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平理论是管理学激励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成果。本文分析了高校大学生评优评奖的评定办法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平理论的观点,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公平感,使高校大学生评优评奖工作更客观更公平。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各级各类评优课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广大教师对此类赛事的热衷程度也不亚于参加“超女”海选。但稍加理智地看一看想一想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评优课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早已流失了应有的存在价值而变得形同“作秀”。我们不得不反思:评优课,究竟为了什么 ?  相似文献   

3.
止于所当止     
对文本的探究到什么层面是教者应该十分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不同的文本探究止于不同的层面。一般情况下,对于一篇课文,不同的教者把握也是不同的,但大抵在内容、主题、语言、意蕴、生活关联等方面。止于所当止,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但却难以把握。在我看来,当止处就是学生能够达到的地方。这个文本选自《乌丢丢的奇遇》,是一篇诗体童话,高于一般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深度和欣赏能力,从中选择的这一段鲜明地表现了这个童话的语言特色和精神趣味,有点“唯美”,有古典意境和意味,对学生的阅读有相当的挑战性。周老师精心设计了这个读书会,通过…  相似文献   

4.
锐评     
正困惑中的"不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201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众教育公平感调查报告目前发布,多数公众积极评价近3年来教育公平的改善状况,但仍有26.7%的公众对彻底治理"择校热"缺乏信心,24.3%的公众不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燕赵都市报》3月20日)  相似文献   

5.
马志响 《师道》2024,(1):31-32
<正>“无生上课”有着规模小、时间短、节奏快、容量大、教师参与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在很多地方的教师招聘、选调、基本功大赛、教学能力测试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甚至一些地区两年一度的学科评优课也选择了这种简易的模式进行。作为参与过这种“无生教学”赛课的评委,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的评优课模式能否真正公平、公正地体现教师的教学实战能力和业务素养?能否全面地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教学呼唤教师的实践智慧,但一些教师虽有演课之才,却缺少互动课堂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6.
一、评优式学生评教 1.评优式学生评教的概念。 评优式学生评教是以教师教学中特色、效果为主要参考标准,对教学效果突出的部分教师评优,明确参与评优教师的优势所在并确定教学效果最优奖获得者,形成对教师教学的有效激励,达到对教师教学效果认可的学生评教效用。评优式学生评教的关键是学生评教参考标准的确定,评优式学生评教确定在两个基本维度——特色维、效果维。特色维确定教师教学特质,是教师教学的质量品质的价值理性的体现,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长期积累的稳定的独特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学生评优问题的层次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校的学生公平评优问题,提出了经典评优准则下的AHP模型.采用问卷形式对本科生进行准则重要程度的调查,综合问卷情况得到层次分析的判断矩阵,实现量化评优决策.对应实际进行检验,发现结果与实际相符,且体现出了高校的教育宗旨.  相似文献   

8.
一、组织公平感的定义与结构 组织公平感是组织或单位内的人们对与个人利益有关的组织制度、政策和措施的公平感受。组织中的公平可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为组织公平的客观状态。在这一层面上人们可以不断地改善和发展各种组织制度,建立相应的程序和措施来达到组织公平感,但是绝对的、终极的组织公平是很难实现的。第二层面为组织公平感,即在组织中成员对组织公平的主观感受。这二者有联系,但也存在差别。一个“公平的制度”如果不被员工所认识和接纳,它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力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上讲,组织公平感更为重要,它对公平问题的探讨实际上主要是对组织公平感的探讨。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组织公平感的结构主要包括三部分:结果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  相似文献   

9.
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优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中小学教师极为关注并不努力探讨的课题。思茅地区教育局教研室于1986年底提出在全区中小学里开展评优质课活动(以下简称评优活动),希冀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广大教师积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设计并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项活动在地区教研室倡导下,全区各县陆续开展。截至1988年底统计,参加小学语文、数学两科评优讲课的教师共713人,参加中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科讲的教师共113人,参加听课、评课的教师近3000人。评优活动受到教师普遍欢迎,效果良好。初步经验如下: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评优活动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10.
为展示2002年教育部高校工作会议以来社科学报取得的成绩,在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大力支持下,全国人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举办了第三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本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奖。本刊主编魏宏灿教授荣获“全国社科学报优秀主编”奖。  相似文献   

11.
亘元一中近几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台阶,是何原因呢?细细剖析,不难发现这一切都得益于学校的科学管理。下面仅就困难企业所办学校之校长的管理艺术谈谈自己的见解。一、一所处于低谷的学校,需要校长来鼓舞大家的士气1.做到“三公”。公平对人。公平对人表现在许多方面,诸如在矛盾的排解上,在问题的处理上,在表扬与批评上,在奖励与处罚上,在评优与晋职上,在选才用人上等,都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不能感情用事。可以说,公平对人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公正对事。公正对事和公平对人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2.
近来,不少学校在年终考核时和平时的教学调查中都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一栏目,并把此作为教师评优、晋升、聘评的一个重要依据。应该说,学校的这种做法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师生平等对话、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大势所趋。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教师尤其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大为光火,认为“学生各方面都还不成熟,要求学生完全出以公心而不以个人好恶来评价自己的教师,几乎是奢望”,“学校把学生给教师的评价作为教师期末考核、评优和颁发奖金的依据,这种做法值得商榷”。的确,学生在各方面是还不十分成熟,在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评奖评优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重要工作,但在执行过程却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学管人员以强烈的责任心,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掌握方法和技巧,找到相应的对策;采取数据量化管理,以实现评优评奖公平公正,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进而实现育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罗嘉 《化学教与学》2011,(12):45-47
如果说"基本功竞赛"、"把握学科能力竞赛"、"课件评比"、"教案评比"是考察一个老师某一方面的专业能力的话,那么"评优课"则是对老师综合能力的大考验,2011年3月30日至31日以及9月29日至30日,我有幸参加了苏州市区和苏州大市的两次评优课活动。  相似文献   

15.
高校评优机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类优秀的评选是高校人事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评优机制是否科学合理,评选结果是否公平公正,也是广大教职员工普遍关注的焦点。文章结合笔者所在高校评优工作的现状,分析探讨评优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并就改革和创新评优机制提出几点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说起奖品,有哪个人不喜欢?对学生而言,能得到老师的奖品更是一件乐事。如今不少教师都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奖品上“大作文章”。有的教师为了学生配合他上好一堂“表演”课,奖给学生贴纸、卡片等小礼物差不多花了半节课时间。整堂课看起来轰轰烈烈,然而牵引学生的心不是老师,不是知识,而是那些令他们着迷的奖品。奖品的诱惑力真的如此之大吗?  相似文献   

17.
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绩效管理过程中员工的组织公平感是影响绩效管理效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员工的组织公平感包括三个部分:分配公平感、程序公平感和人际关系公平感,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是否允许参与员工,评估指标是否客观,奖酬分配是否体现业绩导向以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都会影响到员工的组织公平感,为提高员工的公平感,应建立客观的绩效评估系统和绩效导向的奖酬分配制度,加强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双向沟通,重视员工的参与并建立完善的员工申诉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调查表明,数学评优课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广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技术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数学评优课中的集体备课、“作秀”表演、多媒体课件的泛滥以及比赛缺乏公平性等问题,人们颇有微词。江苏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评优课活动要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合理定位评优课的价值功能。其次,制定公平、科学的评比流程,建议按独立备课、借班赛课、说课反思和综合打分的评比流程进行。最后,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多元化、人性化,从而让数学评优课真正成为教师学习、发展、成长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9.
教职工年度考核及评优制度满足了一部分教职工的成就感,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但因为配套政策的缺失,评优制度对多数教职工而言是缺少实际意义的,因而起不到多大的激励作用。一、教职工年度考评制度存在的问题1.年度考核难以公平主要表现在客观分难以客观,主观分又太主观。一般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教育公平的关注重点在客观教育公平,对主观教育公平则关注较少。主观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在客观教育公平状况逐渐改善基础上,应获得更多关注。基于CGSS2005和CGSS2015数据的logit模型结果发现,城乡、地区和民族三个宏观结构变量均显著影响教育机会公平感。但与客观公平状况不一致的是,在2015年,相对于农村居民、中西部地区居民和少数民族居民来说,在客观上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城市居民、东部地区居民和汉族居民的教育机会公平感更低。从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间,教育机会公平感总体下降,教育机会公平感城乡差异没有显著变化,地区差异和民族差异变化显著。其中,东部地区民众的教育机会公平感大幅下降,中东部地区差异逐步扩大;汉族和少数民族教育机会公平感变化幅度相近,但变化方向相反,表现为汉族教育机会公平感下降明显,而少数民族则同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