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曾写道:“美利坚合众国是一首最丰富的诗歌,它不仅是一个民族,它是由许多民族组合成的民族。”在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拉丁裔作为后来者,从踏上美国国土的那一刻起便遭到了白人的冷遇和歧视,充当纯粹的体力劳动者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顾琳琳 《文教资料》2011,(26):19-21
《怪物》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叙述了黑人亨利在火灾中救火而变得面目全非。"黑人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备受关注。在这部小说中,黑人遭到了白人的歧视。小说通篇记录了对黑人的不满,白人认为黑人是扰乱他们生活秩序的"怪物"。美国内战结束以后,表面上黑人和白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对黑人的这种歧视则恰好反过来折射出了白人道德上的堕落。  相似文献   

3.
2009年11月20-21日,"闻一多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此次会议从多维视野中研究闻一多新诗创作、理论和批评,发掘闻一多诗学的贡献及其当代意义.会议的主题没有局限于以往单方面来解释闻一多人生和精神的传统思维模式,而是将他置于20世纪民族国家的理想建构和新诗现代化转型的话语谱系中加以考察,进一步梳理和反思其人格精神内涵的变化历程.另外,对闻一多学术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再研究,成为闻学研究交叉性和互渗性的重要体现,它要求研究者在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的基础上,兼有相关知识的学术视野,运用学科互补的优势拓宽研究思路和学术领域.此次会议还改选了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的理事会.  相似文献   

4.
伊迪丝作为小说《拯救》中唯一的白人女性,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头脑聪明有主见,本文将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对其进行剖析,揭示其虽身为女性,但却与西方白人男性一道,在展现作为西方白人的优越感的同时歧视东方遥远国度的有色人种,尤其是有色人种女性,加重了作品中非白人女性的生活枷锁。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和葛兰言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时都涉及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方法,但是两位学者并未依附于某种既有理论,而是以文化人类学为研究视角,反思中西话语对文明与野蛮的建构。闻一多对中国"神话与诗"的主位阐释与作为"他者"的葛兰言对"中国文明"研究存在诸多相通之处,然而前者的民族自我表述常陷入现代性和民族性的矛盾之中,这一特质在与西方学者的比较中更易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6.
安吉罗在《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通过一系列黑人被歧视的剪影浓缩和反映了黑人在不同阶段里对种族压迫的种种抵抗。通过深入分析主人公玛雅的成长经历,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玛雅种族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揭示了白人种族主义的罪恶以及黑人民族为了实现种族平等所做的不懈斗争。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10):21-24
元代科举制度中的民族不平等现象一直受人诟病,很多学者认为其不平等现象是民族歧视的直接表现。作者通过对史料分析得出:元代科举制度中的不平等现象不应论作歧视,而是元代在科举制度中的民族倾斜政策的体现,其旨在鼓励蒙古和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学习汉族儒家文化,并积极参加科举。这一政策加强了元代民族融合,促进了汉族儒家文化在偏远边疆地区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一文中说,对近代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的民族——中国、印度、希伯来,希腊,都几乎同时抬头歌唱起来,但那些诗歌的性质并不一致,印度和希腊都是长篇叙事诗,在歌中讲故事,颇近似小说、戏剧:而中国和希伯来则都是“较短的抒情诗”,相对而言性质比较近似。根据闻一多  相似文献   

9.
关于闻一多诗歌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学界的认识一直较为模糊。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闻一多诗作后认为,闻一多诗歌的爱国主义可概括为文化爱国主义,具体表现为:赞扬传统文化,挽救传统文化。闻一多诗歌的这种特质,实际上代表了当时很大一部分知识分子对挽救民族危难,发展中国文化的深刻思考,时至今日仍不失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与胡适“八不主义”──以意象主义为中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一多与胡适都曾留美,受到美国文学的影响;胡适提出“八不主义”,虽然受到美国意象派运动影响,但并不是对“意象派信条”的抄袭,而是把它改造成与中国文学现状相适应的形式并介绍给中国文坛而致力于启蒙,闻一多则试图从意象派中寻求创作新诗的蓝本,进行实际创作。  相似文献   

11.
用现代性理论来探讨闻一多诗学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闻一多诗学生成于中国现代性蓬勃发展的时代,体现出与传统诗学既相承继又相断裂的现代性特征。对闻一多诗学现代性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我们对当下诗学发展建构的深入把握:其一,在吸收西方诗学理论的同时,我们必须坚守民族立场,保持诗学理论的民族品格;其二,当下诗学必须走"文化诗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唐诗研究大家中,闻一多是一位既注重借鉴西方的学术方法和文化观念,又注重挖掘唐诗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学者。通过研究,闻一多提出“诗唐”、诗人人格与诗的风格统一、诗具有怡情养性功能、律诗是最能体现中国诗歌特点的诗歌体裁等唐诗的民族文化特征。闻一多对唐诗民族文化特征的认识与其思想上的民族主义文化立场有因果关系。他的唐诗研究也给予我们当代的唐诗研究以深刻的启示:我们既要勇于接受和积极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又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术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和叶舒宪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展示了在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情景中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两种基本理路。这两种基本理路的形成,有其时代的必然因由。可以说,闻一多和叶舒宪学术研究上的得失也完全是因了二人所处时代的缘故。一闻一多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是以文学为维度,体现以民俗学、人类学发现“民族的诗”的审美意蕴的研究旨趣。“在世界文学  相似文献   

14.
语言民族歧视既是一个语言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在此大前提下,笔者通过对语言政策、语言观念以及语言形式等三个层面表现出的语言民族歧视现象的考察,说明了语言民族歧视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并论述了产生语言民族歧视现象的原因,以及消除语言民族歧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潘昊昕 《文教资料》2011,(23):30-32
美国奴隶制下的黑人奴隶们过着十分凄惨的生活,面对这一现实.早期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白人对这种罪恶行径进行揭露和鞭挞.亦曾采取一些行动去反对奴隶制度。即便如此,大部分白人对黑人仍存在根深蒂固的歧视,一种源于肤色的歧视。而令人发指的是,一部分黑人亦是推动奴隶贸易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统治阶级总是自我吹嘘,他们的国家如何民主,各民族之间如何平等。最近还做出一些姿态,在政府官员中安插一些黑人。这完全是掩人耳目,欺骗世界。如今我们国内有人撰文著书,竟把美国教育说成了白璧无瑕、连他们在教育上的种族歧视,也给涂上一层“民主”金粉。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对少数民族,包括黑人、印第安人、墨西哥人、波多黎哥人和中国人的歧视、压迫、欺辱以至迫害,是世人皆知的。本文仅就美国黑人在教育中遭  相似文献   

17.
语言民族歧视既是一个语言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在此大前提下,笔者通过对语言政策、语言观念以及语言形式等三个层面表现出的语言民族歧视现象的考察,说明了语言民族歧视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并论述了产生语言民族歧视现象的原因,以及消除语言民族歧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笔下的角色常处于精神和文化缺失的黑色孤岛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歧视和迫害后常形成自欺的自我认识,以逃避来自外界的焦虑和自我认定的责任,从而导致自我的迷失,甚至是自我颠覆.这篇文章从萨特的本体论入手,分析了三种自欺的自我认识,以反映黑人群体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冲击下,在被歧视的白人社会中所遭受的心灵的煎熬和困惑,以体现黑人精神和文化重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正肯定性行动计划(Affi rmative Action)自20世纪60年代确立以来,在美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争议。有些人认为该计划引起了白人的"反向歧视",不利于民族融合,引起种族间的矛盾,应该给予废除。同时还有人认为实施肯定性行动计划降低了高等教育的入学标准和质量。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政策是否降低了高等教育质量、是否不利于民族隔合并有碍社会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印第安人作为美洲原住民,在殖民者大量涌入后的数百年间遭受了毁灭性的灾难。白人的屠戮加上生活环境的恶化,使其人口锐减。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美国,印第安人受到各种各样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而这不仅仅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在文学作品中也表现得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