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位“80后”班主任对“90后”中职生德育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增娥 《科教文汇》2009,(11):74-74
1接受挑战——对德育形势的感性认识 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90后”孩子心里在想什么。1.1中学生的行为日渐社会化关于“80后”的争议还没有最终定论,“90后”们已经粉墨登场。有自称“贱女孩”的双胞胎姐妹,在博客上号称“我在男人的世界游刃有余,我在我的世界天旋地转”。有初中毕业生受到“艳照门”的启发,以“青春无悔”的名义,以裸照来毕业留念,参与人数达到150人。有人持赞成态度,认为“90后”结束了淑女时代!也有人大声说不:“90后”,青春无悔也请勒好腰带!没有法制意识的自由观念已经深入“90后”的人心,她们爱美,于是,她们将学校看成T型台,什么衣服都敢穿;她们喜欢秀出什么,于是爱就爱了,恨就恨了。打就打了,甚至杀就杀了。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90后”逐渐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了解“90后”的思想特点并对其正确引导,使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90后”的概念入手,探析“90后”的思想特点及其成因,并针对“90后”的思想特点,提出引导“90后”的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90后”大学生已不是精英教育时代的“天之骄子”,在大众教育与“90后”大学生适应性差异条件下,通过对我国大众教育模式的解析,论述了我国“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提出了大众教育模式下“90后”大学生适应性对策。“90后”大学生具有独立与开放并存、认知与行为脱节、积极与消极同在的特点,应从创造和谐家庭社会环境、提供温馨适宜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角度进行大众教育模式下的适应性培养,为新形势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李鹞飞 《科协论坛》2007,(3):189-190
本文着重论述家庭教育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先联系实际,指出农村中学生存在的不良心理状况,再分析造成不良心理状况的家庭因素。文章针对性强,具有较强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晓林 《科教文汇》2010,(35):11-13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点,但当今特别是对呈现众多新特点的新一代"90后"中学生的教育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在分析当今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与目前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今"90后"中学生的思想特点,最后根据其特点提出了提高德育实效的对策,以期对当今思想道德教育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辅导员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90后”已成为高校和职场的主角,“90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的开展,他们既具有工作上的优势,也具有自身的不足。增强自身全面素质,掌握当代大学生特点,正确把握自身角色,履行职责,是当前“90后”辅导员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个性化作业设计是指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爱好和能力,设计内容、数量、要求和形式各不相同的作业的一种教学方法。以41位中学八年级学生为研究被试,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个性化作业设计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效果进行教学检验,结果显示院采用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教学实验后,被试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分较实验前的差异具有显著性,“阅读能力”得分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效应量分析的结果显示“个性化作业设计”对上述四个维度均具有中等规模的影响。认为院“个性化作业设计”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易娟  尚忠明  赵庆  李枚梅 《科教文汇》2013,(16):203-204
目的:了解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为震后开展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对汶川县第一中学的15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的SCL-90得分整体高于中国青年常模。男生SCL-90得分整体低于女生。不同年级学生的SCL-90总分存在差异(P=0.001)。其中初一年级的SCL-90总分最高,高二年级的SCL-90总分最低。结论:①灾后心理援助必须持续进行,特别关注女性的抑郁、焦虑和恐怖情绪。②灾后心理问题生大大增加,重点是低年级的学生。③学习压力与地震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适当的学习压力或许有助于地震后学生心理状况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有针对性地开展“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增强高校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导向性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90后”大学生理论素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90后”大学生生命意识;通过实践活动促进“90后”大学生知行统一,开拓网络载体,养成“90后”大学生自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提升“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五个方面提出“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熊远章 《科学中国人》2014,(7S):167-167
面对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写作依赖性强的现状,从实践教学改革入手,采用“四活动、四提供”的作文指导模式,帮助消除学生写作套用、抄袭的局面,解决作文指导头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向东 《科教文汇》2009,(12):232-232
如今,“脑残的一代”、“非主流”成为了90后青少年的代名词,“火星文”成为他们的标志,他们被贴上“自我”、“叛逆”、“另类”的标签。然而,任何新兴事物的出现必然伴随着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全面地认识“90后”、客观地对待“90后”的行为、深刻地了解“90后”亚文化,对于“90后”青少年的成长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汤盈 《内江科技》2011,32(8):36-3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宿州市市区和农村六所中学893名中学生进行健康知识与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宿州市区中学生对健康知识知晓率普遍高于农村中学生;在健康行为方面,市区中学生在吸烟、喝酒、网络成瘾等不良行为高于农村中学生;而农村中学生的不良饮食行为、不良体育锻炼行为均高于市区中学生,体育锻炼内容单一。本文旨在加强农村中学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克服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魏倩倩 《科教文汇》2012,(35):196-197
大学生的就业观对其就业具有导向作用,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本文在分析“90后”大学生就业观特征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4.
“90后”大学生能力素质是指在大学这一特定的组织环境中能区分优异绩效水平和一般绩效水平的“90后”大学生的个人特征.文章基于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内涵与“90后”大学生的特征构建了“90后”大学生能力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4 336名“90后”大学生为例,通过数学建模展开了“90后”大学生能力素质发展水平的定量评价,得到了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5.
宋晓飞  张卫 《科教文汇》2014,(4):205-206
“90后”大学生由于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在就业方面特点突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随着目前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也引发了即将毕业的“90后”大学生诸多的心理问题。“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成因主要是社会和高校因素,也存在家庭和个人的问题,深入思考,从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完善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注重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平台搭建、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等四方面寻求解决“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志贤 《今日科苑》2009,(24):156-156
随着“80后”辅导员逐步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力,“90后”大学生也日益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80后”如何应对“90后”,已经成为大学辅导员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本丈详细分析了“80后”辅导员的优劣势,并就“80后”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提出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詹孪芳 《科教文汇》2009,(36):79-79
本研究旨在了解浙西农村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衢州市三所中学的200名初中生,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8.
董琳 《科教文汇》2012,(36):5-6
当代大学校园中,“80后”辅导员已逐渐成为高校辅导员的新生力量,“90后”大学生已经逐渐成为了大学生的主要群体.“90后”大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时代的大学生的特征,而“80后”的辅导员在应对“90后”大学生时有着自身的优势但也同时存在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分析“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80后”辅导员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对高校80后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19.
李德成 《内江科技》2009,30(3):207-207
近年来,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学生与城市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差距越采越大。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学生语文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震后开展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对汶川县第一中学的15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SCL-90得分整体低于女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学生SCL-90的总分依次是汉族、羌族、回族、其他、藏族呈递增趋势。不同受灾情况学生SCL-90分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地震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受性别、民族、受灾情况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