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琴 《山东教育》2004,(23):93-94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  相似文献   

2.
记得我曾经看见过这样一段材料: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奶奶家,是一个调皮、淘气、不听话的孩子,一点也不招人喜欢;而在姥姥家却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招人喜爱的好孩子。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不同家庭表现得却有天壤之别呢?原来,奶奶爱唠叨,抓住孩子的一点小错误就唠叨个没完,一见到孩子首先说:“淘气包来了。”接着便是:“你就没个老实时候,你怎么不听话,你这孩子真不喜欢人。”时间一长,这孩子便有了奶奶口中所有的缺点。而孩子到了姥姥家,姥姥又是另外一种说法。一开始便说:“我的乖孙子来了。我这孙子真没说的,讲礼貌…  相似文献   

3.
“孩子,握紧你的拳头。”这句话.在我为人母时对我的孩子说过,在我为人师时对我的学生也说过。说这句话时,有气愤,有悲伤,也有无奈。其实,怎样让孩子勇敢地站起来.而又不粗鲁地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确实值得我们教育工作深思。  相似文献   

4.
《家教指南》2006,(3):38-39
《当代家庭教育报》报道,很多幼儿园老师说,有的小朋友天天愁眉苦脸,喊着“烦得很”、“没意思”,上课时总是说“我对这些没兴趣”。这类孩子心理压力特别大,对一切事物都抱消极态度,学习也缺少创造力和积极性。老师们经过家访发现,这些孩子家长多是比较繁忙的上班族,他们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平时爱发牢骚。一位家长介绍,5岁多的儿子总好说:“你烦不烦啊?”那口气和神态就和他妈妈非常相似。另一位6岁孩子的母亲则反映,她的孩子口头语是“生活像一锅没味儿的白菜汤”等等,这也是孩子爸爸绎常说的。  相似文献   

5.
岁月     
老人一动不动地坐在河边。河边有一段木头,这是一棵干枯了的树桩,老人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也像棵树桩。但老人绝不是一棵树桩,有孩子走到河边来,老人就活了,老人会开口跟孩子说:“小孩子莫到河边来,危险。”孩子看看老人,走了。经常有孩子到河边来,这些孩子都听过老人的声音:“小孩子莫到河边来,危险。”在老人的声音里,孩子会离开河边,走得远远的。一天一个孩子没走开。孩子走近了老人,孩子说:“爷爷,你怎么天天坐在这儿呀?”老人说:“爷爷老了。”孩子说:“老了就该到河边来吗?”老人点点头。孩子不屈不挠,孩子说:…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孩子经常“说谎”。譬如,他拣到一块怪异的石头,就会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继续对身边的东西发表另类看法。久而久之,老师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他的父亲那儿。父亲听了,并不以为孩子是在撒谎,而是在想象。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拣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地拿给他的姐姐,说:“这是一枚古罗马硬币。”姐姐拿过来一看,发现这是十分普通的旧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孩子的姐姐把这件事告诉  相似文献   

7.
陈莉萍  汪强 《师道》2003,(7):22-22
有一个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并不好,因为他经常“说谎”,譬如他捡到一枚怪异的石头,他就会对同学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当然报以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久而久之,老师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了他的父亲那里。父亲听了却不生气,只是暗中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在说谎。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捡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的拿着对他的姐姐说:“这是一枚古罗马造的硬币。”姐姐拿过来一看,却发现这只是枚十分普通的旧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而已。孩子的姐姐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惩罚…  相似文献   

8.
白艳 《早期教育》2006,(2):18-18
孩子们对迎春花的兴趣源于玲玲制作的那朵迎春花,这朵在玲玲手中忽开忽合的迎春花,一下子就把孩子吸引住了。有的说:“玲玲,这是什么花啊?你是怎么制成的啊?”有的说:“玲玲,能让我玩一会儿吗?我想看看它是怎么开的?”有的说:“玲玲,你教我制作一朵好吗?”……(孩子对新鲜事物总是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借以激发孩子的探究欲。)  相似文献   

9.
别伤着学生     
武斌 《师道》2004,(3):40-40
自称为生活家的刘墉,写了一本《靠自己去成功》的家庭教育图书,这本书目前在市场上很是畅销。当刘墉签名售书时,有个记问他:如果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他笑着说,那就把眼睛瞪大一点,孩子就明白了。他又说,千万别吼孩子,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把音量调低一点。他特意强调说,对孩子,其实应该是讲理的,而不要动辄诉诸情绪和暴力。  相似文献   

10.
在管理领域有“细节决定成败”一说,在家庭教育中,细节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如果孩子发烧了,父母肯定会送孩子去医院。但是如果孩子睡觉打呼噜,父母可能就会觉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如果我们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和孩子打呼噜这两件事可能是相关的。您可能更要在心中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似文献   

11.
有位邻居曾向我诉说:“我孩子的老师总是说我的孩子调皮捣蛋,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一身的缺点。难道我的孩子就没有一点好的地方吗 ?”看着她愤愤不平的样子,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掌握与家长交流的艺术是多么重要。那么教师应掌握哪些与家长交流的艺术呢 ?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教师应掌握与家长交流的一般技巧。孩子入园后,家长就会不时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孩子有时表现好,有时会犯一点小错误。有的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情况时,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总是说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行。这往往使家长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2.
煮豆的启示     
小红上小学三年级了,开始学习电脑,便向妈喊着要买一台电脑。他妈想孩子刚学电脑,买台电脑对她来说是浪费,也不知孩子日后对电脑是不是感兴趣,再说家里也不富裕。但又不知怎样对孩子说才好。一天,在煮豆,看到豆子在水里,一点一点地涨大,一点一点地被煮熟,于是从中受到了启发,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能不能也像煮豆一样,一步一步地引导、训练、发展呢?第二天,便对小红说:“小红,你学会了哪些电脑知识?”小红对妈讲:“我认识了电脑。会开机、关机了。”小红妈又对小红说:“这太简单了,还不配买电脑。”过了一些时候,小红又对…  相似文献   

13.
一些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真烦,他每天做作业时,总是爱问家长,做一题,问一题,自己就是不动脑子。如果家长不给他们讲答案,他就说不会,真的拿他们没有办法。人都有一种惰性,孩子一提问,家长就给出了现成的答案,孩子轻松了,他们当然乐意。但长此以往,容易使孩子养成一种依赖思想,养成不爱思考的坏习惯。所以说这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帮助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无效的帮助方式。积极的帮助方式应该是,家长不要急于给出答案,与孩子共同分析题意,讲清解题思路之后,仍然让孩子自己去做,这样让他从小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作业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4.
我家门前有一棵古樟树,听爷爷说。这棵古樟树的三个枝权总是伸向南、西、北三个方向,在他小时候,就是这般模样。爷爷摸摸胡须对我说:“孩子,这可是国家保护植物呀!”  相似文献   

15.
刘上峰 《师道》2003,(3):19
这是我读过的一个故事———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有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就是里根。这个故事,对我们改变以往固有的、传统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很有启发。时下,无…  相似文献   

16.
孩子从小养成画“绘画日记”的习惯,既可积累创作素材、锻炼绘画能力,又可使孩子逐渐养成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潜能。在平日指导孩子画日记中,我从“说、画、评”3个字上进行了尝试。“说”,是指从儿童开始培养,以平日所常见的儿童读物上的插图作引导,通过在生活中观察周围的人,事及环境,让孩子叙述出来,对说得形象细致、构思巧妙处给予表扬,对困难处加以引导、鼓励,然后让孩子将自己所观察的事例画在专门的日记本上,并提示写上时间、简短的感受。“画”,是孩子逐渐习惯了绘画日记这一艺术形式,鼓励孩子直接把每天看到、…  相似文献   

17.
无意中看到这么一则故事:有个孩子与他的父亲到海边游玩,一阵海水涌过,沙滩上留下许多被海水带上岸的小鱼。看着这些活蹦乱跳的小鱼在阳光下就要被晒死,孩子弯下腰把它们一条一条捡起来,扔回大海里。父亲说:“孩子,这么多鱼,你怎么捡得完呢?”孩子双手捧着一条小鱼对父亲说:“这么多鱼,我们可以不在乎,可是这条小鱼在乎啊!”说完,把捧着的小鱼放回了大海。看了这则故事,我感触颇深。我所带的一年4班有个叫小杰的小朋友,是个令每个任课教师都头疼的孩子。父母离异,跟着父亲生活的小杰缺少母爱,他平时调皮捣蛋,爱说谎话,…  相似文献   

18.
事例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糖盒,等着挨训,爸爸没有训他却笑着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糖盒我昨天用的时候就差一点敲碎了,现在算它多活一天了!”一语解愁,孩子束手待训的样子立即消失了,马上自觉地把地打扫干净。孩子还有个坏习惯,喜欢把毛巾随便往挂绳上一扔,爸爸说过他好几次了,都不见效。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个带着婴儿的客人,尿布不够用。爸爸随手扯下孩子的毛巾递给客人用。孩子连忙阻止,说这是他的毛巾呀,爸爸趁机说道:“这是你的毛巾啊,我看挂得皱不拉叽的,还以为是尿布呢。”孩子连忙把自己的毛巾叠得好好的,以后也慢…  相似文献   

19.
夫妻过日子,经常会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实说的只是一件事,就是为了喂饱自己的肚子。这样的日子让人感到乏味。让我们再看看我们的孩子,看他们一天睁开眼睛都干了些什么?上学、做作业、上课外班,这其实也只是一件事─—学习,而且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这就不仅仅是乏味,而且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孩子应该享有丰富的生活,这是生存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 看了本期《警惕:都市生活设置成长障碍》,您也许会认同这一点。您也许从没有想到,一直让您着急的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障碍与生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金坪 《陕西教育》2005,(8):31-31
有人说.家庭聘请教师辅导孩子.这是令人欣喜的动向.这些家庭摆脱物质消费的诱惑.舍得为孩子智力投资.目光长远.是一种进步。也有人说.这事有点多余.孩子每天正常六节课.家里再有位老师恭候.准备继续上第七、八节课.孩子整日埋在书堆中.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这是对少年儿童的摧残。那么,家庭是否要聘请教师给孩子补习功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