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看到《江苏教育》(中学版)1987年第8期,丁家喜老师写的《检验SO_4~(2-)的试剂应如何选择》的文章。我觉得文中关于检验SO_4~(2-)的试剂的选择,这个问题是值得讨论的。但是,对文中最后说“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初中化学课本用BaCl_2作试剂来检验SO_4~(2-)离子是合适的我有不同意见。现将我的看法阐述如下: 一方面,如果说选择Ba(NO_3)_2溶液来检验SO_4~(2-)不合适,是因为要受SO_3~(2-)的干扰,那么选择  相似文献   

2.
正图像类问题是同学们学习离子反应中难点,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1)看清横、纵坐标代表的含义,理解图示化学曲线的意义.(2)理清图像变化的趋势,重点把握起点、拐点、终点.突破口在于抓住图像中关键点的含义,涉及到哪些化学反应原理,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并与数据结合起来,作出正确的判断.现由Ba(OH)2溶液与Al2(SO4)3溶液反应图联想以下几道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实验为依据,对Hg(NO3)2溶液与不同用量的新配制的饱和H2S溶液作用产生的沉淀物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对沉淀物颜色转变的原因给予了合理解释.最后得出只有在饱和H2S溶液用量足够大时才能得到H2S沉淀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水热合成了配合物[Cd2(bipy)4(NO3)3(H2O)]NO3(bipy=2,2’-联吡啶),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a=1.4361(3)nm,b=1.7215(2)nm,c=3.5099(5)nm,Z=8,Dc=1.708g/cm3,R1=0.0352,ωR2=0.0504.配合物中每一个镉离子均由两个2,2’-联吡啶的四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配位构成变形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六甲基磷酰胺(HMPA)与UO2(NO3)26H2O反应合成了UO2(NO3)22HMPA,研究配合物的电子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及’HNMR谱。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U原子采用八配位,两个酰基上的氧原子与铀成直线,占据极向位置,来自NO3的四个配位氧和另外两个来自中性配体的氧处于平面位置,整个配位多面体呈六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三元体系Cu (NO3)2EBUH2O 在30 ℃时的等温溶度与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及饱和溶液折光率曲线。体系形成组成为1 : 2 的新相, 该相为异成份溶解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对新相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CaCl2和NaHCO3在溶液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为Ca(HCO3)2是“可溶”于水的物质.其实不然,理论和实验都可以证明,CaCl2和NaHCO3在溶液中是能发生反应的,Ca(HCO3)2应是“微溶”于水的物质.一.Ca(HCO)2的溶解过程(25℃):设Ca(HCO3)2的固体存在,则它在水中溶解时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无沉淀、无气体.Ca(HCO3)2在水中开始溶解后,电离出Ca2 和HCO离子,HCO离子的水解和电离同时发生,但水解是主要的,所以溶液偏碱性(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这时的溶液中,,H2CO3分子也很少,在…  相似文献   

8.
在北师大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中,“维生素C的检测”演示实验:是利用吲哚酚试剂遇维生素C能褪色,遇清水不褪色的原理来进行维生素C的检测的。但“吲哚酚”既昂贵又很难买到。为此我做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9.
采用四园衍射仪测定了标题的晶体结构,均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晶体参数:Nd〔Ce〕:a=23.6353(6)〔23.6353(6)〕(?),b=9.6483(6)〔9.6917(6)〕(?),c=13.5515(6)〔13.5861(6)〕(?),β=112.348(7)〔112.316(8)〕°,v=121.1873(3)〔121.3361(3)〕(?)~3,z=4。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7,(2):93-97
利用一锅水热法合成二氧化锆(ZrO_2)与碱式硝酸铋(Bi_6O_6(OH)_3(NO_3)_3)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光催化剂应用于水溶液中三价砷(As(Ⅲ))的光催化氧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锆/碱式硝酸铋复合材料在光照下对水体中的As(Ⅲ)表现出很好的光氧化性能,经光照处理60 min后溶液中的As(Ⅲ)浓度降低了98%。此外,针对该复合材料的光催化体系,通过TA-PL、ESR等表征手段研究该复合材料在光照下所产生的具有氧化作用的活性物种分别有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11.
NO2 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 ,且能与水反应的氧化物。NO2 能否用浓H2 SO4来干燥 ,一般资料都没有说明 ,以下两个实验 ,能很好地证明NO2 不能用浓H2 SO4来干燥。1 实验 1用铜和浓硝酸制NO2 气体 ,并控制气流慢慢地通入盛有约 2ml浓硫酸的具支试管里 (用NaOH图 1吸收尾气 ,防止污染空气 ) ,过一会儿(约 5分钟 ) ,便可清楚地观察到 ,无色透明的浓硫酸呈浅红棕色 ,继续通入NO2 ,颜色逐渐加深 ,说明红棕色的NO2 这种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浓H2 SO4(见图 1 )。图 22 实验 2向一充满红棕色NO2 气体的试管 (A)里注入 2…  相似文献   

12.
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会产生沉淀,其原因是氧气和硝酸根的氧化作用,人们一般认为反应中硝酸根氧化亚硫酸根的能力更强,是产生沉淀的主导因素.本文通过对比实验,利用pH传感器,得到不同反应条件下溶液的pH变化曲线,分析曲线得知在该反应中氧气和硝酸根都能够氧化亚硫酸根,但是氧气氧化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化学练习题中,常遇到一定体积的NO与CO_2的混和气体(或NO_2与CO_2的混和气体)通过足量的(Na)_2O_2后,体积缩小到另一体积,求混和气体中NO与CO_2各多少体积的有关问题(如:将NO与CO_2混和气体120毫升先通过盛有足量(Na)_2O_2的干燥管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再通入蒸馏水中,最后收集到10毫升无色气体,试求:原混和气体中NO和CO_2各多少毫升?反应前后温度、压强不变) 此类命题的目的是通过CO_2与(Na)_2O_2反应后生成的O_2与NO反应生成NO_2,生成的NO_2与O_2的混和气体再与水反应生成HNO_3这一系列反应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与计算能  相似文献   

14.
制备由阳离子交换聚合物AQ和阴离子聚合物PVP组成的复合修饰电极.考察该电极在PH=1的H2SO4底液中亚硝酸根的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该电极对亚硝酸根具有明显电催化作用.能够很好地用于微量亚硝酸根检测.  相似文献   

15.
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判断酸与盐复分解反应的产物是我们中学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在具体应用时还要分类讨论,若生成物为可溶于水的盐(如碳酸氢盐),则可以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分析;若生成物为难溶物或不溶物,则以生成难溶物或不溶物为主。  相似文献   

16.
可溶性铝盐溶液与强碱溶液的反应,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各类考试的命题者比较偏爱的一个切入点。为了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对该问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能力,有的题目中提到了AlCl,溶液与Ba(OH):溶液的反应。那么Ba(OH)2溶液与AlCl3溶液的反应是否跟NaOH(或KOH)溶液与AlCl,溶液的反应现象相同呢?  相似文献   

17.
以五水硝酸铋、水杨酸、维生素B3为原料,摩尔比为1:2:1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重与差热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其分子式为[Bi(C7H5O3)2C6H4NO2(H2O)2].2H2O.实验表明,水杨酸和烟酸均脱去羧基的质子形成羧酸根与Bi3+离子双齿配位.根据TG-DSC曲线可以看出,当温度为81oC时配合物开始分解,首先失去2个结晶H2O,接着失去2个水杨酸根,再失去1个烟酸根,最后残余物为Bi和Bi2O3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8.
将一块锌板插入0.5M Cu(NO_3)_2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随着反应后,产生什么气体?作者在进行0.5M Cu(N0_3)_2溶液与锌反应的实验时,开始观察到锌表面变为暗红色,这是由于锌从溶液中把Cu置换出来的缘故,继而又观察到大量的小气泡,但与此同时又闻到了氮的氧化物的气味,这个异常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为了搞清反应过程中的气体成份问题,考虑到能收集反应所产生的气体,采用针筒作仪器,进行了如下的试验。 选取一个推进器与针筒套接触较为严密的体积为100毫升的针筒(定为针筒1),在筒内放  相似文献   

19.
在Cu(NH_3)_4~(2+)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时有没有Cu(UH)_2生成? 取内径为15mm的试管两支,在其中一支  相似文献   

20.
物理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很容易产生很多的潜能生.潜能生指学习物理过程中能以较好的态度对待学习,并且能参与学习之中,但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或者学习出现退步现象的学生.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等多种教学策略改变学生头脑中的物理难学的观念.从而减少潜能生的存在,使之成为学习物理的优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