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体性教育以培养、弘扬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是对传统的客体性教育的超越,主体性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审视其研究历程与现状,主体性教育的研究还存在着认知上的落后、基本概念缺乏厘定、本质内涵被萎缩、教育实践滞后等研究缺陷。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是主体在外显和内隐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个体心理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的教育。主体人格包括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主体性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着重论述了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并多方面去寻找实现主体性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陈文昌 《华章》2008,(15):38-40
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发展状况的阶段性相联系,主体性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近代以来,由于主体性的过分张扬,引起了西方对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对于主体性,关键是要看到它的阈限,包括作为主体的人的阈限、认识主体性的阈限和实践主体性的阈限.当代中国的主体性的重建既要肯定主体性的积极意义,坚定主体性建设的信念;又要加强主体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营造主体性建设的良好氛围;还要把握主体性的阈限,正确发展主体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基本概念.全面、科学、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直接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时代价值取向、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设计和实施.对此必须给以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类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性学说有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主体性类型。从主客体关系角度来看,主体性可以区分为实践主体性与认识主体性两种基本类型,依据主体存在的方式,主体性包括类主体性、群体主体性与个体主体性。它们具有各自的含义、特点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6.
学生主体性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主体性教育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要求而提出来的。目前,学生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侧重于对主体性内涵及其特征的界定上,实验研究则侧重于学生主体性发展指标的构建及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上。尽管学生主体性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不十分完善,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陈勇 《河南教育》2022,(8):24-27
我国关于大学生主体性的研究已有20多年,先后经历了依附于主体性教育阶段、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多维透视阶段、大学生主体性理论的运用与反思阶段。既有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的表现特征,二是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三是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途径。虽然既有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比较研究尚未受到重视,研究的系统性有待提升,未来需要从这些方面加强探索。  相似文献   

8.
教师主体性是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中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教师主体性既有作为人的主体性的一般特征,又有与其职业特点相对应的特殊的特质。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着主体性欠缺的问题,确证教师的主体性需要借助以下途径: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教师教育体系,提倡教师的“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磊 《教学与管理》2002,(10):16-18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对教育的主体性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讨论。从研究的范围上来看,其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维度来展开:第一,从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到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第二,从研究学生的主体性到研究教师的主体性以及研究教师怔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主体性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性从教学论层面纵深到本体论;从义务论、能力论意义上的教育系统主体性回归到权利论等几个转变。为深化研究,须进一步从当前的知识状况,个体的自我意识及自主权等角度出发,夯实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哲学、心理学、尤其是法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活动中亟待揭示与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就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内容、特征和基本理念,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持续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研究还需要从确定“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使用语境和权限,加大对道德选择教育,特别是提高主体道德选择能力的研究力度,注重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机制研究等方面加以深化和、拓展,以进一步发挥其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忽略了译者的主体性,限制了翻译研究的视野。近现代各种新学派的出现为译者的主体性得以张扬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译者对文本的主体性选择、译者对原文文本的解读以及译者作为译文的作者体现出的创造性是译者主体性的三大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主体性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基本概念,全面、科学、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直接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时代价值取向,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设计和实施,对此必须给予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性教育把发展人的主体性作为其自身的价值取向,其根本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发展人就要发展人的本质属性.教育作为发展人、培养人的途径、手段,必须以此为指导,才能完成自身肩负的社会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教育的研究已成为新世纪教育哲学的聚焦点,应该通过辩证地分析社会导向与个人取向、个性与共性、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时代性与发展性这几对相应范畴采加深对主体性教育内涵的理解,以深化对主体性教育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主体性教育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性是主体在外显和内隐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个体心理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的教育。主体人格包括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主体性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本着重论述了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并多方面去寻找实现主体性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语文主体性教学的根本特征.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二是在教学目标上,坚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素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化主体性。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性语文教学把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文化特点.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文化主体性.作为自己重要的教育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今日教育中的核心人物,教师教育是今日教育研究中的非常话语。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全生命的终身学习过程,工具性教师是对今日教师的简约表征.主体性教师是对明日教师的形象期待。确立主体性的教师教育观念,创设主体性的教师教育过程,实行主体性的教育管理方式,是主体性教师培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把握主体性教学的内涵对于主体性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以对主体、主体性以及主体心理结构的认识为基础,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分析,主体性教学就是承认并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和发展师生的主体性,在以传递知识为基础的师生全面交往过程中建构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主体心理结构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根本属性。人类文化的历史,就是主体性的唤醒、弘扬、进化的历史,所以,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近现代哲学最有力最持久的浪潮,主体性教育也成为了近十几年来教育研究持续的热点。主体性教育以培养、弘扬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以活动为生成机制,以实践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根本特征。目前。主体性教育研究已从宏观走过中观走进了微观,从理论层面走向了实践层面,人们基本确立了主体性教育的价值理念,正热衷于探索主体性教育的模式。构建主体性教育的课程,开始建立健全主体教学论。那么,如何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呢?建构主义的思想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生成主体性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建构主义重视个体的建构潜能,强调建构性,认为知识的生存需要通过建构而成,而知识的生成与丰富恰恰是主体性形成的基础,因而建构性是主体性的内在根据,主体性的发展过程与建构过程统一在同一过程中。所以,在当前主体性教育的探究过程中很自然地要去关注建构主义教学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