活化课堂."数学游戏"寓"学"于"玩",让儿童数学学习洋溢着快乐.  相似文献   

8.
研究泛在学习,旨在改变传统教学生态、拓展学科教学场域、建构学习者自主学习方式。其核心意蕴是从儿童的数学现实出发,注重"数学化"与"生活化"的融合,引领儿童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建构数学模型,并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中丰富数学经验、培育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理解课标和教材的同时,要学会以科学的数学观、哲学观、教育观和历史观去审视之,实现认识上的超越。现代数学基础确立以后,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此外,教育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儿童,教师要充分研究儿童,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个体差异,以及认知基础和认知经验的发展水平。遵循教育的本义、数学的本质和儿童的本性,永远是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应然取向。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儿童的一种体验.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虚学习"甚至"假学习"的现象.数学教学必须实行"转型升级",让儿童深度探究、深度经历、深度感悟.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内化为儿童的素养,成为儿童带得走的学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现实的以及教师个体理解的教学实践是"从数学走向儿童"的,而基于儿童理解的教学实践则是"从儿童走向数学"的。"从儿童走向数学"的教学实践具有基于儿童理解、展示儿童理解以及发展儿童理解的特征。"从儿童走向数学"的教学实践建构主要从儿童世界出发,以儿童的视角重新解构书本,重新解构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教师的教学意义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想象"数学是丰富儿童学习方式、展现教学实质和提升儿童核心素养的教学主张。"想象"数学以"直观的形式、形象的方式和动态的呈现"为教学手段和着力点构建课堂教学,加强直观、善用图像、科学施教,来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展现数学教学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3.
小学建模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数学模型?如何进行数学建模?小学数学建模一般要经历"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建构——模型应用"等环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模教学强调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因此必须针对学情,把准目标,处理好数学知识与儿童认知水平的关系,明确建模教学定位是"经历"而不是"掌握"从而正确处理好建模教学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材是形式化、结构化的静态知识,与小学生形象的、动感的童稚世界相距甚远。教师只有"深入"解剖教材,才能对其进行"童化、趣化、活化"等"浅出"的处理,实现"课本数学"到"儿童数学"的质变,为成功的数学课堂而奠基。小学数学教学不是累积知识,而是生成智慧,教师要创设"故事化、生活化、动态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合作等数学活动,用"儿童的方式"来学习"儿童的数学",最终触摸到数学的本质,感悟到数学的魅力,达成"浅入深出"之目标,这是我们数学课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5.
"核心素养"是儿童数学素养可持续性发展的"营养基",是决定儿童数学素养特质的"DNA".从儿童数学素养的生成过程看,"核心素养"既包括立足数学的"学科素养",也包括关联学科的"跨界素养"以及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实践素养"等.教学中,教师要以"数学问题"为导引,以"数学活动"为载体,以"数学思想"为取向,聚焦、建构、夯实儿童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是儿童逻辑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时期,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俗话说:"三岁看老。"儿童阶段养成的数学素养,养成的逻辑创新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新课改的实施强调尊重个体、张扬个性,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用心沟通、用心教学,成就孩子梦想。  相似文献   

17.
数学绘本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儿童化路径之一,是尊重儿童、顺应儿童在数学实践与探索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的有益选择。为了凸显抽象的加减法算理,数学绘本故事《加减王国探奇》为其披上了故事的童趣,以故事线牵引明晰数学线,同时让学生在美好的情感中体验数学美,提升其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8.
有效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利用已有经验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教学应尊重儿童已有活动经验,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开启数学学习之旅,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数学学习活动,经历数学的产生发展过程,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和提升数学素养。在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内涵诠释、基于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价值思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课例探索构建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布鲁纳的儿童智慧发展表征理论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动作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三个阶段。以布鲁纳的表征理论为依据,小学数学螺旋式课程教学需要根据学生思维的发展阶段,使用恰当的表征方式,加强多元表征教学,以促进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正>《我来试试看》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的内容,本课以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面对困难的积极心态为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中从儿童出发,尊重儿童的兴趣,走进儿童的生活,并巧用数学资源设计了以"七巧板"为主线的快乐尝试系列活动。【活动一】有勇气试一试师:小朋友们,你们最近的数学课是不是在玩七巧板?乐乐猴知道了,想邀请你们一起去他的拼拼乐城堡里一起玩,好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