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高中历史新课改基本理念中之一,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完成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才能为学生的健全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地构建出"问题化"的历史课堂,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探究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
家庭问题是"问题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文章分析了"问题学生"与"家庭问题"的关系,认为单亲家庭是"问题学生"的主要成因,"问题家长"是"问题学生"的直接根源,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问题学生"的又一诱因,"问题家庭"的辐射作用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学生","官员家长"是"问题学生"的另一诱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管理措施,以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本文阐述了运用"三环渐进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教学》2014年第3期刊登的王生老师《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为突出的是该课的"问题"设计。本课中所设计的"问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采用"主题问题"加"内容问题"的形式,构建出系统化的"问题"导图,引领学生的思维能力逐级递进,进而形成立体的思维结构。王老师立足于抗日战争全局,结合史学研究动态,从本课的课题入手,以"从战争的规模、性质和影响三个方面论证‘为何称抗日战争是  相似文献   

5.
通过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历史思维能力,"问题"是起点与关键。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总是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中进行,然而在问题主导的课堂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仍然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教师没有区分"考试问题"与"课堂问题"的差异,没有提出令学生心动的"课堂问题"。一、"考试问题"与"课堂问题"的差异。顾名思义,"考试问题"是指命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思想从学生的角度看,以课堂分组实验探究为主,开展合作学习、集体讨论等小组活动,归纳出Na2CO3的部分性质,并知道它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从教师的角度看,通过"提问题""对比实验""分组实验"等形式,创设渐进式情景,引导出Na2CO3和NaHCO3的部分化学性质和异同有哪些?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好这部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话理念支持下的新课程教学及其语文教学倡导的"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必须思考如何应对处理来自学生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是相对的,其应对处理:要依据教学经验积累、相关调研做出分析,把握个中差异;有赖于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通过特定程序为有效解决相应问题提供"制度保障";此外,对来自学生明显乃至纯粹的个别化问题,也应有针对性地予以妥善处理。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提问在"求同存异"中趋于良性态势。  相似文献   

9.
侯彦君 《语文天地》2011,(23):61-62
课堂教学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问题"。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载体,从某种角度说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是"问"的艺术。可以说,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有效地提出问题和有效地回答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  相似文献   

10.
凌丽 《江苏教育》2013,(21):34-36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尝试"大问题"教师"抛","小问题"学生"带"的办法,努力实现由教师单向的"满堂问"向师生、生生多向的"角色问"的转变,给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空,从而巧妙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明暗"两线。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索和实践"分层次、渐进式"实验教学新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  相似文献   

12.
"问题驱动"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策略。借助于情境性问题、结构性问题和闪回性问题,可以驱动学生的化学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化学探究。以问题为核心、为载体、为动力引擎,能提高教师的化学教学效能,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问题导教法"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将"嚼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而"问题导教法"教学模式的运用,也恰恰充当了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桥梁。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例运用,围绕"问题导教法"的理论基础,谈谈怎样做到以教师的"问题引导"为手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获取知识"为目标,达到"以问导学,以学代讲,以解疑促学,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教师怎样设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有位学者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这里既提出了问题设计问题,也提出了启发和组织学生作答的问题,强调了问题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提问和引导学生作答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一、认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1.激励学生质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巴尔扎克也说,"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觉悟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师生的“问题意识,”让师生不断产生意新质高的问题,不断优化问题结构,努力实现问题教学法,以不断建构师生的知识结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思考下列问题:一是问题的产生,即是让问题在预设和生成中不断涌现;二是问题的运用状况,在这里主要是学生答问的状态;三是问题的优化,就是对问题进行反馈,不断反思,然后加以改造;四是问题的解答,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方法与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有创意地回答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前进;五是对…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是教与学所关注的焦点,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科学教师既要理解科学课的"好问题"特征,又要认识"好问题"与"好思维"之间的关联,通过问题的优化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以“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复习课为例,通过设计认知冲突、渐进式活动等方式有效组织学生整合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的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过程中,掌握问题意识形成的方法与规律。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琐碎问答或者满堂问的提问方式,可以尝试通过阅读"主问题"带出"小问题"。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交流、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问题教学可以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灵感,触发学生想象,挖掘学生潜能,开启学生智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创设情境;设计的问题要科学、准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以使学生学会提问;设计的问题还要有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